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定于4月25日15:00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西院(東城區和平里中街12號)主樓216會議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和廣大媒體介紹2012年第一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
2012年一季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全面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并取得積極進展。
一、就業工作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就業局勢保持基本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3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3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43萬人。一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去年底持平。二是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貫徹《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中央財政加大就業扶持政策力度,2012年安排資金439億元用于促進就業。三是扎實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印發做好201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開展對離校前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印發加強高校畢業生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通知,充分發揮各類機構的作用,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職業培訓,提升其就業能力。開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督查活動,分赴6省市督導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四是開展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會同殘聯開展就業援助月活動,幫助36萬多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9萬多名就業困難人員享受政策,1.8萬余戶零就業家庭中2.3萬多人實現就業。會同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開展“春風行動”,針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求職就業和企業招聘用人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就業服務。五是推進全國就業信息監測平臺建設。就業信息全國聯網初見成效,實現全國范圍內中央、省、市三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勞動者相關信息的全面監測,覆蓋全國近9000萬勞動者。全國招聘信息公共服務網開通試運行,26個省的100多家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參加聯網。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進一步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經濟結構調整方案的制定,探索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就業評估機制,健全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完善就業工作協調機制,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推進“十二五”就業專項規劃落實,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加強就業政策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根據就業形勢和就業工作重點的變化,不斷充實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二是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繼續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當前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大力加強就業政策宣傳,建立實名制信息庫,組織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組織開展以高校畢業生為主要對象的“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加強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集中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努力保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穩定。積極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建設,加強輸出輸入地對接,統籌城鄉就業。有針對性地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建立困難群體就業幫扶的長效機制。三是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落實好創業扶持政策,完善創業服務體系,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勞動者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完善創業型城市評價體系,開展創業環境問卷調查和創建工作績效考評活動,推動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深入實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大學生創業促進幫扶工作。
二、社會保障工作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新農保和城居保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截至3月底,納入國家試點的1914個新農保試點縣、1902個城居保試點縣和4個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保人數達到3.43億人,其中達到領取待遇年齡人數9542.8萬人,加上地方自行試點縣,總參保人數達到3.76億人,其中達到領取待遇年齡人數1.07億人。16個省份已經實現制度全覆蓋,10個省份統一實施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二是待遇水平繼續提高。連續第8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預計調整后月人均養老金為1700元左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提高到人均240元,居民醫保住院醫療費用支付比例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也得到提高。三是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530多萬未參保集體企業已退休人員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共有312萬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等納入了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四是社會保險覆蓋范圍總體擴大。到3月底,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28775萬人、51520萬人、14376萬人、17689萬人、14268萬人,分別比上年底增加383萬人、4177萬人、59萬人、-7萬人、376萬人。1-3月,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6273.2億元,同比增長30.8%;總支出4799.1億元,同比增長17.2%。五是社會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研究制定《社會保險法》配套法規政策。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總體態勢平穩,農民工的關系轉續工作平穩順利。鞏固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完善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和推進醫療保險城鄉統籌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推進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加快制定社會保險法配套法規,修訂失業保險條例,制定基本醫療保險條例和生育保險辦法。推進養老、醫療保險城鄉統籌,提高統籌層次,完善接續辦法。探索整合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的管理職能及經辦資源。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二是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今年要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蓋。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積極穩妥地做好在中國境內就業的外國人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三是繼續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研究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240元,相應調整居民個人(家庭)繳費水平,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支付比例普遍達到70%。四是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制度。制定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條例,推進非現場監督和網絡即時監控,加強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政策研究。五是提高經辦管理服務水平。推進社會保險統一經辦,加強標準化建設,提升精確管理水平。社會保障卡全年增發1.5億張,持卡人數達到3.4億人。
三、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工作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留學人員和回國工作穩步開展。召開2012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開展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啟動支持計劃以及“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申報工作,共收到1146項科研項目,107項創業項目以及近60項為國服務活動申請。二是專家工作積極推進。印發開展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的通知,對選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全面啟動實施2012年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三是博士后工作有序開展。部署全國博士后學術交流工作,開展香江學者計劃申報工作。評選產生第一批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后文庫。四是繼續教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啟動2012年高級研修項目和基地建設項目,開展申報認定第二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工作。印發知識更新工程工作計劃,研究部署急需緊缺和崗位培訓項目組織實施工作。起草新疆和西藏特培工作計劃,做好特培學員的選拔工作。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實施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組織實施2012年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二是推動出臺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享有相關待遇政策。組織開展2012年度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及赤子計劃的評審和經費劃撥工作。繼續實施“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辦好廣州、大連、南京、福建等人才項目的交流示范活動。三是穩步擴大博士后工作規模,開展增設流動站評審工作,新設立一批流動站。評選產生第二批香江學者計劃資助人選,研究關于實施博士后國際交流英才計劃有關事宜。四是開展知識更新工程2012年高級研修項目選題工作,做好高研班的組織實施工作。組織召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評審會,通過評選產生20個基地。選擇裝備制造、農業、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總結工程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和崗位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經驗。組織實施新疆、西藏特培工作。
