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業產業鄉土科
技帶頭人培訓教材
蓖麻高產栽培技術
通遼市科技成果推廣中心
編委會
總編:金淑琴
副總編:劉興民、朱國立、陳永勝
編委:劉興民、朱國立、陳永勝、王思珍、好畢斯嘎拉吐、賈衛星、魯克、劉德臣、馬志軍。
編輯部
主編:劉興民
副主編:朱國立
撰搞:朱國立、王思珍、好畢斯嘎拉吐、賈衛星、魯克、劉德臣、馬志軍。
責任編輯:朱國立、賈衛星
農牧業產業鄉土科技帶頭人培訓教材
一、 高淀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二、 紅干椒高產栽培技術
三、 蓖麻高產栽培技術
四、 肉鵝健康飼養技術
五、 肉羊健康飼養技術
六、 肉牛健康飼養技術
前 言
科學種、養、加是農牧業產業發展的基礎,有效的高產栽培技術、健康飼養技術是農牧業產業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通遼市技術市場促進中心承擔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農牧業產業鄉土科技帶頭人培訓》。為了搞好培訓,打造出一批能帶領千村萬戶農牧民致富的鄉土科技帶頭人。項目承擔單位組織了一批即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知名專家、教授和種植、養殖能手撰寫了這套玉米、紅干椒、蓖麻高產栽培技術;肉牛、肉羊、肉鵝的健康飼養技術培訓教材。該教材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保障。該教材在總結了我地區多年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前國內外種植業、養殖業所推廣的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使納入培訓的鄉土科技帶頭人,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和接觸到當前這六大產業所推廣的最新種、養技術。該教材內容豐富,實用性、可操作性強,語言準確精練,且通俗易懂,是編撰者多年在深入基層為農牧民服務中堅持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技術總結和集成。
我們衷心期待這套系列培訓教材能在通遼市農牧業產業生產中發揮作用,成為農牧業產業發展的助推劑,農牧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通遼市科學技術局、通遼市農牧業局、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通遼市宏博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開魯縣津魯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及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和具有多年種植、養殖經驗的專業戶的幫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謝。
編委會
2008年8月
目 錄
1. 選擇適宜的蓖麻品種--------------------3
2. 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3
3.土壤耕作與輪作倒茬-----------------------------------4
4.蓖麻的施肥------------------------------------------------8
5.蓖麻的種植密度-----------------------------------------12
6. 播種--------------------------------------------------------14
7. 加強田間管理-------------------------------------------19
8. 收獲與脫粒----------------------------------------------22
9. 蓖麻灌溉制度的建立--------------------------------- 22
10. 蓖麻的栽培方式簡介--------------------------------23
11. 蓖麻的病害防治--------------------------------------27
12. 主要蓖麻品種簡介-----------------------------------29
蓖麻高產栽培技術
蓖麻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它在醫藥、化工、染織以及航空、機械工業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國際市場年需蓖麻油70萬噸左右,國內市場年需也在10萬噸以上。隨著世界工業生產的飛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及能源危機的顯現,國內外對蓖麻籽及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發展蓖麻產業前景廣闊,蓖麻的經濟價值及種植蓖麻的效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我國蓖麻資源廣布于二十多個省區,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都有蓖麻種植。而面積較大、成片種植的有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山西、陜西、新疆等省區。這些地區都處于我國北方地區,無霜期較短,冬季比較寒冷,蓖麻為一年生草本作物,需年年種植。近年來人們對蓖麻品種的增產作用已有了足夠的重視,對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也有了充分的認識,蓖麻的單產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生產實踐中仍存在盲目引種、品種混雜退化、甚至把蓖麻雜交種的后代留做種子用的現象;也存在耕作粗放、廣種薄收、栽培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致使蓖麻的單產水平不高、總產不穩,常常出現供需矛盾。隨著生態農業和效益農業的提出,蓖麻生產靠擴大面積來增加總產,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從提高單產和效益入手才是可靠可行的。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許多蓖麻產區的農業科研單位在蓖麻新品種的選育上做了一些工作,育成了一批新品種在生產上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高產高效的栽培技術研究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下面就蓖麻的品種選擇、種植方式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作一概要介紹,供生產參考。
