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堅守長期目標 提高投入效率— 華人專家把脈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本報駐美國記者 田學科
近年來,美國的生物醫藥技術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涌現,在探索和保障人類健康長壽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生物制藥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領先全球、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作為全美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華人專業團體之一,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長期致力于中美在生物醫藥領域的人才交流和產業技術合作,取得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成果。近日該協會主要負責人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采訪,就美國生物醫藥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特點,以及如何發揮華人的專業技術優勢,更好地促進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發展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美國生物產業的優勢:巨大的投入和知識儲備
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現任會長陳平博士認為,美國之所以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一枝獨秀,領先世界,主要得益于其長期不懈的巨大財政投入和雄厚的知識儲備。
他解釋說,美國在生物學、化學和醫學等基礎科學領域擁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多年的原始創新和知識積累,為美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帶來了足夠的知識和技術儲備?!澳壳?,許多先進的醫療器械和新藥的出現,正是實驗室成果紛紛流向市場的結果?!绷硗猓绹摪钫恢北3謱ι镝t藥領域的投入力度,作為直接領導和開展各類生物醫藥科學基礎研究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得到了聯邦財政的強力支持,是除國防外獲得政府財政支持最多的科研單位。即便是近年來因金融危機造成財政緊縮的情況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獲得的財政撥款尚能保持在30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協會候任會長魏紫萍博士認為,美國擁有較為健全的產業發展體系,創業者和投資人能夠做到風險分擔和利益共享?!罢畬λ幤穼嶒灪托滤帉徟容^為規范,特別是在新藥的臨床試驗方面?!彼f,“盡管美國對新藥的臨床試驗有嚴格的規范和要求,但不是十分苛刻,盡可能降低投資人的成本,且讓投資人感覺成本可控?!?/P>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需要集中力量,放遠眼光
長期從事中美生物醫藥科技合作與交流的經歷,讓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資深成員了解當前中國生物醫藥科技發展及產業化情況。他們認為,中國與美國相比,目前在生物醫藥研究及產業發展方面尚存在較大差距。
協會名譽會長、馬里蘭大學教授趙玉琪博士說,目前中國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力度逐步加強,不僅有來自中央財政的投資,而且地方政府也很重視,投入很大,“但需要擰成一股繩,提高投資效率。特別是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因為無論是生物醫藥基礎研究還是技術產業化,周期都很長,因此需要制定并堅持長遠戰略,決不能寄望一蹴而就”。
陳平和魏紫萍認為,目前中國在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上有些問題,主要是許多地區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在搞,其結果是,雖然硬件設施建得很好,但卻難以吸引技術和人才進入,造成了浪費?!吧镏扑幨且豁棿蟮南到y工程,需要一大批相關人才和成熟配套的設施,如研究實驗室、醫院等?!彼麄冎赋?,有些地方認為搞些開發建設和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就可以吸引尖端生物醫藥人才進駐創業是不現實的。“盡管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大、發展前景廣,但實際上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搞的。鑒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周期性長、投入大的特點,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組織協調,集中力量,才能實現長遠發展目標?!?/P>
引智工作:需要研究解決“非全日制”人才回國創業與合作的問題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統計,按首次就業年齡大小排列,美國生物醫藥領域的畢業生排在首位,首次就業的平均年齡超過37歲。也就是說,真正搞生物醫藥的都是經過長期學習、多年歷練,才具有就業創業的能力。陳平說,從其個人經歷來看,搞生物醫藥的人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時間的沉積,從業時間越久,經驗越豐富,知識創新能力越強。
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成員認為,目前國內引智工作的目標,主要針對能夠全身而退回國創業和發展的人才,缺少吸引和發揮不能辭職回國或只能用部分時間回國發展的高智力人才,而這部分人才是生物醫藥領域的主力軍。魏紫萍指出,這部分人起碼在美國學習和工作10年以上,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真正擁有和掌握研究成果和技術訣竅,但由于他們已經具有穩定的工作和高額的收入,很難下決心全身而退回國發展?!爸袊嚓P部門需要針對這部分人的特點,制定更加合理、適用的政策,盡可能地讓他們在現有的條件下(不放棄美國的工作崗位)也能夠回國開展交流和創業合作?!彼J為,政策的制定者不僅需要強調中國的發展需要,還要研究美國相關部門的管理制度和規定,這樣引智工作在生物醫藥領域才會成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