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業產業鄉土科
技帶頭人培訓教材
高淀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通遼市技術市場促進中心
通遼市科技成果推廣中心
編委會
總編:金淑琴
副總編:劉興民、朱國立、陳永勝
編委:劉興民、朱國立、陳永勝、王思珍、好畢斯嘎拉吐、賈衛星、魯克、劉德臣、馬志軍。
編輯部
主編:劉興民
副主編:朱國立
撰搞:朱國立、王思珍、好畢斯嘎拉吐、賈衛星、魯克、劉德臣、馬志軍。
責任編輯:朱國立、賈衛星
農牧業產業鄉土科技帶頭人培訓教材
一、 高淀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二、 紅干椒高產栽培技術
三、 蓖麻高產栽培技術
四、 肉鵝健康飼養技術
五、 肉羊健康飼養技術
六、 肉牛健康飼養技術
前 言
科學種、養、加是農牧業產業發展的基礎,有效的高產栽培技術、健康飼養技術是農牧業產業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通遼市技術市場促進中心承擔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農牧業產業鄉土科技帶頭人培訓》。為了搞好培訓,打造出一批能帶領千村萬戶農牧民致富的鄉土科技帶頭人。項目承擔單位組織了一批即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知名專家、教授和種植、養殖能手撰寫了這套玉米、紅干椒、蓖麻高產栽培技術;肉牛、肉羊、肉鵝的健康飼養技術培訓教材。該教材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保障。該教材在總結了我地區多年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前國內外種植業、養殖業所推廣的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使納入培訓的鄉土科技帶頭人,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和接觸到當前這六大產業所推廣的最新種、養技術。該教材內容豐富,實用性、可操作性強,語言準確精練,且通俗易懂,是編撰者多年在深入基層為農牧民服務中堅持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技術總結和集成。
我們衷心期待這套系列培訓教材能在通遼市農牧業產業生產中發揮作用,成為農牧業產業發展的助推劑,農牧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通遼市科學技術局、通遼市農牧業局、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通遼市宏博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開魯縣津魯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及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和具有多年種植、養殖經驗的專業戶的幫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謝。
編委會
2008年8月
目 錄
一、 高淀粉玉米的概念------------------------------------------2
二、 適宜通遼地區種植的高產高淀粉玉米新品種---------2
三、 主要高產栽培技術措施------------------------------------3
四、 玉米災后管理措施-------------------------------------------8
五、 適時收獲------------------------------------------------------10
高淀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淀粉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造紙、化工、紡織等工業,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生產的工業制品達500余種。因此,發展高淀粉玉米生產,不但可為淀粉工業提供含量高、質量佳、純度好的淀粉,同時還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通遼地處"中國黃金玉米帶",國家把我市劃為東北內蒙古專用玉米優勢區,為此,高淀粉玉米為代表的優質玉米生產將成為今后的發展糧食生產重點,也是我市農牧業十大產業之一。
一、 高淀粉玉米的概念
高淀粉玉米是指玉米籽粒淀粉含量達70%以上的專用型玉米,根據GB1353-1999高淀粉玉米標準規定:一級高淀粉玉米的粗淀粉(干基)≥76%、二級高淀粉玉米為≥74%,而普通玉米的粗淀粉含量只有60%~69%。
二、 適宜通遼地區種植的高產高淀粉玉米新品種
1、宏博218 :由內蒙古通遼市宏博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育成,2007年通過內蒙審定。該品種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28天,與鄭單958相同,成株株形緊湊,株高275cm左右,穗位110cm左右,穗行數16~18行,穗長20~23cm,穗粗5.0cm左右,白軸,馬齒型,籽粒桔黃色,百粒重