1、選擇適宜的蓖麻品種
種子是科技的載體,良種是農業增產的第一要素。品種的選擇決定種植效益的高低,是決定種植成敗的關鍵因素。
種植蓖麻品種的選擇,主要依據當地的無霜期條件,蓖麻品種的生育期和品種的適應性來選擇。一般無霜期在120天以下的地區,選擇品種的生育期(出苗~主莖穗成熟)應在95天以內。目前生產上應用的主要品種有哲蓖1號、哲蓖3號、哲蓖4號、通蓖6號。若地膜覆蓋或育苗移栽也可選擇生育期100天左右的品種。無霜期在140左右的地區,宜選擇生育期105天以內的品種。尤其高緯度,低海拔地區選擇品種時要慎重,南種北移的品種要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再應用于生產。而高海拔、低緯度地區可種植生育期110天左右的品種。目前這一無霜期地區生產上應用面積較大的審定品種有通蓖5號、通蓖6號。若使用地膜覆蓋或育苗移栽,也可以選用晉蓖麻2號、汾蓖7號和淄蓖5號等。無霜期在150天以上,長江以北地區可選用通蓖5號,晉蓖2號、汾蓖7號和淄蓖5號、CSR6-181等。在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等地夏播蓖麻時選用通蓖6號比較適宜。在內蒙通遼、吉林白城地區選用淄蓖5號、CSR6-181品種時應注意枯萎病的防治工作。因這兩個品種在該地區的自然發病率達30~90%。長江流域、川南地區可選擇中蓖雜1號等蓖麻品種。
2、 選擇適宜的種植方式
2.1水肥條件好的基本農田,最好采用與短生育期、耐寒性強、矮桿的旱春作物,采取2:1、2:2或4:2的形式進行間套作;清種時宜采取大小壟的方式種植,等行距種植密度過大會造成徒長,密度小會造成減產。具體做法是:間、套種種植方式,蓖麻與間、套作物按預定的行株距、行比間套作。種2行蓖麻,種1-2行間、套作物,或種3-4行蓖麻,種1-2行間、套作物。種2-3行蓖麻,種2行間套作物時,蓖麻的株距可選當縮小,是等行距種植時的三分之二左右。清種大小壟種植。一般小壟行距:東北、華北北部60~70厘米,大壟90~120厘米;河北南部、河南、山東、晉南、陜西等地,一般小壟80~90厘米,大壟120~150厘米。一般株距是等行距種植的三分之二左右即可。
2.2 地膜覆蓋或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宜采用大小壟的栽培方式。具體栽培方法同上。
2.3 水肥條件較差的旱薄地,宜采用等行距種植方式,或采用4-5行空1行的方式。且密度宜密不宜稀。
3、土壤耕作與輪作倒茬
3.1 土壤耕作
蓖麻植株高大。根深葉茂,必須為其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土層深厚、土壤質地疏松、土壤透氣性好、酸堿度適中、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等。只有這樣的土壤條件才能獲取蓖麻高額經濟產量。凡粘重土壤、排水不暢的澇洼地、鹽堿地等不宜種植蓖麻。深耕整地、增加耕翻深度,有利于蓖麻根系生長,尤其在密植條件下,深耕是保證蓖麻高產的有效措施。據前蘇聯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實驗資料,耕深24㎝,蓖麻畝產
通遼市蓖麻大部分種植在風沙瘠薄地上(風沙土、白塘土、沙質草甸栗鈣土等),土層淺,保墑能力差,養分含量低。0~30㎝土層內含速效N每畝僅3.5~5公斤,速效P2O50.4~0.75公斤。據原哲盟農研所測定:每生產
深翻土地是在田間不長作物的休閑季節進行。但以秋深翻的效果最佳。即在秋收后,土地封凍之前進行,這樣有利于土壤的熟化。且秋翻時間不宜晚。農諺道:秋天沖破地皮,勝過春天深犁??梢姼瓡r間的重要。但在這一問題上也不能一概而論,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遼地區秋冬春季風沙較大,為防止強風沙侵蝕表土,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秋耕后應立即耙耱收墑。對一些風沙特別大的地塊(范風地),可保留原茬過冬不秋耕,春天進行淺耕。搞好田間衛生即可。春天不易進行深耕翻地,一是春翻易使土壤水分散失,加重旱情,影響蓖麻適墑播種;二是春翻地翻出的生土沒有熟化時間,對蓖麻生長不利,因此春天只宜淺翻整地。
對于秋翻地,耙耱整地措施要跟上,田間工程最好在秋天完成:平地、做畦、耙耱等。使土壤疏松、細碎,地表平整,利于保墑。對于底墑不足的地要進行澆水,最好進行秋冬灌溉,以保證蓖麻適時、適墑播種。并為蓖麻種子發芽、出苗及幼苗的生長提供足夠的墑情。
對于田邊、路旁、房前房后零星種植的以及一些鹽堿地播種的蓖麻,可采用坑種的方法。即用摻和農肥、土、沙子的土壤填坑的措施進行土壤局部改良,創造蓖麻生長發育的良好局部環境,而提高蓖麻產量。
3.2 合理輪作
利用土地種植作物,并要求逐年提高產量,改善品質,不能采取掠奪的經營方式,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長遠利益。在土地的利用上,一方面要保持作物的穩產、高產;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土壤養分平衡及土壤肥力的提高。在保持土壤養分平衡及土壤肥力的提高上通常的做法是向土壤中施用肥料,缺什么補什么,以彌補因作物收獲從田間帶走的養分;另一方面有效的措施是實行輪作倒茬,合理搭配作物品種,使土壤的養分消耗保持平衡狀態;另一方面作物的殘枝敗葉留在土壤中也是一種補充,不同的作物品種其植株體內所含的營養成分不一樣,對土壤的補充作用也不一樣。且合理輪作在提高作物的產量上具有重要作用,這已被生產實踐所證實。目前合理輪作在挖掘土地生產潛力和調節土壤微生物群落上是現代科學技術都不能完全取代的,可見其作用的重要。在通遼地區蓖麻多種在土壤肥力較差的旱薄地、沼坨地,且地多人少,普遍增施肥料有較大的難度,這樣實行輪作就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輪作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可歸結為三點:一是維持土壤的養分平衡;二是抑制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三是減輕雜草和寄生草的危害。而蓖麻重茬不輪作的主要問題是: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病蟲害發生嚴重。蓖麻由于重茬或迎茬,土壤中殘留病株殘體較多,病菌繁殖傳播,導致蓖麻枯萎病逐年加重。據資料介紹,實行輪作地發病率在10%,迎茬地就為30%,重茬地高達50%,個別地達60%。據科左中旗農技站調查,蓖麻種在新茬地(沒種過蓖麻的地)發病率為0~1.5%。連作2年發病率2~5%,連作3年發病率為7~12%。連作年限越長,發病越重。尤其在新品種的推廣上就更為嚴重。蓖麻的茬口是公認的好茬口,即所說的油茬,其優點是:
