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劉曉軍)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科技服務業和信息服務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300億元,約占上半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的20.4%;全市專利申請量將近2.4萬件,專利授權14013件,同比增長27.3%;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將近8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4%……這是今天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向媒體通報“科技北京”行動計劃實施進展時介紹的。
據介紹,為積極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環境,北京市政府在政府資金的投入方式上有重大突破。自今年起5年內,市政府統籌安排300億元資金,采用股權投資、直接補助等方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2009年年底,科技資金作為股權投資,支持國能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研發大功率垂直軸風力發電設備,該項目成為首個政府科技資金股權投資項目。
“科技北京”行動計劃中最核心的計劃是大力實施“2812”建設工程,即積極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振興8大產業,實施12項科技支撐工程。據統計,2009年在京單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占全國總數的36%;申請中央財政經費占全國的41%;國家發改委在全國部署的1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有6個基礎設施在北京落戶建設,在京投資20多億元,占投資總額的66.3%。此外,2009年市政府與9個國防科技工業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太陽能光伏、薄膜太陽能電池、先進裝備制造、醫療器械等方面,形成一批核心技術儲備和重大科技成果。
在科技振興產業發展方面,推動建設了新能源產業基地、非晶科技產業園、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基地等一批具有產業集群特征的科技園區和產業基地;并且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在純電動汽車的研發方面,以整車企業為龍頭,打造涵蓋整車和電機、電控、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純電動汽車產業鏈。今年4月1日,龍芯芯片、激光顯示、曙光超級計算機等18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在中關村北部產業聚集區集中開工,形成了以大項目帶動大產業、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的發展態勢。
與此同時,12項科技支撐工程促進了一批科技成果在民生領域推廣應用。啟動實施了食品安全3年行動計劃,完善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搭建全市食品安全檢測服務平臺。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累計達到1128家,近1000家企業3000余個產品獲得了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