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農牧業和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1、2013年,全市糧食總產初步統計可達200億斤以上,農牧民人均種糧增收500元以上,實現糧食生產“十連豐”。
2、全市落實節水高產高效農田174.66萬畝,總數達到481.06萬畝;壓減機電井1.34萬眼、年農牧業節水3.1億立方米。在科爾沁區、開魯縣、科左中旗分別建成一處10萬畝集中連片節水增糧高產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區。
3、我市建成2000萬頭只牲畜存欄基地。2013牧業年度,全市牲畜存欄達到2062.7萬頭只口。
4、全市危房改造開工31449戶,占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36.7%;竣工31315戶,總建筑面積189萬平方米,總投資18.9億元。
5、我市3家農業合作社被國家農業主管部門認定為示范社,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11家合作社分別被認定為自治區和市級示范社;53家合作社擁有商標權,其中知名商標6件。
6、我市制定出臺《通遼市5萬戶基礎母牛繁育重點工程實施意見》,規劃用5年時間重點扶持基礎母牛繁育戶5萬戶,今年集中扶持1萬戶。
7、我市在農區推廣科左中旗那仁嘎查建設模式,在牧區推廣科左中旗白音珠日河嘎查建設模式,建設新農村新牧區示范村(鎮)100個。
8、科左中旗獲“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9、
10、
11、開魯縣委縣政府《嘎查村“
12、我市選派2000名包扶干部,包聯扶貧140個重點貧困嘎查村、2萬貧困戶、7萬貧困農牧民,建立了自治區首家扶貧信息化管理平臺。
二、新型工業化和重大項目建設
13、
14、新型煤化工園區在扎魯特旗建成,投資160億元的吉林神華、投資102億元的河北集川、投資96億元的康乃爾等5家企業開工建設,為園區打造蒙東地區新型煤化工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15、1月,霍林郭勒工業園區煤電鋁特色產業基地通過專家評審,被自治區商務廳認定為第一批自治區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16、內蒙古錦聯鋁材300萬噸鋁板帶箔項目一期啟動。項目計劃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規劃建設國內最先進的替代進口高檔鋁材料產品的鋁深加工企業。
17、
18、由中國500強企業新華聯集團投資135億元建設的奈曼旗鎳鉻合金項目,一期1號礦熱爐生產線于
19、在自治區能源局的支持、指導下,經市發改委爭取,扎魯特旗魯北鎮被列為國家級風電供熱示范區。該項目供熱總面積46.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92億元,于
20、1月,內蒙古天潤蓖麻開發有限公司蓖麻深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南開允公藥業有限公司無菌藥物內蒙古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分別被授予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
21、
22、截至9月底,全市蒙醫藥事業行動計劃已完成蒙藥標準制定、“蒙王”牌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等7項工作。庫倫旗被命名為“中國蒙醫藥文化之鄉”。
23、總投資1.8億元的大牧場有限公司建設項目二期生產線開工建設。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加工肉食品1萬噸以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利稅1.3億元。
24、6月,內蒙古科爾沁牛業年產20萬頭肉牛技改項目正式竣工投產。
25、通遼金鑼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10億元的年產36萬噸清真食品項目投產,將建成全球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產基地。
26、清谷新禾有限責任公司獲得蕎麥提取“蘆叮”“黃酮”“蕎麥多糖”等4項國家級發明專利,率先在蕎麥精深加工領域制定了40余項標準。
27、谷道糧原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8、庫倫旗非資源型項目佐源糖業公司二期工程35萬噸原糖生產項目,20萬平方米廠房和銀泉佳品包裝生產項目完成土建工程,將于明年8月投產。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稅金6000萬元。
29、
30、
31、《通遼市玉米深加工高技術特色產業鏈實施方案》通過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聯合組織的專家評審,3個玉米深加工產業化項目被納入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投資計劃,將得到自治區的重點支持。
32、由中國國電公司投資5.5億元的國電科左后旗4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實現工業增加值3000萬元,節能減排折合標準煤7000噸。