第一,蓖麻具有粗大的直根系,可深扎土壤
第二,蓖麻的殘枝敗葉,龐大的根群易于腐爛,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善了土壤團粒結構,起到了熟化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
第三,蓖麻是中耕作物,由于生育前期的多次中耕而雜草少,后期枝葉繁茂,棵間郁閉較重,雜草難以生長,因此其后茬地的土壤疏松程度較好,雜草也較少。
第四,蓖麻莖葉有異味和毒性,有殺蟲和驅蟲的功能。因此蓖麻后茬地蟲害較少,尤其在控制黑絨金龜子上有明顯的效果。
由于蓖麻茬有上述優點,因而可提高下茬作物的產量。所以通遼地區一些群眾稱蓖麻茬為熱茬、紅茬、油茬。據科左中旗??缔r科站調查,蓖麻茬種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的等都表現增產,比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茬口好得多。
作物茬口產量比較
茬口 |
作物產量(公斤/畝) |
|||
玉米 |
高粱 |
谷子 |
向日葵 |
|
蓖麻 |
290.5 |
190 |
158 |
171.5 |
玉米 |
229.5 |
177 |
146.5 |
157.5 |
高粱 |
201.5 |
|
131 |
154.5 |
谷子 |
207.5 |
|
|
158.5 |
向日葵 |
160.5 |
136 |
|
|
綜上所述,對于蓖麻來說,實行輪作,無論對蓖麻本身還是對輪作作物都十分有利,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蓖麻應建立較為嚴格的輪作制度:一般與其他糧食作物實行3~4年的輪作為宜。
蓖麻對前茬的選擇不十分嚴格,許多作物都可以作為蓖麻的前茬。如小麥、大麥、玉米、高粱、谷子、馬鈴薯、大豆、胡麻等都可作為蓖麻的前茬。但以淺根作物為好,以利蓖麻高產。通遼地區多以玉米、高粱、谷子等大秋作物作為蓖麻的前茬。
4、蓖麻的施肥
蓖麻生育期長,植株高大,枝繁葉茂,需要的養分種類多、數量大。因此做到科學、合理施肥,能達到增加產量、提高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
蓖麻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多少,主要由蓖麻產量的高低來決定。據資料介紹,每形成50公斤蓖麻籽需要氮素
據原哲盟農業土壤普查資料,通遼地區農業土壤的特點是:缺氮、少磷、鉀有余。且種植蓖麻地區的土壤大多屬于低產土壤。0~30㎝耕層養分含量較少,含速N3.5~5公斤,速P2O50.4~1
對于蓖麻的施肥技術,因蓖麻不同生育期吸收營養元素的速度和數量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蓖麻施肥技術上就要充分考慮蓖麻的生育特點,做到經濟有效合理施肥。
幼苗期:植株矮小,生長發育較慢,吸收的營養物質少,吸收的速度也慢,吸收能力也差。因此此期要滿足速效養分的供應,促進其生長發育而培育狀苗。
現蕾開花期:植株生長發育速度加快,植株已具備一定的大小,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強。但此期正值蓖麻起身期和水肥臨界期,對速效養分需求數量雖不很大,但對速效養分的供應狀況較敏感,且對蓖麻生長發育的影響頗大,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
到蓖麻生育種后期,需水需肥數量較大,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因此更應保證營養元素的供應。從各生育期的發育特點看:前兩個時期只是營養體的組建,后一時期才是形成產量的階段。從上述這些情況看,蓖麻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是不斷增加的,因此蓖麻在施肥技術上應做到全程施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產。合理施肥技術除考慮到蓖麻的生育特點、需肥規律外,還應考慮到蓖麻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土壤性質、水分情況、肥料種類、氣象要素等。以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其具體措施如下:
4.1 施足底肥(基肥):播前施用的肥料稱為底肥。
基肥的種類:廄肥、堆肥、人糞尿、餅肥、磷肥及摻和少量速效性化肥的農家肥、普通農肥等。
基肥的作用和特點:肥效期長,養分含量豐富,屬全價肥料,并有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肥效、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的作用。
基肥的施用數量:一般每畝施用腐熟的農家肥1000~2000公斤,同時加入少量的速效性肥料,磷肥最好作基肥施用。
基肥的施用方法:撒施、條施、穴施。成片種植的蓖麻地塊,施用基肥的數量較大,可結合耕翻進行撒施。肥料的數量不大時,為充分發揮肥效可采用條施、穴施與播種作業同時進行。
4.2 重視種肥:就是在播種時把肥料施在種子附近,即隨播種的同時施肥。
種肥的種類: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尿素,磷酸銨,硝酸銨,磷酸二銨,硫酸銨,硝酸鉀等或腐熟的豬糞、人糞尿等。
種肥的作用和特點:種肥能及時供給種子發芽、出苗及幼苗期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施用底肥較少的地塊,種肥可以彌補底肥的不足。
