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沙化半沙化土地占62%的內蒙古奈曼旗,正是“沙地建工廠”,打破了依靠傳統的種灌種草綠化治沙的思路,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沙資源,因地制宜建設沙地工業園區,依靠現代科技搭建縣域經濟發展平臺,走出了一條“‘吃’沙用沙、點沙成金、因沙興旗”的科學發展道路。
沙地建工業園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奈曼旗委書記王廣權說,過去生態治理的辦法只是種灌種草,每年旗里都要投入一兩千萬元,國家項目投入一兩千萬元,但由于連年干旱,基礎設施不配套,治理效果并不明顯,農民也基本沒有多少經濟效益。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轉變發展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和區域塊狀經濟,我們調整思路形成依托沙地建園區的想法,并結合實際,科學制定了工業園區拉動經濟的發展規劃,從2004年到現在,共規劃建設了奈曼工業區、奈曼化工區、八仙筒工貿區、礦產開發區、養殖加工區和羊絨皮草加工區六個專業區。
奈曼工業園區是為承載工業發展而打造的平臺??h域經濟只有走工業化的發展道路,才能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該旗目前園區總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現在完成12平方公里“四通一平”及配套建設,到位資金30多億元。其中投資超千萬元項目60多個,已投產或具備投產條件的達30多個;總入駐企業93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戶,2009實現工業增加值26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0%。規劃到2012年,工業園區帶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2%以上,力爭突破200億,三次產業比重達到8:60:32,財政總收入力爭達到20億元,年均增長50%以上。
王廣權說,“沙地建工業園區走的是一條創新型道路,大力發展工業帶動型縣域經濟,以‘三化’互動推動全旗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效’并舉”。
目前,奈曼旗工業園區已實現了滾動發展,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貪大求洋,以(引)資建區、以區引企、以企興業、以業聚資,梯次推進,循環發展。
注重沙產業文化軟實力建設實現彎道超車
奈曼旗人在防沙治沙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科技治沙的新路。他們把科技成果、綠色成果積極推向世博會,奈曼旗成為自治區唯一一個參與上海世博會的旗縣,他們確定參加世博會活動的主題是“金沙之城,和諧發展”。
在上海世博會上,奈曼旗生產的2010塊灰砂地面磚作為專用產品,在呼和浩特市經各族少年兒童繪畫之后,已經裝飾在世博會內蒙館的地面與墻面上。據介紹,在5月24日至28日舉辦的內蒙古活動周期間,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和各界名人來內蒙古展廳參觀,還將在這些特制磚上簽名留念。
華鑫矽酸鹽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副總經理許振祥介紹:“灰砂磚它是屬于廢物利用,環保型,就是把風積沙當原料,每天生產20萬磚,每年要用沙大約在20萬噸以上,它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是可觀的。”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