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011年第八屆內蒙古國際農業博覽會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農博會旨在加快農牧業科研成果的市場化、實用化;展示和宣傳農、林、牧、水工業企業及其產品;推動產學研聯手、產銷對接。據了解,本屆農博會,服務三農三牧仍然被放在首位。
在本屆農博會上,20多家節水灌溉公司紛紛展出自己的優勢產品。呼和浩特市君子蘭塑膠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王化東介紹,該公司是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性塑膠企業。這幾年,根據國家政策,該公司生產的“派普”牌產品主要用于節水、農田灌溉等,走出了一條發展節水事業的路子?,F代科學灌溉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同時能夠通過與精確施肥有機結合,改善農作物、果樹等的生長條件,提高單產和果實品質,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農博會會場,來自各地的農民兄弟觀看實物,請教專家,索取傳單,顯得非常忙碌。記者發現,過去農民參會是走馬觀花看熱鬧,現在他們渴望新技術,迫切希望用科技提高生產力。“我參加3次農博會了,我發現農民們的觀念轉變得特別快,針對一個品種,他們要貨比三家,并仔細詢問播種的適宜緯度、土質、氣候等,然后留下聯系電話,等播種前就會發來訂單。”來參展的一家花卉開發中心負責人對記者說。此外,記者發現,逛農博會的農民也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追求買便宜貨了,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品牌、關心農產品是否是綠色或有機品種。
在本屆農博會上,記者粗略統計:北京代表團主要以推廣新興農產品為主;吉林和遼寧代表團主打花卉市場,包括泥炭、種苗、肥料等;浙江、山西、廣東等代表團以農業機具為主;而區內各盟市的參展商則主打乳、肉、農副產品等。一些細心的參觀者會發現,雖然大家展銷的農產品中綠色、特色、精深加工的產品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多數包裝精美,但是其中真正能走入國際市場的卻很少。分析其中的原因,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認為,這樣的結果與企業的市場宣傳、產品質量及營銷定位有關,更重要的是農產品品牌過多過濫所致。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