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阿拉善盟通過實施轉移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戰略,發展規模養殖,增強了農牧業集聚能力;培育龍頭,找到了搞活農牧區的金鑰匙;抱團經營,架起了農牧民增收金橋,實現了農牧區、農牧業的戰略性調整和轉型。阿拉善盟農牧業經濟借勢嬗變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式發展。
到“十一五”末,阿拉善盟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69.9萬頭(只),其中草原畜牧業控制在100萬頭(只),比“十五”末減少39萬頭(只),牲畜舍飼養殖規模達到100萬頭(只),比“十五”末增加30萬頭(只);絨毛總量達到1235噸,肉類總產量達到1.54萬噸,比“十五”末增長9.8%;全盟農作物總播面積穩定控制在50萬畝以內,糧食總產量達到17.14萬噸,比“十五”末增加6.65萬噸,增長了63.4%,油料產量2.4萬噸,增加0.5萬噸,糧經比例調整為1.5:1。
“十一五”期間,全盟累計搬遷轉移牧區人口11280人。完成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試點嘎查投資2.5億元,安置搬遷移民579戶;完成棉花良種繁育基地建設3000畝,建成高標準飼草料地3000畝;建成有機蔬菜溫棚404座。試點嘎查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和“四化”工程。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4家,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5%以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5個,農牧民人均從產業化經營中獲得的收入達3500余元。累計完成草原保護建設面積6798.95萬畝,草原生態呈現初步恢復勢頭。全盟參加養老保險的農牧民達23526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牧民達59960人,參合率達到96.83%以上;全盟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00多元。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