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召開座談會學習貫徹國務院《意見》 |
|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學習貫徹國務院《意見》座談會發言摘登 國務院《意見》是富民意見 自治區黨委原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 布和朝魯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指導思想、戰略定位到基本原則,從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到支持政策,通篇貫穿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進各族人民福祉的富民精神。 《意見》不僅提出了富民的目標和原則,而且提出了富民政策?!兑庖姟窂娬{:“鼓勵農牧區集體和個人以土地、草場使用權入股等方式參與當地資源開發建設,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這些非常明確而具體、體現市場機制的富民政策,特別符合我區資源富集而居民收入較低的實際,對于城鄉居民持續增收、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對于縮小收入差距,進而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增加財產性收入,有利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有利于建立資源開發企業與農牧民利益共享機制。最近,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要切實維護好廣大農牧民群眾的利益,探索建立企業與農牧民利益共享機制,使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群眾。建立資源開發企業與農牧民利益共享機制,這是整頓礦山開發秩序、維護群眾利益的迫切需要,更是實施富民與強區并重、富民優先戰略的內在要求。農牧民以土地、草場使用權入股,增加財產性收入,是建立企業與農牧民利益共享機制的有效舉措。增加財產性收入,也是調整收入來源構成的有力措施,有利于調整農牧民收入來源構成。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構成主要包括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純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收入來源多元化,財產性收入比重不斷提高,這是居民收入來源構成變化的趨勢。 國務院《意見》是富民意見。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必將切實增進我區各族人民的福祉。 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內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員 潘照東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修建鐵路是從根本上改善一定區域的交通條件,促進一定區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改革開放以來,我區通過修建集通鐵路、臨策鐵路等重點建設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經濟建設。進入“十二五”規劃時期,修建大楊樹—扎蘭屯—烏蘭浩特—白音胡碩鐵路,已成為從根本上改善我區東部四盟市交通條件,促進東部四盟市經濟振興的關鍵,應及早開工建設。 大楊樹—扎蘭屯—烏蘭浩特—白音胡碩鐵路建成,將成為東北經濟區南北貫通的新的戰略通道,對于東北經濟區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梢允购魝愗悹柺?、興安盟、通遼市之間的鐵路聯系不必再通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吉林省白城市,從而使我區東部四盟市的鐵路交通聯為一體,從根本上改善東四盟市在東北經濟區乃至東北亞經濟區的戰略地位,并使我區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鐵路交通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建成大楊樹—扎蘭屯—烏蘭浩特—白音胡碩鐵路,將從根本上改善興安盟的交通條件,使之轉變為東北經濟區乃至東北亞地區的鐵路運輸通衢。如果再能配合以阿爾山—蒙古國喬巴山鐵路的修建,至俄羅斯博爾賈與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對于推動興安盟經濟發展的作用將更為顯著。通遼市、興安盟是我區乃至國內蒙古族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科左中旗是國內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科右中旗是國內蒙古族人口比重最高的旗。修建大楊樹—扎蘭屯—烏蘭浩特—白音胡碩鐵路,對于促進我區東部蒙古族聚居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內蒙古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作了清晰明確的闡述,即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團結繁榮文明穩定的民族自治區。準確把握內蒙古在全國大局的戰略定位,意義非凡、作用巨大,有助于全面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意見》。 構筑“兩個屏障”。一是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好內蒙古的生態屏障,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二是建設團結繁榮文明穩定的民族自治區,筑牢我國北方安全穩定屏障。內蒙古外接俄蒙,地近京畿,是祖國的北大門和首都的“護城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打造“四個基地”。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內蒙古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增長最快的省區,能源、冶金、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優勢進一步凸顯。 構建“一個橋頭堡”。內蒙古內連8省,外接俄蒙,有19個對外開放口岸,口岸基礎設施和通道建設正在逐步完善,具有對外開放、對內合作的獨特優勢。內蒙古要與俄蒙建立互利共贏的經貿關系,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構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形成面向北方、服務內地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明確了內蒙古在全國的戰略定位,既可以得到國家的特殊政策支持,又可以指導我們自治區及各盟市、旗縣把握、選擇自己的產業導向和發展方向。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幾方面的戰略定位,也是我區今后發展的主要戰略任務。 充分規劃利用環境容量 內蒙古環境科學研究所戰略規劃所所長 于長水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幅員遼闊,構造了以草原和森林為主的北部生態屏障。 內蒙古大部土質為鈣質壤性,大氣中氣溶膠顆粒物偏堿性,隨風輸送的大氣干沉降物及降水沉降物均呈偏堿性,PH值一般大于7,對平衡華北地區降水的酸性有利,可保證生態安全。近年的監測結果發現,內蒙古境內從來沒有發生過酸性降水,這與這種典型的生態環境有關。 內蒙古地域寬廣,人口密度相對低,開發建設的區域不足國土面積的2%,現有的大氣排放水平下,絕大多數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都優于一級環境空氣質量,基本保持在清潔的背景水平。農村牧區、自然保護區和內蒙古的省境上,傳輸出界的空氣質量基本優于一級水平。內蒙古境內約99%的國土面積環境質量優于二級水平,因此,內蒙古目前的發展水平下,空氣除局部略差外,基本上保持清潔的水平。 我區有布局生產力的廣闊空間。在生態安全條件下,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比目前有所增加。當然我們也會增大治理污染的力度,通過電廠的脫硫脫硝,通過爐窯的治理,可以繼續節能減排,為今后的發展提供發展空間。 與大氣相對應,內蒙古水環境總體質量較好。目前內蒙古的污染物排放量COD大約為29萬噸,只要以水功能區為控制單元進行合理分布生產力,在東北地區就有約40萬噸的環境容量。只要我們進行流域整體保護,合理人口與生產力布局,多數河流仍有剩余環境容量空間。 我區一些盟市工業剛起步,過去的排放水平與生產力水平相一致,都比較小。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進一步推動內蒙古又好又快地發展,就需要在合理布置生產力的條件下,充分規劃利用環境容量,為工業文明的起步提供條件。 切實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 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 翟琇 國務院《意見》關于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的戰略定位,是我區農牧業戰線的光榮使命。我們要立足國家的戰略定位,扎扎實實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要全面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要按照“保生態、保收入、保穩定、保供給,完善工作機制”的要求,精心謀劃,認真組織實施。