2、哲單21:由通遼市農科院1991年育成,2001年通過內蒙審定。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25天,株高302cm,穗位136cn,穗行數16,穗長19.4cm,穗粗4.9cn,白軸,馬齒型,籽粒黃色,百粒重3
三、 主要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1、土壤類型的選擇。選擇適宜的土壤并認真進行整地是實現優質、高產的前提條件。首先,選擇當地肥力較高,有效土層40厘米以上的黑五花土、白五花土,有機質含量>1%,全鹽量<0.25%,并有灌溉條件的無鹽害中上等地種植;其次,要精細整地:前茬作物秋收后,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入優質農家肥2000~3000公斤,深耕20~25厘米,并及時平整土地起埂,封凍前冬匯,畝灌水量60~100立方米。早春頂凌,耙耱保墑,使0~19厘米土層含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以上,耕層上虛下實,無大坷垃,土壤容重小于1.2~1.3,總孔隙度52~53%,大孔隙度14~17%。
2、選種與種子處理。種子的選擇是關鍵,要選用種子純度96%以上,凈度99%以上,發芽率85%以上優質種子,并對種子清選后進行包衣處理,如無條件包衣時,播前曬種2~3天,用40%甲基異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30公斤,拌種400公斤或用50%甲胺磷乳劑0.5公斤兌水25公斤,拌種250~300公斤,拌種后悶4~6小時,再用種子干重0.3%的拌種霜拌種,以防治地下害蟲和黑穗病。
3、適期早播和精量點播。當5~10厘米土層穩定在
4、肥料的施用。種植優質高產的高淀粉玉米一定要嚴格掌握深施底肥配施微肥是技術要點,俗話說"莊稼一支花,全靠肥當家",要保證玉米畝產1000公斤的產量目標,每畝除施用足量的優質農家肥外,還要保證玉米籽粒所需的各項養分的投入。因此,應根據土壤供肥能力、產量指標、肥料利用率等按比例進行投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一般情況下,畝需種肥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9公斤,黑土、黑五花土可畝施用硫酸鉀(K2O48-52%)5-7.5公斤,并配以硫酸鋅0.1公斤/畝,但要注意種肥隔離(3~5厘米),以免出現燒苗。
5、種植密度要合理。宏博218屬半緊湊型高光效品種,合理密植是創高產的先提條件,該品種適宜種植密度為4000—4500株/畝,如等行距種植時,行距55—60厘米,大小壟種植時寬行65—7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依據密度確定。
6、主要田間管理措施。在田間管理主要分為苗期田間管理、拔節孕穗期的管理和生育后期的管理三個階段。
(1)苗期田間管理
玉米出苗至5~7片葉展開(約5月20日~6月20日),處于苗期階段,這一時期的生育特征是以長根為主,莖葉不斷分化,植株矮小,生長緩慢.栽培管理的核心是依靠種肥和底肥,為幼苗提供磷素臨界期所迫切需要的磷和良好的氮、鉀素營養,使玉米幼苗健壯。這期間,應重點抓好保全苗、保均苗,提高田間植株的整齊度,為以后的生長發育和群體產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一是查苗補苗。5月20日前后,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發現缺苗,應采取帶土移栽方法將用苗補入行間或補種,直到補全補齊,確保畝株數。
二是防治苗期害蟲。在查苗補苗后,每畝撒施毒谷2.5~5公斤。防治螻蛄、地老虎等幼苗害蟲。制作毒谷的方法是,每畝用90%敵百蟲0.5公斤加水2.5~5公斤,拌入50公斤稻谷或麥麩子制成毒谷,或用1公斤辛硫磷加水5~10公斤,拌入300公斤細土中制成毒土,于傍晚撒在苗周圍進行防治。
三是間苗、定苗。3~4片葉時結合鏟頭遍地進行簡苗,5~6片葉時結合鏟二遍地進行定苗。間苗、定苗要求去病弱苗,留健壯苗;去雜劣苗,留優勢苗;去掉過大、過小苗,留均衡一致苗,避免傷苗,留株距均勻的苗。定苗后,田間玉米株距不超過計劃株距±1寸的株數,應占總株數的90%以上,以保證玉米個體同步生長,提高植株整齊度。
四是保證苗全、苗齊、苗壯。在6月20日玉米拔節前對出現的小苗、弱苗,利用偏水偏肥的方法進行管理,促使它們快速生長,達到田間植株整齊,保證玉米在抽雄期長勢一致。
(2)拔節孕穗期的管理
玉米在拔節以后進入孕穗期,直至抽雄前結束。生育特征是莖葉生長明顯加快,同時雄穗、雌穗也先后開始分化,形成進入營養和生殖成長并進時期。這一時期是決定能否形成根系發育良好、莖粗、葉茂的植株群體,促進玉米果穗正常發育,爭取穗大粒重的關鍵時期。應采取以下栽培措施.
一是追拔節肥,酬情澆拔節水。在10~12片葉齡時,玉米開始拔節之后,生長明顯加快,雄穗即將分化,開始需要較多的水分、養分,應追拔節肥.一般畝追施尿素10~14公斤,并酌情澆好拔節水。
二是追施穗肥,澆好孕穗水。7月20日左右玉米14~15片葉齡期,開始進入以雌穗小花分化為生理特征的大喇叭口期,應追施穗肥,一般畝追施尿素13~18公斤。并結合施肥澆拔節、孕穗水,以達到促葉、壯桿、增穗的目的。為提高以尿素為主的氮素肥料的利用率,追肥應采取條施或穴施的方式進行,或使用護氮保或氮素增效劑,以抑制尿素在土壤中的氨化作用,延緩肥效期,減少尿素因揮發、下滲、淋溶等原因造成氮素損失。同時化肥深施后,可促進玉米扎根且增加須根數量,既能增強玉米吸肥吸水能力,又能增強玉米耐旱、抗倒伏能力,達到增產增收。