四、職業能力建設工作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啟動實施2012年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和2012年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選拔等工作。組織開展第十一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人選申報評選工作。研究起草《關于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意見》。二是推進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啟動第二批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印發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設置標準。完成職業培訓信息管理平臺開發和推廣籌備工作。三是啟動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組織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所(站)質量管理評估工作。推進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做好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組織2012年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單位評審和項目實施工作。開展2012年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選拔工作和第十一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人選申報評選工作。二是加強職業培訓工作。推廣使用全國補貼性職業培訓信息統計系統,加大對職業培訓機構和培訓工作的監管力度。啟動全國企業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三是推動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深入開展一體化課程改革工作,研究制定一體化師資標準和培訓大綱,開展一體化師資培訓工作。組織開展全國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指導技工院校走內涵發展道路,擴大在職職工培訓和各類就業技能培訓規模。四是做好技能人才評價和競賽工作。開展2012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工作,推薦確定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專家、教練、翻譯和集訓基地。加快修訂職業分類大典。繼續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所(站)質量管理評估工作。制定職業資格設置和職業標準。
五、事業單位管理工作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配合有關部門修改《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二是完善崗位設置管理。目前,全國事業單位崗位備案核準率達到91.45%,基本實現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的初步入軌。三是加快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公開招聘制度。會同中組部組成4個檢查組對部分省市的公開招聘情況進行了檢查。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出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二是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開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檢查情況通報提出的各項要求。三是繼續開展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方案的組織實施工作,推動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全面入軌。
六、農民工、勞動關系協調和權益保障工作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切實做好農民工工作。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確保元旦、春節前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涉及拖欠的勞動爭議案件春節前基本結案,共為129萬名農民工補發被拖欠的工資及賠償金59.24億元。召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第十次全體會議,印發2012年工作要點。組織召開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部際聯席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明確2012年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制定實施發展家庭服務業相關規劃,推動發展家庭服務業扶持政策落實。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工作進展順利,截至3月底,全國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4064萬人、4772萬人、2395萬人、6661萬人,分別比上年底增加-76萬人、130萬人、3萬人、-167萬人。二是繼續推行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配合全國人大開展《勞動合同法》修訂工作。繼續開展小企業勞動合同制度實施專項行動和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春暖行動”,研究制定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的意見。繼續以工資集體協商為重點,大力推進集體合同制度實施“彩虹計劃”,集體合同制度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集體合同實效性逐步增強。召開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第十七次會議,研究部署了2012年三方工作要點。三是做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和工資指導線發布工作。目前,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15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14元。四川、山東、寧夏、新疆等4個地區發布了工資指導線,基準線在14%左右。四是進一步加強調解仲裁工作。實施《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推動企業建立健全調解組織,建立企業內部勞動爭議協商解決機制,提升企業自主解決爭議的能力。國有企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示范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會同中央編辦、財政部印發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的意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建設加快推進。一季度,各級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立案受理爭議案件14.7萬件,同比增長16.4%;涉及勞動者20.0萬人,同比增長20.1%;當期審結案件12.6萬件,同比增長7.4%。五是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黑勞工”、“黑中介”等違法犯罪行為,取締非法職業中介活動3745件,規范中介活動和企業招工行為。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在99個城市實現全覆蓋。加強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查處工作,明確職責分工和案件移送程序,形成打擊欠薪犯罪的工作合力。一季度,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主動檢查用人單位44萬戶,涉及勞動者2275.4萬人。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工作。組織開展農民工發展方向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研究?;I備開展千戶百強家庭服務企業(單位)創建活動。推進中心城市家庭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家庭服務供給能力。開展家庭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I備開展家政服務人員和企業經營者的培訓有關工作。二是穩步推進勞動合同法實施工作。完善規范勞務派遣的政策措施,開展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小企業勞動合同制度實施專項行動,積極穩妥推進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建設,健全集體協商爭議調處機制。指導各地穩妥做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工作。開展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健全預防和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長效機制。加強三方機制組織建設。推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與工業園區創建活動向街道、鄉鎮及社區延伸。三是認真做好調解仲裁工作。推進鄉鎮街道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平臺調解組織建設。指導各地提高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所(中心)調解組織組建率,今年年底前達到50%以上。加快市縣仲裁院建設步伐,提高勞動爭議處理效能。推進大中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建設,今年年底前組建率達到50%以上。會同全國工商聯制定《關于加強非公企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的意見》,啟動第一批非公企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示范工作。四是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力度。繼續開展勞動用工與社會保險以及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專項執法檢查,建立重大勞動保障違法案件查處情況通報制度。積極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覆蓋省會城市及50%的地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