抓緊做好呼倫貝爾草原草甸、科爾沁草原、陰山北麓草原等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工程啟動的前期工作;進一步完善草原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加大草原管護力度。繼續推動《內蒙古基本草原保護條例》的修訂工作,力爭年內頒布實施。全面開展草原植被恢復費征收工作。切實加強草原執法隊伍,特別是農牧民管護員的培訓。嚴格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要切實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努力提高農牧業現代化水平。目前,全區農牧業經濟處于由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的關鍵時期。要以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牧高產工程、現代家庭生態牧場建設為載體,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提高畜牧業質量和效益。實施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0-2020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機化水平,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組織赤峰、通遼、烏蘭察布等市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我區建設環京、津綠色、有機蔬菜基地,支持我區發展現代都市觀光休閑農業。積極推進農牧業產業,依托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強乳品和羊絨生產加工業,加快培育肉類、糧油、果蔬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綠色知名品牌。要深化農牧業經營體制改革。完善政策,規范引導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有序流轉,穩妥推進農牧業規?;洜I。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國家能源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努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優化升級產業結構?!边@給我區積極構建多元化現代產業體系指明了方向和發展重點。 《意見》的出臺將加速破解我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和產業優化滯后的瓶頸制約,為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提供強大支撐?!兑庖姟访鞔_要求優化煤炭資源開發,進一步規范開采秩序,推進資源整合,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對富鋁煤、富鍺煤、焦煤和無煙煤等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我區要充分發揮煤炭、有色金屬、農畜產品等資源優勢,提高開發和深加工水平,努力打造國家新型化工、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積極有序發展新材料、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應配合“四個基地”建設,打造煤-電-高鋁粉煤灰生產氧化鋁-硅鋁合金等保護性開發產業鏈、煤-電-建筑陶瓷-建材等循環產業鏈,乳、肉、絨、蔬、薯、飼草加工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鏈,形成幾個超千億元產值產業,重點是要把發展新興產業與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和非煤型產業相結合,加快培育一批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發展潛力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大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和商務服務業的發展力度,把多元發展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突破口,盡快把各個產業發展壯大,不斷拓寬我區工業化發展空間。 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處處長、研究員 朱曉俊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區城鄉區域發展的方向和任務,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對我區優化人口和生產力布局,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意見》突出要求加快城鎮化進程,提出建設多中心帶動的城鎮發展格局,為城鎮科學布局指明了方向。引導產業集聚,提高城鎮服務功能,加強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力地增強我區城鎮發展的水平,加快提升城鎮對農村牧區人口的吸納能力,促進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戶籍制度,將在制度上為加快城鎮化進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證。 《意見》著重提出培育壯大縣域經濟,合理規劃布局工業園區,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經濟強縣(旗),有利于區域城鄉的協調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在農牧區建設原料生產加工基地,有利于農村牧區現代農牧業發展。 我區東西部發展呈現各自不同的特征。從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看,西部地區應加快構建沿河沿線經濟帶,增強區域總體活力和競爭力。東部地區要堅持兩個輪子一起轉,一方面要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環渤海地區快速發展帶來的有利外部環境,借力發展;同時要立足自身優勢,特別是優化水煤資源配置,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兑庖姟诽岢鼋⒆灾螀^內部對口幫扶機制,引導西部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加強對東部地區的幫扶,這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意見》在強調繼續加大對資源枯竭城市資源轉型和礦區環境治理支持力度的同時,特別提出推進內蒙古整體列為國家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這是從長遠上支持內蒙古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我們應抓住機遇,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積極探索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全面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 內蒙古社科院牧區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王關區 內蒙古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和保護,有效實施重點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加強重點區域、流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治理區明顯好轉的目標,構筑以草原和森林為主體、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戰略任務。只要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治理方法得當、發展模式合理,草原資源、森林資源可得到更好的保護。 要以《意見》為指導,通過保育草原、植樹造林、治理沙漠、保護濕地等一系列措施,恢復、建設多元碳匯體系,提高各類生態系統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功能。草原牧區,要進一步完善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的實施辦法,有效貫徹執行國家、自治區對草原生態保護的獎勵補助政策,合理利用草原資源,提高草原生態經濟系統的生態與經濟效益。 要以《意見》為依據,建立和完善草原、森林、濕地和水源等的生態補償機制。特別要研究、制定并實施草原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進一步調動廣大牧民建設草原、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草原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是以維護與修復草原生態環境,促進草原牧區生態、經濟與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為目的,根據草原生態系統的各種生態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等,確定科學合理的補償辦法及補償標準,對草原牧民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從而理順草原生態功能維護者與草原生態效益享受者以及政府等相互之間利益關系的公共制度。要根據牧民為有效保護、永續利用草原資源,為恢復、維持、放大草原生態系統的生態效能所作出的貢獻,進行長期的生態補償。 |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