種肥的施用數量:種肥的施用量應根據土壤的肥力水平,基肥施用量的多少,種植密度的大小來定。土壤肥沃基肥較多時可少施種肥。土壤瘠薄、基肥又少時應增加種肥的量。一般每畝施用腐熟的人糞尿500公斤左右。氮素化肥每畝施用純N
種肥的施用方法:用速效性化肥作種肥時必須與種子保持一定的距離(10~15㎝),并有土層相隔,不能與種子接觸,否則會發生燒傷種子、燒壞幼根,不出苗的現象。腐熟的農肥作種肥時,可直接與種子接觸,不影響種子出苗,但干燥的農肥,土壤墑情不足時,應防止與種子爭水、使種子出苗受阻。
4.3 適時追肥:蓖麻植株高大,枝繁葉茂,生育期較長,且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并進期長。高產地塊單靠底肥、種肥是不能滿足蓖麻生長之需要的。生育后期脫肥會造成落花、落果、籽粒不飽滿等。影響蓖麻的產量,因此要適時追肥。
追肥的種類:追肥一般是速效性化肥或腐熟的人糞尿等?;室运傩缘鼗蕿橹?。
追肥的作用特點:追肥講究肥料的速效性。作用是緩解某一時期蓖麻生長發育過旺,需肥量大,而土壤供肥又相對不足的矛盾。如蓖麻水肥臨界期、起身期、。此期是蓖麻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生長速度快,需肥量大,所以這一時期應適時追肥。若生育后期出現脫肥現象:葉片顏色變淺,失綠,脫落速度加快,嚴重落花、落果等。此時應追施一定量的速效性的氮肥。
追肥的數量:一般追5~7公斤氮素(10~15公斤尿素)為宜。
追肥的方法:距植株根部10㎝并深施10㎝。在主莖花序現蕾時結合鉚地進行。切忌追肥離根部太近,否則會造成燒苗現象。
5、蓖麻的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要適宜,不能過密或過稀。過密單株營養面積小,相互遮蔭,郁閉、通風透光差,光照、水分、空氣、養分不能滿足生長發育之需,以致單株生長不良,莖桿細弱,有效分枝少,果穗少且短,蒴果少,單株生產能力下降,致使群體產量上不去。太稀了單株營養面積大,單株的生長環境條件得到了充分改善,而生長發育良好,單株產量也高,但由于群體株數少,地力和光能等自然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總產量仍不能提高。所以過稀、過密均不能獲得高額經濟產量。合理密植的目的就是在單株生產力較高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群體密度,使個體和群體均衡發展而獲得高額經濟產量。
確定蓖麻的栽培密度要考慮許多因素,除了品種本身的生育特點外,還要考慮土壤肥力水平、生產條件(施肥水平、灌溉條件)、栽培方式及各種氣象因子等。
5.1 密度要與品種特性相適應,中熟品種或晚熟品種植株高大,莖桿粗壯,枝繁葉茂,葉片也大,覆蓋地面也大,單株需占有較大的空間和地面積。因此種植密度就稀些。如通蓖5號、左中長穗蓖麻屬中晚熟種。密度在1000~1200株。而“哲蓖1號”屬中早熟種,種植密度在1500~1800株,瘠薄地上可達2400株,沼坨地可達2600株?!罢鼙?/span>3號”、“多雌蓖麻”(哲
5.2 密度要與水肥條件相適應
密度與水肥條件如何相適應?對于這一問題有兩種觀點:有此人認為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施肥多宜稀,施肥少宜密。理由是水肥條件較好、施肥多的地塊,蓖麻植株生長旺盛,單株發育好,太密了易于發生棵間郁閉,通風透光不良而發生徒長,致使蓖麻營養生長過旺,生殖生長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抑制,而影響蓖麻的產量。旱薄地,施肥少的地,植株生長較差,植株矮小,分枝少,根系分布范圍也小,只有增加株數才能占滿空間和地面,提高了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而提高了產量。另有些人主張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宜密,因其水分、養分充足可滿足較密群體的生長發育之需,是個體和群體都能發育良好而增加產量。旱薄地,少肥地滿足不了較多植株的營養需求,使個體和群體發育不良而影響群體產量的發揮,只有單株具有較大的營養面積及稀植才能維持個體的正常生長發育而獲得一定的經濟產量。我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不全面,都忽視了“合理”二字。我們所說的稀植或密植是有前提條件的,即合理密植。所謂合理密植就是在個體和群體的發展中,單株的生長發育受到一定的抑制,而使群體的生產能力充分發揮出來,使個體和群體均衡發展,處于最佳結構組合的群體密度。無論是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或是旱薄地,都必須注重個體和群體的均衡發展,只注重一方面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通過幾年來的生產實踐,就目前哲盟生產推廣應用面積較大的幾個品種:“哲蓖1號”、“哲蓖3號”、哲蓖4號、通蓖6號的栽培密度說明如如下:
水肥條件較好,施肥水平較高的地塊:一般行株距以70×60㎝或60×60㎝,畝保苗1500~1800株;中等肥力地,有一定水肥條件的地塊:一般行株距以60×60㎝或60×50㎝,畝保苗1800~2200株;旱薄地、沼坨地:一般為60×40㎝或50×50㎝,畝保苗2500株左右;通蓖5號應種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密度:每畝1000~1200株。
5.3依據氣候條件確定密度:凡在蓖麻生育期內氣溫高、積溫也高,降雨充沛、無霜期較長的地區,蓖麻生長旺盛、植株高大、枝繁葉茂,植株衰老相對晚,這樣種植的密度不宜過大,且應擴大行距,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合效應,從而有利于經濟產量的提高。而在冷涼、干旱、無霜期較短、積溫也少的地區,則宜密些,以充分利用地力及有限的光熱資源,發揮群體的增產作用。
5.4依據種植方式確定密度:我國北方蓖麻主產區的種植方式大多采用一季作清種的方式。這種方式具有田間作業方便,能使用畜力和動力農機具作業,管理效率高,適宜于蓖麻大面積種植的優點。但由于連片種植不利于田間通風透光和溫濕度的調節,限制了蓖麻產量的進一步提高。而蓖麻與矮稈、早熟作物間、套作或大小壟種植、整枝及地膜覆蓋栽培等可以解決上述問題。栽培方式不同其種植密度也不一樣。
6、播種
6.1 選種:選種的目的:提高種子的純度,凈度。播后出苗率高,苗齊,苗壯從而提高產量。
選種標準:選擇籽粒飽滿、新鮮、大小一致、有光澤、斑紋一致。
