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上下將堅持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加快農牧業經濟轉型升級,全面實施“ 8511521113 ”工程,突出抓好玉米、肉牛、沙三大產業;加快轉變農村牧區經營體制,抓好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100個新農村新牧區示范村;加強農村牧區金融體系建設;提高農牧業防災減災能力,進而加快農牧民增收致富步伐,推動農村牧區全面達小康,不斷開創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工作新局面,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在58個蘇木鎮場建設糧食功能區413萬畝
今年,我市以西遼河沖積平原和新開河、老哈河兩岸平原為主,在科區、開魯、左中和奈曼、后旗、庫倫部分地區共58個蘇木鎮場建設糧食功能區413萬畝,科區、開魯、左中各建成1處10萬畝連片膜下滴灌示范區,奈曼建成3處1萬畝連片膜下滴灌示范區,后旗建成1處5000畝連片膜下滴灌示范區,全市建成以滴灌、噴灌、管灌為主的萬畝以上連片示范區75個、10萬畝連片示范區5個、30萬畝連片示范區3個。積極整合節水增糧、土地整治、糧食增產等9項支農項目資金27.49億元,新建107萬畝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
新增飼料播種面積43.2萬畝
今年,我市圍繞建設型畜牧業重點區域,采取良種良法、播前整地等增產技術,發展飼料基地。推廣科多8、東陵白等專用品種,新增飼料播種43.2萬畝,全株青貯玉米播種達到325萬畝。加快苜蓿發展行動,新增紫花苜蓿50萬畝,扎旗、左中抓出集中連片地塊各10萬畝,后旗新增10萬畝,庫倫、開魯分別新增5萬畝,科區、奈曼分別新增3萬畝,霍市、開發區分別新增4萬畝和0.5萬畝,建成55處千畝以上集中連片地塊,保存面積70萬畝。加大扶持力度,整合退牧還草、牧區節水等項目,向飼草料基地傾斜,將新增任務納入牧草良種補貼,將青貯播種、收獲機和節水灌溉設備納入農機補貼。
設施農業新增12萬畝
今年,我市將以科區、開魯、開發區城邊村和奈曼、庫倫丘陵區及城關鎮周邊為重點,新增設施農業12萬畝、達到65萬畝,其中溫室30.1萬畝、大棚34.8萬畝,科區要建設1處具有規模的高標準示范園區。完善提高現有項目,加快35個未投產小區建設,推進16個已建未投產溫室年內投產,實現已建園區投產率90%。加大金融支持,新增設施農業貸款5億元。完善政策措施,招商建設3個園區,引資5000萬元以上。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市場化統籌資金、技術和營銷,年內計劃新增10個設施農業企業或合作社。嚴格把關設計、施工、管理等環節,提高鮮綠蔬菜和反季節蔬菜生產能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產品。
新增特色種植17萬畝
今年,我市通過三個抓好來建設高效特色種植業基地。抓基地。新增特色種植17萬畝,畝效益2000元以上高效種植達到130萬畝,其中紅干椒50萬畝、露地蔬菜50萬畝、西瓜15萬畝、葡萄5萬畝、瓜菜套復種5萬畝、圓蔥3萬畝,其它高效經濟作物2萬畝;抓好安全食品產業示范帶。科區及開發區建設15萬畝綠色有機設施農業和29萬頭肉牛、107萬口生豬綠色養殖示范帶,左中建設2萬畝綠色有機圓蔥、1000畝綠色藥材、43萬頭肉牛綠色養殖示范帶,開魯建設30萬畝綠色有機紅干椒示范帶,奈曼建設10萬畝綠色有機沙地西瓜、1萬畝綠色有機萬壽菊示范帶,庫倫建設30萬畝綠色有機蕎麥示范帶,后旗建設30萬畝綠色有機水稻、57萬頭肉牛綠色養殖示范帶,扎旗建設5萬畝綠色有機葵花和49萬頭肉牛、318萬只肉羊綠色養殖示范帶;抓好產銷銜接。通過經合組織引導集中種植、訂單生產,實施地膜覆蓋、育秧移栽、間復套種、綠色無公害栽培等標準化生產,打造區域品牌。
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33.9萬畝
