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次風,一次刮半年”;“沙子堆平房,毛驢上了房。”這曾是科爾沁沙地的真實寫照。如今荒涼的沙丘泛起了綠洲,“不毛之地”變成了沃土,葡萄、西瓜、花生成了沙地特色產品,沙地變成沙地經濟產業搖籃。
近年來,通遼市科爾沁區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沙地經濟,初步形成了以沙地葡萄、沙區西瓜、沙地花生和沙地小雜糧為主的沙地經濟產業。從治沙到致富,從“沙地綠起來”到“農民富起來”,沙地農民不僅在沙地中趟出了一條新路,也從沙地里“淘”得真金。
在莫力廟羊場放眼望去,處處是果樹,家家有葡萄園,保鮮庫一座又一座。如果不是羊場書記介紹,怎么也不會相信這里曾是一片荒沙地。如今,羊場已擁有了“十里葡萄長廊”、“千畝觀光葡萄園”的美譽,沙地葡萄成了主導產業,全場葡萄總面積達9800畝,年產鮮果900多萬斤,僅水果一項人均收入6000多元,占人均總收入的75%。今年羊場貯鮮容量已達260萬斤,農民可增收60多萬元。
如今的敖力布皋鎮樹成排、林成網,沙地西瓜、沙地雜糧雜豆遍布其中,沙地西瓜面積已達3500畝,產量超過了2000萬斤,畝效益達1500元。由于“西瓜節”的拉動,沙地西瓜名聲越來越大,每到西瓜成熟的時節,總會引來山東、河北、遼寧和吉林等地客商。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