33、溫州競日機電有限公司100MW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和內蒙古昌盛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兩個光伏項目落戶霍林郭勒市。
三、現代服務業 34、我市按照“一軸、三區、兩翼”的總體布局,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資源,完善一批重大景區景點建設:大青溝旅游區全力建設 35、建設一批重點文化旅游名鎮(村):科左后旗啟動實施了304國道兩側綠化工程和主干道綠化工程,編制完成了科爾沁民俗文化中心可研和雙合爾主題公園前期規劃;科左中旗重新修編了村鎮建設規劃,啟動了保康鎮城市綜合體建設工程。在舍伯吐鎮重點進行一街三路拓寬和改造工程;庫倫旗聘請專家對《庫倫鎮老城區保護規劃》和《新城區控制性建設詳規》進行了修編,同時對鎮區內中心河道和“三大寺”周邊建筑物進行了藏傳佛教的立面改造,建設了安代藝術博物館、哈達泰植物園、生態公園和庫倫景觀大道等休閑娛樂場所。全市共確定文化旅游名村21個。 36、 37、2013年“8· 38、科爾沁馬城項目賽事大樓混凝土澆筑完成主體工程的75%,賽道完成環型基礎土方閉合,完成投資1.3億元。 39、6月,我市與中青旅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我市文化旅游產業進行全方位的策劃、包裝、推介和頂層設計。 40、中鐵物流1000萬噸鐵路集運站項目3月中旬復工建設。項目建成運營后,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利稅億元以上。 41、總投資1.1億元的通遼內陸港公用型保稅倉庫順利通過滿洲里海關驗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倉庫注冊登記證書》,正式投入運營。 42、 43、 44、國強物流、四方物流、成大冷藏運輸3家物流企業獲得 45、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完成政策性糧食交易量55.2萬噸,糧食收購量480萬噸。 46、科左中旗成峰、開魯縣明華、科左后旗科爾沁、庫倫旗哈圖他拉4個重點黃牛交易市場改擴建方案已經制定,爭取國家扶持資金280萬元。 47、開魯縣投資2億元在東風鎮啟動建設紅干椒專業市場。建成后,年可倉儲紅干椒4萬噸、交易12萬噸,將成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全、設施先進的紅干椒專業市場。 48、全市17家農畜產品生產企業與北京市西城區6家商業企業簽訂了37份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購銷合作協議。 49、我市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路創建活動,建成永安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永清大街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和平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 50、年初,我市啟動農村牧區金融服務試點工作,開魯縣和科左后旗成為試點。 51、 四、新型城鎮化和生態建設 52、我市以建設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東北第一生態城為目標,強力推進“拉大、補欠、提質”工程,集中力量建設80個城建項目。紅光大街、民主路改造、新建大街、通喜路、二道河大街道路改造和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完工,科爾沁大橋維護改造、勝利大橋檢測完成。 53、我市實施主城區老舊住宅區環境設施改造工程40個。主城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完成15萬平方米。 54、發電總廠、盛發熱電機組節能改造工程完工,新增供熱能力360萬平方米。主城區改造老舊小區老化供熱管網分支42條。 55、 56、總投資13.6億元的霍林郭勒至阿力得爾一級公路開工建設。 57、全市農村牧區新建通村水泥(瀝青)路1000公里,通過積極爭取,自治區追加500公里建設里程,新增244個通水泥(瀝青)路嘎查村,工程總投資10.9億元。 58、 59、霍林郭勒市申報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正式啟動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 60、我市投資4.2億元,啟動實施城郊百萬畝森林工程,科爾沁區完成建設任務8萬畝,重點建設10公里葡萄長廊萬畝葡萄莊園、1.5萬畝文冠果基地、萬畝樟子松混交林;科左中旗完成建設任務8萬畝,重點建設萬畝郊野公園精品工程、萬畝樟子松基地和環孝莊園景觀;科左后旗完成建設任務20萬畝,重點建設12萬畝集中連片樟子松混交林和好通高速與國道304連接線兩側綠化。 61、我市結合100個新農村新牧區示范村建設,集中對村屯的主街主路、房前屋后及周邊空地進行綠化美化,高標準完成村屯綠化146個。 62、 63、罕山自然保護區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 64、我市成功爭取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000萬元,13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部支持。 