選種的方法:粒選、篩選、風選、清水選、泥水選或鹽水選。
清水選種:
泥水選種:泥水制備:每百公斤水加20~30公斤泥土,經充分攪拌,然后放入一個鮮雞蛋調整濃度到以雞蛋露出水面有一分硬幣大小為宜。浸泡方法同上。但泥水選種要經常攪拌,以防泥水沉淀而降低選種效果。
鹽水選種:鹽水制備:每百公斤水加16~18公斤鹽,攪拌溶解后,按上述比例將蓖麻種子放入鹽水中,攪拌10分鐘左右,待大部分秕粒、雜物上浮,澇出上浮物后,取出沉底的種子,用清水沖洗2~3次,晾干即可播種。
6.2 測試種子發芽率
種子通過精選后,再測定其發芽勢和發芽率的高低,并據此決定能否用于播種,確定播種量。播種用的種子發芽率要達到85%以上,地膜覆蓋的或精量播種的要求更高。
發芽實驗方法:先從種子袋中分層取樣混合均勻,再取出100粒放入瓷碗中加入溫水或冷水浸泡8小時后澇出,放入盛有砂子或底部有濾紙、脫脂棉、紗布等吸水沉底的培養皿中,加蓋后放入20~25℃的溫箱中,并保持培養皿內濕潤。經5天后調查發芽種子粒數,計算發芽勢;10天后查發芽種子粒數,計算發芽率。計算公式:
5天發芽種子粒數
發芽勢(%)=—————————×100
供試種子粒數
10天發芽種子粒數
發芽率(%)=—————————×100
供試種子粒數
更簡單的發芽方法:將種子放入瓷碗中用溫水浸泡6小時撈出用毛巾上下覆蓋種子,放入碗中或盒里,上邊在蓋一塊濕毛巾,放在熱火炕上或墊有木板的暖氣片上,觀察發芽情況。種子發芽時有三要素:溫度、水分、空氣,這三個條件具備了即能發芽。
用發芽率高、發芽勢強的種子播種,其蓖麻的產量也高。而發芽率低、發芽勢弱的產量則低,即使增加播量也不能扭轉這種情況。據前蘇聯油料作物研究所的資料,發芽率為96%,百粒重為
6.3 播前種子處理
⑴曬種:曬種的目的:蓖麻種子經過太陽曬后能促進種子內部酶的活性,降低種子水分,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消滅種皮上攜帶的病菌,提高種子活力。
曬種的方法:選晴天將種子放在笸籮或席子上,于日光下曬2~3天即可。攤曬時要經常翻動種子,以使種子受熱均勻,同時防止陽光灼燒種子。
⑵浸種催芽:方法:在播前2~3天。用半開、半涼水兌成40~50℃溫水,浸泡4~6小時,澇出堆放室內,上覆蓋草席,悶1~2天。也可撈出放入麻袋中或埋于濕沙子中悶放1~2天,待部分種子破殼露白即可播種。作用:可促進蓖麻種子提早出苗,不誤農時。尤其在土壤墑情不好或鹽堿地,單靠土壤水分和濕度,往往發芽遲緩,出苗晚而延誤生長期的情況下,采用此法。
⑶溫湯浸種和藥劑拌種
溫湯浸種:即在播前用
藥劑浸種:播前用50%多菌靈加水500倍稀釋后浸種48小時,澇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播種??煞乐贡吐榭菸。乐涡Ч麨?/span>71%。
6.4 播量的計算
播種量的大小要適當。本著既要保證全苗,又要節約用種的原則。若這一原則掌握得好,既能達到全苗,又能做到省工、節約用種。若掌握得不好,不是造成缺苗,就是留苗過多,過密,造成不應該的損失和浪費。
播量應根據每畝計劃留苗數、種子百粒重、發芽率、田間損耗率來確定。即:
每畝計劃留苗×每穴種子粒數×(1+田間損耗)×百粒重
播種量(㎏/畝)=————————————————————
100000×發芽率
單位:每畝留苗數:株/畝, 每穴種子粒數:粒/穴, 百粒重:克
如“哲蓖1號”種植在中等肥力地上,計劃畝留苗1800株,每穴下種3粒,種子百粒重
1800×3×(1+20%)×30
播種量=———————————— =2.16(㎏)
100000×90%
6.5 適時播種
播種期能影響蓖麻產量和品質。播種期適宜就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和含油率。而最佳播種期的確定,要依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氣象因素、耕作制度、品種的特性、病蟲害、旱澇等災害發生的規律來綜合考慮。不能過早或過晚。過早了種子得不到必要的溫度條件,埋在土壤里的時間過長,遇到寒潮陰雨病蟲危害常常引起種子霉爛和損害。尤其是鹽堿地,種子在鹽堿土中滯留的時間過長,受鹽堿侵蝕,將喪失發芽能力。太晚了雖然種子發芽出土天數縮短,但也相應地縮短了生育期,使分枝、果穗減少,產量降低,種子含油率下降等。因此提倡適時播種。
蓖麻播種以后,種子開始發芽的溫度為
據原哲盟農研所蓖麻播期實驗結果,通遼地區蓖麻的適宜播種期為4月15~25日之間。
通遼地區谷雨前后(
6.6 選定適宜的播種方法,提高播種質量
通遼地區普遍采用的播種方法是溝種法。即深開溝,淺覆土的播種方法。這種播種方法有許多優點:①開溝以后,如果是適墑播種或搶墑播種,一般開溝都開出濕土,種子剛好點在濕土上,對種子吸收水分有利。若再加上踩底格子還有提墑的作用,這樣更有利于蓖麻種子吸水,對出苗有利。②開溝播種淺覆土后,在播種的地方形成一個淺溝,這一淺溝對于播種后的種子來說就形成了一個小氣候條件,有利于提高播種地方的地溫,而促進蓖麻種子的發芽出苗。這一播種方法的覆土厚度一般為3~5㎝。
也可采用機械播種的方法:利用精播機播種。
在提高播種質量方面,要做到適墑播種或搶墑播種,溝種的要做到犁底有坐土,踩好底格子,覆土要嚴密,厚度要適中,一般3~5㎝左右。播后要及時鎮壓,防止透風、落干造成出苗不齊,不全等。
7、加強田間管理
對于蓖麻的田間管理要依據其生育特點進行,根據其生育特點制定栽培管理措施。
7.1 幼苗期的田間管理(蓖麻生育前期的田間管理):從出苗到主莖花序現蕾時期為幼苗期,約經歷25天左右。此期的生育特點是:蓖麻幼苗由異樣型向自養型過渡,生長緩慢,是以生根長葉的營養生長為主,同時孕育著生殖生長開始的階段。其中包括基本營養生長期和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行的開始階段。此期生育的好壞對中后期的影響較大。原因:植株有2-4片真葉展開時,主莖花序的分化即已開始。4-7片真葉是一級分枝穗開始分化。顯然此期生育的好壞直接影響主莖穗和一級分枝穗的大小。據試驗調查資料,高產群體主莖穗和一級分枝穗的產量占單株產量的60~70%。因此加強幼苗期的田間管理對保證高產有一定的作用。
⑴ 查田補苗:蓖麻是雙子葉植物,靠下胚軸拱土出苗,遇表土板結或土塊蓋住時會影響出苗;此外還由于施肥不正確造成化肥“燒苗”、地下害蟲危害等原因造成缺苗。因此在出苗期要檢查苗情,對表土板結、土塊蓋住的要揭開硬蓋,搬開土塊,對其它原因造成缺苗的應進行溫水浸種催芽補種或移栽。
⑵ 及時間定苗:當幼苗有2片真葉展開時進行手工疏苗。每穴留壯苗2株,且相距3-4厘米以上,以免幼苗相擠長成高腳苗。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是要及時定苗,在疏苗的同時用小鋤頭松苗眼土,以利增溫保墑。同時鏟除苗眼雜草,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
