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9月16日電(記者黃玫 吳濤 付航)打破抵押物限制,“以專業換磚頭”,關注非財務因素……在16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對話會上,中國多家大型銀行紛紛向中小企業伸出橄欖枝。
東莞添翔制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麗芳告訴記者,“在金融危機中,想不到大銀行會主動上門為我們這些小企業服務,銀行主動創新貸款方式,用庫存作為抵押,幫助企業實現了逆勢發展。”
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得到了銀行的資金支持。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余額(不含票據融資)為6.39萬億元,比年初新增9602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883億元,增速比企業貸款平均增速高11.5個百分點,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7.0個百分點,增速跑贏“大市”。
針對中小企業的龐大需求,各家銀行先后設立了專職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針對中小企業缺乏抵押物的現狀,一些銀行進行制度創新,改變了傳統信貸模式只注重企業財務報表和抵押物的做法;一些銀行還主動創新中小企業服務模式。
在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的同時,銀行在滿足中小企業貸款需求與銀行穩健風險管理之間尋找平衡點。廣東工行實施“專業市場、專業產品、專業管理”的三專策略,“以專業換磚頭”(抵押物),采取聯合市場管理方、行業協會、以及小企業聯合擔保等多重風險控制形式。目前,該行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低于1%。
盡管中小企業融資狀況整體有所改善,但與龐大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和企業負責人認為,融資難依然是中小企業最突出的困難之一。
廣東銀行同業公會專職副會長程澤群說,當前中小民營企業整體素質和財務透明度不高,銀行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難以完整和全面地了解零星、分散的企業融資需求。同時,銀行在核實企業資信時需向工商、房管、稅務等多個部門逐個取信,影響信貸審批效率。
“目前,統計部門正在進行反復測算,各部門間正在加強溝通,加快新劃型標準的出臺進程。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爭取在年底前與社會見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