65、在 66、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 67、在 68、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肉牛示范基地建設進展順利,通遼市五豐對外貿易公司、科左中旗澳豐糧油公司爭取供港澳活牛配額1萬頭,出口創匯774萬美元。 69、我市重點原料和技術進口進一步擴大,通遼興合生物、潤明新素材進口蓖麻油412噸、硼酸82噸,科爾沁牛業從澳大利亞進口500萬歐元牛肉深加工設備。 70、在 71、康臣藥業(內蒙古)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該公司由廣州康臣藥業集團投資建設,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3年,企業首次實現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納稅合計達到1.001億元,是科左后旗首家實現納稅過億元的企業。 72、科爾沁區西門街道引入北京市西城區“智慧社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通遼市數字社區、智能社區、幸福社區建設的成功范例。 73、1月,“廣棗多糖及其制取工藝”等6個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順利通過自治區科技廳專家驗收。 74、 75、 76、 77、 78、我市與中國農科院、內蒙古民族大學等院校合作,實施“萬千百十”玉米人才工程。 79、津通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在我市舉行。天津市賽恩集團總投資2億元,在科爾沁區建設賽恩綠色工業園區。天津市人民政府駐通遼聯絡處揭牌。 六、民生和社會事業 80、 81、主城區2012年結轉2013年廉租住房續建工程3356套、14.07萬平方米。佳家花園二期、福苑家園、翠堤二期項目開工建設。 82、根據自治區下達我市城市棚戶區11874戶、基本建成4377套的改造任務,我市已完成房屋征收13611戶、回遷房開工18183套、基本建成4873套。 83、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建設70個幸福社區,其中新建33個、改擴購建37個。 84、我市為51.8萬戶低收入農牧戶每戶免費提供一噸冬季取暖用煤 。 85、10月,我市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被國家自治區驗收組評定為優秀工程。 86、今年,新農合年人均籌資340元,各級政府補貼280元,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0萬元,參合率達到97.51%。 87、我市啟動城鎮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科爾沁區、扎魯特旗為試點地區,兒童白血病、先心病、末期腎病等20種重大疾病不設封頂線。 88、我市農村牧區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實現全覆蓋,全市近54萬農村牧區家庭的160萬名農牧民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89、我市啟動實施建設自治區東部醫療服務高地戰略工程,市政府與北京市醫管局建立共建友好單位,市醫院與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獲得北京市醫管局所屬9所三甲醫院的對口幫扶,雙方聯合開展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形成多項理論創新。 90、我市建成213所公辦幼兒園,實現了“一蘇木鎮一園,一中心嘎查村一園,大村獨辦、小村聯辦”的目標。市、旗兩級財政投入資金9882萬元,對213所新建園和原有的1所農村牧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實施入園免費政策。 91、我市在全區率先出臺對蒙古語授課學前兒童補助政策,凡具有我市戶籍并在旗縣所在地和城市蒙語授課的學前兒童,每生每年給予1000元入園補助。 92、市教育部門與北京西城區教委深化合作,我市22所中小學幼兒園分別與北京西城區學校建立結對關系。 93、市發改委加快我市民航事業發展。通過采取按小時、機型、班次定額補貼等方式合理優化航線網絡。通遼機場全年通航19個城市,完成旅客吞吐量57萬人次,同比增長62%,增速居全區之首。 94、我市以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生創業園、霍市工業創業園、開魯縣科技創業園、科區家庭服務業創業園、通遼批發城創業園、太平洋創業孵化基地、左中大學生創業園和小微企業示范創業基地為重點,創建1處國家級、2處自治區級、3處盟市級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 95、 96、我市5支烏蘭牧騎被評為自治區“一類烏蘭牧騎”;歌曲《草原等你來》入圍第十六屆群星獎;歌曲《回望》獲得自治區第十屆藝術創作“薩日納”獎。 97、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科左中旗為“中國四胡文化之鄉”,批準建立“中國四胡文化保護傳承基地”。 98、 99、第十屆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于 100、我市成功舉辦首屆科爾沁新春廟會、“科爾沁之夏”專場演出、“百團千場”下基層慰問演出活動。 |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