⑶ 中耕除草:蓖麻出苗期長,幼苗生長緩慢,加之株行距大,棵間裸地較多,易于跑墑和滋生雜草,故要及時中耕除草,以利于增溫保墑,促進蓖麻幼苗的生長發育。第一、二次中耕除草結合間定苗進行,小鋤松苗眼土,大鋤鏟壟背,以后每隔10日鏟耘一遍,并進行趟地培土。一般這一階段應做到三鏟三趟,細鏟深趟。
這一時期的栽培目標:在全苗的基礎上,促壯根、育壯苗、孕大穗。
栽培要點:早間苗、晚定苗、勤鏟、深趟、增溫保墑,促進其生長發育。管理的中心是一個“促”字。
7.2 現蕾開花期的田間管理:從主莖花序現蕾始期到主莖花序結果始期,經歷16天。此期經歷主莖花序現蕾、開花、一級分枝花序的分化及孕育著二級分枝花序的分化。其生長特點是:生長的速度開始加快,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但仍以生根長葉的營養生長為主。植株進入起身期及水肥臨界期。需水肥量開始增加,且此時土壤供水肥能力的好壞對蓖麻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大。
栽培目標:保證植株生育健壯,攻大穗,增小花。
栽培要點:在施足底肥、種肥的基礎上適時追肥,結合鉚地進行追肥。同時注重水熱條件的合理調節。出現旱象及時澆水,澇了要及時排水。蓖麻怕澇、怕積水。灌水后或雨后要及時松表土,以利于增溫保墑,促進其生長發育。
7.3 花果期的管理:從主穗花序結果至二級分枝結果(指中、早熟種)為花果期,此期主要經歷主莖花序結果及部分灌漿,一級分枝花序現蕾、開花、結果及部分灌漿,二級分枝花序分化現蕾、開花、結果。約經歷28天左右。此期是決定有效花序數的關鍵時期。植株生長發育進入高峰期,生殖生長的速度和營養生長的速度并重、生長速度接近。田間長相進入繁茂期,耗水肥量較大,要求土壤含水量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以上。
栽培目標:保證植株健壯生長,?;ǎ9?,增成穗。
栽培要點:在施足底肥、種肥、追肥的前提下,肥料的需求已不是主要矛盾,況且此期植株已具備強大的根系,吸水、吸肥能力較強。主要矛盾是水熱條件的合理調節,做到旱澆青,澇排水。
7.4 灌漿成熟期的管理:從二級分枝坐果到終熟期,此期主要經歷各級花序的灌漿成熟及無效花序分化。是決定每果穗蒴果數及粒重的時期。植株生長速度開始減慢。生殖生長的速度略高于營養生長的速度。同化產物主要向籽粒輸送,但到生育后期隨果穗的陸續成熟營養生長有回升的態勢。
栽培目標:增粒重,促早熟。
栽培要點:注重維持同化器官——葉片的功能,防止營養生長過旺。措施上于8月10~15日掐去無效花蕾,集中營養攻粒重,促早熟。防止“秋”吊,出現旱象及時澆青。
8、收獲與脫粒
蓖麻中早熟品種的果穗一般從8月中、下旬起陸續成熟,對成熟的果穗要及時收獲。收獲過早,種子油脂的酸價高、種子的產量和品質降低。收獲過晚炸果落粒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判斷某一果穗是否成熟,一般在蒴果由綠色變為黃綠褐色,室間凹陷處呈黃白色,一穗上有50%的蒴果呈此狀態果穗達成熟期即可采收。
采收的時間:最好選晴天上午進行,以免蒴果炸裂和扎手。同時有利于收回蒴果的晾曬。收回的蒴果要薄攤晾曬,避免大堆霉焐,尤其作種子用的。蒴果晾干后進行脫殼。
脫殼的方法有三種:手工搓,石碾碾壓,機械脫殼。最好選用機械脫殼。湖北省生產的蓖麻脫粒機,通遼市農機研究所也仿制過。機械脫殼由其他脫殼方法無法相比的優點:一是脫殼、篩選一次完成;二是破損率??;三是效率高。每小時可脫粒200~300公斤。
9、蓖麻灌溉制度的建立
蓖麻具龐大的根系,能吸收土壤深層的水肥,加之莖葉表面有白色蠟粉,阻擋莖葉表面水分蒸發,故較耐旱。前蘇聯植物栽培研究所對栽培植物的抗旱力進行分類,把蓖麻、玉米、向日葵等同列為中等抗旱作物。
對于蓖麻灌溉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要依據蓖麻的生育規律,另一方面要依據蓖麻的需水規律。同時也要參考當地的自然環境與氣象因素等。
出苗期與幼苗期:植株較小,消耗的水分也少。在澆足底墑水或底墑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不進行澆水。且此期適當的抗旱鍛煉對幼苗根系下扎,促進根系生長,培育壯苗較有利,只要勤鏟、勤趟即可。
現蕾開花期:植株生長速度加快,進入水肥臨界期,此期需水量加大。且水分供應的好壞對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較大,因此要保證水分的供應。但澆水量要適當,不能過大。尤其井水灌溉的,井水溫度較低,澆多了反而抑制蓖麻的生長發育。一般此期出現旱象每畝灌水
花果期是生育高峰期,也是需水肥量最大的時期。因此此期出現旱象必須澆水。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的70%時澆青一次,灌水定額
灌漿成熟期要防止“秋”吊: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時澆青一次,灌水定額
10、蓖麻的栽培方式簡介
10.1 清種
⑴ 單純清種:田間只種植一種作物——蓖麻。目前通遼地區蓖麻生產上普遍采用的一種種植方式。
⑵ 整枝清種:也屬清種的一種,在清種的基礎上整枝。這是栽培水平較高、生產條件較好的地方采用的一種定密、定穗的高產栽培方式。整枝的方法要依據品種特性、栽培密度、當地自然資源、氣象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有如下幾種整枝方法:
a. 掐主定副整枝法:在主莖花序現蕾或現蕾前把主莖花序莖尖掐掉,留主莖上發出的3~4個發育健壯的一級分枝,抹掉其它弱小分枝,優點是發揮某些品種一級分枝穗大、生產能力強,靠分枝大穗增產。另外還可以使收獲期適當集中,利于經濟用工,提高勞動生產率。通蓖5號、左中長穗蓖麻即利用了這一整枝方法。
b. 主副結合整枝法:這是生育期較短地區,貧瘠土壤條件下進行密植或應用中晚熟品種定密、定穗栽培方式的一種整枝方法。其做法是:留取主莖穗和2~3個一級分枝穗,把其他弱小的分枝或不能成熟的分枝打掉,使有限的營養物質供給主莖和幾個一級分枝穗,通過株數的增加來獲得高產;無霜期稍長、較肥沃的土地上應用大穗型品種,確定一定的密度及單株留穗數來獲得單位面積的總果穗數,而達到高產的目的。
c. 多穗整枝法:這種整枝法是在一定的栽培方式、一定的群體結構下,發揮蓖麻的自行調節的能力,順其自然發展,只在初霜前40天左右進行清理植株,打掉無效的花蕾及弱小的分枝。使有限的營養供給能正常成熟的果穗。
10.2 間種:間種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按一定的行數(或帶寬)比例相間種植。
蓖麻行株距大,棵間裸地較多,且出苗期長(