三是防治穗期蟲害。6月20日前后二代粘蟲發生危害時,按畝用量以速滅殺?。玻悼藘端常肮锘颍担埃缬纂澹程枺矗昂辽齼端常啊担肮飮婌F,消滅齡前的幼蟲,7月上旬玉米螟發生危害時,按每畝用量以3%的殺螟靈顆粒劑1公斤,每株0.2克灌芯葉,防治第一代玉米螟。
四是噴施玉米健狀素防倒伏。7—8月份,局部地區易出現暴風雨自然災害造成玉米倒伏、倒折現象嚴重因而造成減產甚至絕收。因此,在7月15日至20日期間,當群體60%以上植株處于14片展開葉期間,噴施玉米健狀素,預防后期倒伏.具體要求是,每畝用藥量30毫升,兌水15~20公斤,均勻噴于玉米上部葉片。做到不漏噴,不重噴.噴霧器要洗凈,不能與堿性農藥或化肥混用。噴后4小時下雨可減半藥量噴.在噴施玉米健壯素同時也可摻豐收素(每畝50克)可收到更明顯的壯桿防倒效果。
(3)生育后期的管理
高淀粉玉米在8月初開始吐絲,進入開花結實期,其中在籽粒形成、灌漿時期,玉米仍處于需水臨界后期,籽粒儲存的營養物質絕大部分也是在灌漿期積累的,仍需要有較高水分、養分供給,任何肥水失調或者莖葉損傷,早衰,都會導致嚴重減產.因此必須采取以下水肥管理措施。
一是在8月初玉米吐絲期,用尿素加磷酸二氫鉀或者豐收素進行葉面噴施,以提高結實率,增加有效粒數和粒重。具體做法是:每畝?。惫锬蛩?、0.15公斤磷酸二氫鉀溶于30~50公斤水中,選晴朗天氣午后進行葉面噴施。如果用豐產素,每畝用50克,兌水12.5~16.5公斤,配成0.3~0.4%溶液,噴施1~2次,每兩次噴施相隔7~10天。
二是吐絲期是玉米一生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遇干旱減產最重。此時應酌情灌溉40立方米/畝。
三是在8月20日前后,玉米進入快速灌漿期,利用開溝方法,在距根部20厘米處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之后按50立方米灌水定額灌溉,以增加粒重,提高產量。
四、玉米災后管理措施
在夏季,我市一些地區經常發生風災、冰雹和干旱等自然災害,造成玉米田被毀,這些災害會影響玉米地產量和產品品質,為確保災后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強玉米災后的田間管理尤為關鍵.具體管理補救措施如下:
一是及時清理殘碎葉片,減少玉米植株養分的損失。方法是:如遇雹災,災后及時用鐮刀將玉米植株的殘碎葉片割除,或清理葉片上的殘存的淤泥、雜物;風災過后應及時扶正植株,并適當鏟趟培土。
二是及時清溝排水。如遇到洪澇災害植株長時間浸水不僅會爛根、爛葉,而且還會引起疾病,特別是在授粉期,則會影響授粉。因此,要疏通田頭溝、圍溝和腰溝,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促進玉米正常生長發育和成熟。
三是移稠補稀、及時扶苗。風災、雹災后植株倒伏或葉片損失,要及時進行扶苗、培土,清理田間雜物,有缺苗斷壟的地塊,用預備苗移栽補苗或移稠補稀。災情嚴重地塊可補種晚田作物,如蕎麥、綠豆、豇豆等。對受災較重的作物和田塊,要能保則保,以查苗補苗為主,不宜輕易改種;對因災絕收的作物和田塊,要根據退排水情況,搶時間、爭季節,及時采取改種措施,努力擴大有市場需求、適應性強、生育期短的玉米、綠豆、牧草、蔬菜等作物面積。
四是認真做好中耕除草作業。玉米苗期雹災澇災會造成各種雜草旺長或土壤板結,災后地面泛白時應抓緊進行中耕除草,破除板結。
五是及時增施肥料,保證玉米對養分的需求。玉米是需肥量較大作物,由于洪澇災害,土壤養分嚴重流失,苗勢較弱,所以災后,每畝可追施提苗肥尿素5~10公斤,大喇叭口期看玉米長勢,每畝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同時,適當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以壯苗,并適時補充適量的微肥,一般每畝用0.2%的硫酸鋅進行全株噴施,隔5~7天噴一次,連噴2次。
六是認真防治病蟲害,減少產量損失。由于田間積水、植株損傷、土壤水分飽和、空氣濕度大,易引發生各種病害如莖腐病、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等蟲害。對于出現病害的玉米田,要每10天噴藥1次,共施2~3次藥,藥劑有敵菌靈、代森鋅、多菌靈。防治玉米螟,一般要進入心葉末期即大喇叭口期,在上中部噴施40%水胺硫磷乳液1000~1200倍液,以殺死低齡幼蟲。
七是適時去雄和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主要是采取隔行去雄的辦法,在雄穗抽出10厘米左右,花粉還未散發之前,用手緊握雄穗將其向上拔除。注意不要將葉子拔掉或弄傷.去雄植株不得超過全田總株數的50%,植株稀少的地塊不要超過35%;玉米在開花授粉期間,對花粉不足和花期不相遇的地塊,要抓住有利時機,進行人工秿助授粉,要邊采邊授,增強授精機會。
五、 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是保證玉米有較高的經濟產量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掌握好適宜的收獲時期。一般緊湊型玉米有"假熟性",即籽粒不到完熟期果穗包葉就變白,但莖葉仍然保持青綠外表,看似成熟,實際尚未成熟。玉米完熟的特征是:果穗苞葉枯白而松散,籽粒變硬,用手指甲掐之無凹痕,表面有光澤,靠近胚的莖部出現黑色層,已達到生理成熟,應在9月末10月初適時收獲。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