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以科技為立國之基 以創新為發展之源
              發布日期:2014/1/13 15:41:35
              查看次數:
              【字體:

                  1月10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榮獲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兩位科技功勛張存浩和程開甲頒發獲獎證書。

                  同一天,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報道,中國首次在一項衡量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研發資金占GDP比重”上超過了歐洲。從1998年到2012年,中國的科研投入增長了三倍,而歐洲則幾乎沒有增長。

                  1月11日清晨,“玉兔”號探測器率先從“睡夢”中醒來,和晚些時候“起床”的“嫦娥”一起,繼續在“月宮”開展科學探測工作。

                  同一天,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載譽返湘的袁隆平表示:“在科研方面,我是不會讓步的。我還要發揮老驥伏櫪精神,繼續奮斗?!?/P>

                  短短幾個片段,勾勒出的是中國科技創新取得的非凡成就,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恢宏之勢。

                  過去一年,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井噴”之年,神十與天宮對接,嫦娥三號成功落月,運-20一飛沖天,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量子反?;魻栃鼮橹匾氖?,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科教興國,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系列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重大戰略思想始終指引著中國科技發展的正確方向,而闊步前進的中國科技正在成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道路上的強勁發動機。

                  僅僅就在過去幾年,研究分析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外政府和智庫關注的焦點問題。“全球創新版圖東移”,“奔跑的紅桃皇后”,“中國有望在2022年研發投入超過美國”……從現狀、特點到趨勢和預測,各種研究報告紛至沓來,在國際各類創新指數的排行榜中,中國的位次都在向上移動。各主要國家不約而同地把中國作為衡量本國科技競爭力的“對手”和“標尺”,以至于“衛星時刻”這個頗具冷戰味道的詞匯也重新回到了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中。

                  “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大國。”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地說。歷史上,我國曾長期位居世界經濟大國之列,但由于技術落后和工業化水平低,近代以來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我們不是輸在經濟規模上,而是輸在科技落后上,中國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術落后,這個教訓太深刻了!

                  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進程表明,科技創新為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維護民族尊嚴和改善民生所奠定的基礎、所作出的貢獻,無論怎么強調也不過分。

                  今天,我們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與中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調整”歷史性交匯。能否抓住重大機遇,怎樣才能應對嚴峻挑戰,對中國科技創新來講,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命題。國際上,我們需要面對發達國家蓄勢占優和發展中國家追趕比拼,在全球范圍內爭奪創新資源;在國內,產業轉型、節能減排、環境污染、糧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需要破解。如何破題,如何應對,如何發力,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到科技界、經濟界和社會各界都在思考、謀劃和設計。

                  其實,答案已經揭曉。在去年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用“體育比賽換場地”的比喻,強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從國際趨勢還是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在激烈的科技、經濟競爭中,我們必須從“跟跑者”更多地向“同行者”和“領跑者”的角色轉變,這已經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應當怎么做的問題。

                  對于一個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加入到世界前沿技術的競爭之中,是否值得?網絡空間不時出現這樣的疑問。只有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大幅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才能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才能更多地培育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經濟界和產業界做出如此判斷。中國是否到了大規模增加基礎研究投入的發展階段?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現有科研投入的產出效率?科技界也在討論、反思。

                  把自主創新的戰略導向與開放式創新的實施路徑結合起來,把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與政府的引導支持結合起來,把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與更好地服務于民生改善結合起來,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與把握基礎前沿大勢結合起來,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與提高創新整體效能結合起來,把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和項目經費分配方式與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結合起來,把營造全社會的創新文化氛圍與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結合起來,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科技改革發展思路、舉措和政策,是中國科技界未來必須面對的一場“大考”。

                  “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工作和科技界提出的明確要求。只有進一步增強創新自信,才能實現科技發展的更大跨越。這種自信,來自于中華民族的民族稟賦,創新是根植于我們民族精神的固有氣質,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不斷創新。這種自信,來自于我們已有的創新基礎和獨特的制度優勢,中國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創新格局變化的重要角色,集中力量辦大事不但是我們過去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也是未來推進創新跨越的重要手段。這種自信,還來自于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產生的巨大“破壞力”和“顛覆性”,面對新興的技術和產業發展,我們完全可以與發達國家同場競技,一爭高下。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今后幾年,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攻堅期”,我們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必須義不容辭地擔當歷史重任,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奮發有為,協力攻堅,讓科技成為國家強盛的重要基石,讓創新成為繁榮發展的重要源泉,把科技創新的“中國高度”鐫刻在實現中國夢的奮斗征程中!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