⑴ 蓖麻與豆類間作:可按蓖麻與豆類行比2︰2的形式間作?;虮吐椴扇〈笮?,大壟的地方種上其他作物。
據河南省的試驗資料,蓖麻間種綠豆比蓖麻單作增產16%。間作大豆增產10.7%。
⑵ 蓖麻與馬鈴薯間作:選用夏馬鈴薯(早熟的,且耐陰的品種)采用蓖麻與馬鈴薯的比例為2︰1或2︰2的形式間作。
⑶ 蓖麻與甘薯間作:用早熟甘薯品種在兩行蓖麻之間栽一行。
10.3 套種:套種就是在前作作物收獲之前,在其行間或棵間種上后作作物的一種種植形式。兩種作物有單獨的生長期,也有共生期。
⑴ 春小麥套種蓖麻:確定適宜的套種比例:春小麥套種單行蓖麻以90︰60㎝為宜。春小麥套種雙行蓖麻以90︰100㎝為宜。尤以后一種比例為好。
⑵ 冬小麥套種蓖麻。
⑶ 冬大麥套種蓖麻。
間、套種增產原因分析:
⑴ 增加了蓖麻單位面積的株數:清種:1500~1800株,而間、套種可達3000株以上(合純面積)。
⑵ 發揮了各作物的邊行優勢:蓖麻具無限生長習性,邊行優勢大,邊行產量高。據試驗資料,邊行比次邊行增產20.9%,而2︰2的種植方式,蓖麻行行是邊行。
⑶ 提高了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如蓖麻與小麥的套種方式:小麥較耐低溫。播種較早,出苗也早,生育期較短,
10.4 蓖麻的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是一項新的高產栽培技術措施。現已被廣泛的應用在蔬菜、經濟作物和產值較高的糧油作物上,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據原哲盟農研所和黑龍江省嫩江所的試驗結果,覆膜蓖麻比不覆膜的增產近一倍,最高產量可達
適宜地膜覆蓋的蓖麻品種:晚熟、大穗的高產品種,如通蓖5號、山西寶塔、左中長穗蓖麻等。
10.5 育苗移栽
蓖麻發芽出苗、生長發育都需要較高的溫度,常因溫度不足而生長遲緩,致使后期分枝花序有花無果、或有果不能正成熟的,即使成熟、籽粒也不飽滿,影響產量和品質。而育苗移栽可改變這種狀況。
當我國北方大地不能種蓖麻,即使種上也由于溫度低而不能出苗的時候,可以在溫室內育苗,到終霜期結束(通遼地區5月10左右)氣溫穩定在
進行育苗移栽的品種也一定是晚熟、大穗型、高產的品種,而中早熟品種育苗移栽得不償失。
11、蓖麻的病害防治
11.1 蓖麻枯萎病
⑴ 病癥:屬于萎蔫型病害,病菌自根系侵入。病株葉片萎垂、脫落,輕者葉片變黃,生長緩慢、皺縮,一旦氣候轉好,植株也可恢復生長。重者爛根,全株死亡。
開始癥狀:發病植株的莖和葉柄變黑褐色,初呈水漬狀,后來稍稍凹陷,其上生一層橙紅色的粉狀物(霉層)或點狀物(病菌分生孢子)??v切病株莖部,可見維管束變為深褐色,枯萎病即是通過維管束擴散,引起全株發病的。
⑵ 傳播與發病
傳播:隨病株殘體在土壤里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侵染來源,種子表面也可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菌以菌絲、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所以土壤和病株殘體是該病傳播的主要方面。
枯萎病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時間較長。原哲盟農研所1985年把存放三年的蓖麻病株標本進行室內分離,結果在病株各部位:根尖、分枝、葉柄、果實均帶病菌,且經過分離培養病菌孢子,仍能成活。據國外文獻記載,病菌在土壤中可長期潛伏。此病一旦擴大蔓延,很難達到徹底根除。但病菌在土壤中潛伏期過長,其致病性亦弱。因此搞好田間衛生,清除田間的枯枝敗葉,及時燒掉或掩埋。進行輪作倒茬對防病有一定的作用。
發?。嚎菸≡诒吐槿谥卸寄馨l生,從幼苗出現真葉時即開始危害,直至以后的全生育期中均能侵染發病。
⑶防治方法
①種子處理:用甲基托布津浸拌種子,用量為種子量的0.8%;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10%的多菌靈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8%;熱水燙種。
②搞好田間衛生,拔除病株。
③實行4年以上的輪作。
④選用抗病品種,這也是最根本的。
⑤化學藥劑防治:a.發病初期藥劑灌根:用70%的敵克松原粉500~800倍液澆灌發病的根部土壤;b.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或50%的乙基托布津200倍液噴霧或灌根。
⑥建立留種田,選用無菌的種子。
11.2 花序及果穗的灰霉病
⑴ 病癥:病菌首先危害個別花及蒴果,但病菌很快蔓延到整個花序。且靠近花序、蒴果的莖桿也相繼發病。被害器官、部位上布滿灰色、淺灰色的典型霉層。其組織變為褐色并腐爛。最后整個花序或果穗成為全濕或腐爛無定形的一團。受害蒴果停止發育,變褐,當花序軸被侵害時,整個花序被毀壞而不結實。莖稈被侵染后造成斷枝。
⑵ 傳播與發?。褐虏≌婢鷰缀跻匀魏位锒寄苓m應。在葡萄、甘藍、胡蘿卜、向日葵及其它大量的栽培、野生的植物上都發現過。植物的殘體帶菌,病菌以孢子或菌株的狀態在土壤及植物的殘體上越冬。其發病條件是高溫、高濕(溫度高,空氣的濕度大,通遼地區一般在7月底到8月初發?。?/span>1994年通遼蓖麻產區都不同程度的發生了此病。嚴重的地塊減產三分之二以上。1996年原哲盟農研所試驗區又輕度的發生了此病。
⑶ 防治方法:此病的防治較困難。空氣中即存在病菌的孢子,植物體上也附著病菌,只有在條件具備時才能發病,防治上應著重毀滅植物的殘體,種在通風良好的高地或寬行距來降低空氣的濕度。
此病一旦發生,蔓延迅速,波及面甚廣。
12、主要蓖麻品種簡介
12.1 哲蓖1號
原哲盟農研所由原通遼縣農家品種經系選育成的蓖麻優良品種。品系名294-22。于1986年經內蒙古農作物品種評審委員會審定命名并確定推廣。
(1)產量表現:在1980~1981年的鑒定試驗種和品比試驗中,平均畝產分別為145.9公斤和168.5公斤。比對照綠莖有刺增產10.7%和7.1%,在1982~1984年的全盟區試中,平均畝產
(2)特征特性:“哲蓖1號”為綠莖有刺型蓖麻,生育期86天左右,屬早熟品種。植株高度170~240㎝,枝繁葉茂,莖桿粗壯,抗倒伏,較抗枯萎病。主穗位35㎝,主莖分枝3個左右。單株成熟穗6~10個,穗型呈筒狀,每穗平均結蒴果16~20個。單株粒數350~400粒,比當地品種多50~60粒。種子色澤光亮,灰底褐紋,粒大整齊,商品性能好,百粒重
(3)主要栽培要點:
通遼及毗鄰省區的沿河平原區,栗壤土地,栗鈣土地以及坨間甸子地、漫沼地、坨緣地均可種植。每畝施優質農肥
加強田間管理:幼苗出現1~2片真葉時疏苗,3~4片真葉時定苗。做到勤鏟、勤趟或三鏟三趟。及時收獲,薄攤晾曬。
12.2 “哲蓖3號”
原哲盟農研所1980~1991年以綠莖有刺為母本、永293-21位父本,經有性雜交系普法選育而成。于
