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霍林郭勒市堅持把“科學發展、富民強市”落實到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上,不斷織密“民生保障網”,讓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基本民生”刷新起點 “衣食住行”誰都離不開,誰都盼著好上加好?;久裆鷽]有終點,只有一個個新的起點。該市順應民意,不斷刷新起點,讓百姓生活質量步步高。 該市適應百姓對商貿服務業的新需求,加快建設商業網點,推進社區服務社會化。目前,市區平均每35人就有一個商業網點。新開發的社區集中搞組團式商業中心,老居住區完善沿街網點,使群眾多樣化需求得到了滿足。 為了讓群眾住有所居,該市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68棟,面積達23.3萬平方米,有效解決了4708戶低收入家庭以及拆遷戶的住房問題。新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1891套、共計10.08萬平方米,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啟動了60棟、濱河路東棚戶區改造工程,破墻、破窗、破門,低矮潮濕的3萬平方米棚戶區在三個月的時間里消失,64棟70萬平方米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拔地而起。 該市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新建園區道路4條,改造城區主次干路5條,改造更新部分人行道和巷路,道路暢通能力進一步提高。完成了更新及新增公交車輛、新建候車廳、新建站牌、新建及改建停車場4項年度指標。 “公平民生”突出重點 公平民生人人關注,樸素的愿望是期盼更是信賴。 “現在有了政策支持,我們一家子就辦了這小飯店,小日子也紅火起來了?!弊岦S麗才一家發生變化的,正是該市掀起的全民創業潮。一項項鼓勵創業的政策,讓小微企業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農戶有了賺錢的“金飯碗”。該市以創業帶就業,著力推進全民就業。該市依托大型人才勞動力招聘會舉辦了創業項目推介會,引進中小型創業項目500個。建立創業孵化基地3處,就業技能實訓基地2個,2013年新增就業81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52人。 2013年,該市醫保制度實現了城鄉接軌,基本實現全覆蓋,群眾看病就醫的負擔正逐漸減輕。城鎮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職工醫保最高實際支付限額提高至25萬元。居民醫保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居民醫保年度按比例支付限額提高至15萬元。 教育公平的陽光灑向各個角落。該市爭取上級蒙古族薄弱校建設、民族幼兒園建設、校園標準化建設等資金3478萬元,實施了第一中學、第三中學、民族中學和民族幼兒園續建工程,完成了第二中學、第四中學等15項學校修繕工程。投資1200萬元用于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設,初步構建了教育系統信息資源網站,基本實現了校校通。加快改造教育城域網,逐步實現了中小學班班通及資源共享。通過公平競爭錄用了40名優秀的專、本科應往屆畢業生,為該市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在職稱評聘、招聘教師等教職工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上,堅持陽光操作,增強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意識,群眾滿意率進一步提高。 “熱點民生”破解難點 該市在信訪、司法、治安、醫患關系等問題上,不回避、不繞行,直面熱點,破解難點。 暢通信訪渠道,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堅持黨政領導開門接訪、定期調度信訪案件和包案處理信訪問題等制度,各級干部既帶案下訪,也帶案陪訪,做到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對于信訪人提出的問題,能解決的事情及時解決,難以解決的事情對信訪人說清楚,并想辦法積極解決。 “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全天有警控”是該市公安機關給老百姓的承諾。該市編織社會治安防控“六張網”,積極預防和應對各類治安事件,命案破案率、侵財案破獲率、網上追逃率均大幅上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司法彰顯公平正義。建立權責一致的辦案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警察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為困難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57.5萬余元。強化和諧司法,法院民事案件調解結案率達61.1%。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作用,100名人民陪審員參加審理案件1253件。 有效運用人民調解手段化解醫療糾紛。2011年成立的霍林郭勒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獨立于衛生系統、保險公司之外的第三方,不收取任何費用,專司醫療糾紛調解。目前,調委會共受理案件15例,調解成功11例。 |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