今年,我市在生態脆弱區大力發展林沙草產業,年內將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33.9萬畝。通過加快發展經濟林,退耕栽植經濟林24.2萬畝,新增葡萄5.9萬畝、大扁杏3萬畝,新增文冠果15萬畝;加快發展生態林,退耕栽植生態林47.2萬畝,全市新增樟子松30萬畝;退耕還草62.5萬畝。
牲畜存欄達1850萬頭
今年,我市以牛產業為重點,抓三大養殖基地建設,發展后旗、扎旗、左中、科區和庫倫為主的科爾沁肉?;?,扎旗、奈曼、左中和開魯為主的肉羊基地,科區、開魯、左中和奈曼為主的生豬基地。牲畜存欄達到1850萬頭只口,其中牛248萬頭、羊1018萬只、生豬545萬口;出欄1077萬頭只口,其中牛90萬頭、羊550萬只、生豬430萬口。禽類飼養量達到8195萬只。扶持全國肉牛存欄規模最大的余糧畜業和科爾沁牛業等6個萬頭以上肉牛養殖企業、開魯和左中3個年出欄萬只肉羊養殖小區,加快推進投資5億元建設的金鑼集團年存欄50萬口生豬基地以及5個存欄萬口生豬養殖企業、維爾等60個年出欄肉禽10萬只養殖企業。抓1000個存欄牛100頭或羊500只、豬500口以上養殖大戶,新增20個肉牛養殖村、20個肉羊養殖村、10個生豬養殖小區,發展存欄牛萬頭蘇木鎮33個,存欄羊萬只蘇木鎮65個,存欄生豬萬口蘇木鎮45個。
年內轉化玉米86億斤以上
今年,我市進一步加快融入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以玉米生物科技產業為示范,打造梅花生物、玉王生物、利牛生化等大型企業集團,促進產業延伸、產業升級。扶持清谷新禾、谷道糧原等加工企業提高玉米加工轉化能力,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并引進國內資金雄厚、技術先進、水平高的大企業入駐,加快精深加工和系列開發,實現年內轉化玉米86億斤以上。
抓好100個示范村建設
今年,我市將大力推廣科左中旗那仁新農村和白音珠日河嘎查新牧區建設模式,抓好100個示范村建設,強化水、電、路、氣、房、科、教、文、衛、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生產先進、生活社區化、生態和諧的目標。
轉移農牧民10萬人
今年,我市將按照通遼市主城區、中心城鎮、農村牧區“三個100萬人口”的目標要求,把轉移進城就業作為創業富民的重要措施,促進農牧民由農村向城市、由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穩定轉移,轉移農牧民戶數31249戶、10萬人,完成勞務輸出75.5萬人次、勞務輸出收入48億元。主要依托移民擴鎮等項目搬遷轉移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生態脆弱地區農牧戶723戶、2491人;通過“雙萬人技能培訓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培訓轉移農村牧區剩余勞動力2.5萬人,確保穩定就業;依托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牧民轉入二三產業就業并轉移進城21000戶、67200人;通過其他途徑轉移農牧民5309人。通過對農村牧區生產力布局、人口布局的重新調整,再造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發展的新優勢。
壓減機電井8300眼
今年,我市推進地下水資源科學開發,高效利用,強化節水措施,年內全市膜下滴灌面積達到148.3萬畝、單井控制面積由80畝提高到350畝,噴灌面積達到34.3萬畝、單井控制面積提高到250畝,高標準管灌面積達到230.4萬畝、單井控制面積提高到160畝,通過節水措施壓減機電井8300眼。年內將科區、奈曼、開魯、左中作為農田灌溉和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示范地區,其他條件具備地區逐步鋪開,建成資源監控管理、農業機井計量采集、地下水位采集、土壤墑情、防汛和氣象環境采集系統,實現“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節獎超罰”,全市農牧業節水3.1億立方米。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