產量表現:1991~1994年區域試驗,生產示范產量表現:平均畝產132公斤,高產田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綠莖有刺類型蓖麻。從出苗到主莖穗成熟87天左右,在通遼地區一般8月25日左右成熟,屬中早熟種。株高160~200㎝,主莖穗位20㎝,一級分枝穗位90㎝。枝繁葉茂,莖桿粗壯,抗倒伏,抗枯萎病。單株成熟穗6~8個,株粒數292粒。株粒重
栽培技術要點;
通遼及其毗鄰省區的沿河平原區、沙壤土地、栗壤土地、栗鈣土地及坨沼甸子地、坨緣地均宜種植。合理施肥:畝產
合理密植:土壤肥力較高、水肥條件較好的甸子地,行株距70×60㎝為宜,畝保苗1500株左右。中等肥力地行株距以70×50㎝或60×60㎝為宜,畝保苗1850株左右。肥力較差的旱薄地、沼坨地上,行株距為60×40㎝或50×50㎝,畝保苗2500銖。
12.3 “哲蓖4號”
原名1716,是原哲盟農研所1981~1993年以永117為母本,永270為父本,經有性雜交系譜法選育而成。于1999年3月12日經內蒙古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正式命名,同意推廣的蓖麻新品種。
產量表現:1989~1995年產比、區試及示范產量結果:平均畝產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紫莖無刺類型蓖麻,生育期91天左右,在通遼地區一般8月29日左右成熟,屬中熟品種。株高235㎝。主莖穗位38.7㎝,一級分枝穗位114㎝。單株成熟穗7個左右,單株粒數391個,株粒重129.5殼,百粒重
栽培技術要點:
在土壤選擇、土壤耕作、施肥、播種及田間管理等方面可參照“哲蓖3號”的栽培技術。因該品種生育期稍晚,生育中后期長勢較旺,枝繁葉茂,故在栽培密度上較“哲蓖3號”稍稀些。
水肥條件較好的甸子地:70×70㎜,畝保苗1360株。
中等肥力地:70×60㎝或60×60㎝,畝保苗1600~1800株。
肥力較差的旱薄地:60×50㎝,畝保苗2300株。
12.4 蓖麻良種通蓖5號
品種來源:通蓖5號是內蒙古通遼市農科院1998年育成。2003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審定號:蒙認蓖2003003。
產量表現:一般畝產
特征特性:通蓖5號為綠莖有刺類型蓖麻,在通遼地區從出苗到主莖果穗成熟97-102天,屬中晚熟品種。株型緊湊,枝葉上沖,大穗,少分枝,株高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種植方式:該品種具有優質、高產、抗病、穗大、生長勢強等特點,較適宜覆膜、整枝、大小垅種植或與春小麥等早熟矮稈經濟作物等套作,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合理施肥:要求畝施優質農肥1500—
間套種及大小垅種植:行距小垅60
地膜覆蓋大垅雙行栽培:大垅行距120
普通種植方式:即等行距種植,行株距70×70cm,或80×60cm,畝保苗1360株。
加強田間管理:促早發、育壯苗、及時間定苗,勤鏟勤趟、細鏟深趟,出現旱象及時澆水。霜前40天一次性清理植株,即去掉未結果的花序,促進同化產物向果穗轉移、增加粒重,提高產量和品質。
適宜地區及土壤:該品種適宜于長江以北地區種植。要求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透氣性好,酸堿適中,宜于糧食及其它經濟作物實行4年輪作,進行秋翻地,冬或春匯地,澆足底墑水,搞好田間衛生。
12.5蓖麻雜交種通蓖6號
品種來源:通蓖6號是內蒙古通遼市農科院于1997年育成的蓖麻雜交種。該雜交種的親本標記雌性系誘變保持法于
產量表現:一般畝產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綠莖有刺類型,在內蒙古地區從出苗到主莖果穗成熟91天,屬中早熟種。株型緊湊,枝葉上沖。株高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時間及播種方法:在內蒙古通遼地區適宜播種期為4月15-25日。以溝種法或機械播種為宜。
合理施肥:一般以1500
合理密植:水肥條件好的地塊行株距:70×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早播,及時間苗、定苗,勤鏟勤趟,細鏟深趟,促早發、育壯苗。出現旱象及時澆青,要澆豐產水、杜絕澆救命水。
適宜種植地區及土壤:內蒙古通遼地區及毗鄰省沿河平原區水澆地、旱薄地、坨間坨緣地、丘陵山坡地均宜種植。要求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透氣性好,酸堿適中,且與糧食及其它經濟作物實行4年的輪作,避免重迎茬種植。
12.6“多雌1號”蓖麻:由原哲盟農研所育成,原名“哲雌1號”(哲
其特點是:有40%左右的單性雌株(在群體中),若連續選擇單性雌株結實留種,雌株率可有所提高,或達到一半以上;在兩性株中,每個花序雌花占的比例較大,按穗長計算雌花占據的部分可達穗長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甚至六分之五。
屬中熟種。出苗至主穗成熟90天,紫莖有刺類型。株高180~220㎝,畝產量一般在100~200公斤。
栽培要點:對栽培條件要求不嚴。在中、下等肥力的白五花土或較肥沃的沼坨地均可獲得理想的產量。種植密度:行株距不低于60㎝,以利通風透光。肥沃地塊、水肥條件好的宜稀,畝保苗1800株,薄地、無水肥條件宜密,畝保苗2400株至3000株,其它栽培管理同“哲蓖3號”。
12.7 左中長穗蓖麻(類似于山西寶塔)
由科左中旗保康農科站選育而成,穗長33~100㎝,畝產150~300公斤。莖色有紫、綠兩種。粒色有花粒、茶色兩種。根深葉茂,喜水肥,不落粒。
栽培技術要點:
⑴ 苗期管理:原則是:早疏苗、早定苗,留大苗。當幼苗的真葉長到3片時要進行摘心處理(掐尖),5片真葉時摘完,這是栽培管理的技術關鍵。促分枝早發,早成穗、早成熟。如不及時進行摘心,本品種就不能正常成熟,植株徒長,枝葉過于繁茂。個別植株甚至不分枝。摘心后的小苗要結合培土及時追肥二銨
⑵ 整枝:因該品種營養生長旺盛,生殖生長較弱,所以要進行人工整枝,通過整枝迫使養分有效地向生殖生長轉移,整枝也叫打頂。經打頂后的植株分枝一致,果穗現蕾基本一致,5葉前掐尖的留分枝3~4個。每分枝只留一個果穗即可。果穗上部留1~2片葉后掐掉生長點。同時也要去掉其它的果穗及花芽,確保所留果穗的正常成熟。生長過長的大穗要及時剪掉上部總長的五分之一,以使種子籽粒飽滿,減少養分損失。其它管理同“哲蓖3號”。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