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家庭牧場3.5萬個 5.3萬牧戶參與經營
畜牧法頒布實施近10年,我區貫徹實施情況如何?干部群眾的依法興牧意識是否提高?今年以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就此開展了執法調研。結果顯示,各地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但一些規定比較原則、難以落實,亟須自治區制定配套法規規章。
推動畜牧業良種化是提高畜牧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我區以落實國家畜牧良種補貼為契機,實施了“雙百千萬高產創建工程”,每年投入近3.4億元用于種公羊、肉牛凍精、肉牛和絨山羊基礎母畜補貼。工程實施5年來,牲畜單產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各地把推進規?;洜I作為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方向,規模養殖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4年底,牧區各類家庭牧場已發展到3.5萬個,參與家庭牧場經營戶達到5.3萬戶,占牧戶總數的11%。全區年出欄肉羊100只以上規模養殖水平達到61.9%,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由2008年不足7%提高到71.5%。
為實現國家提出的“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肉、減畜不減收”目標要求,我區大力推進飼草料基地建設,擴大優質牧草和青貯玉米種植面積,促進玉米、秸稈就地轉化。截至目前,全區人工種草保有面積達到5686萬畝,其中苜蓿保有面積801萬畝;年均種植青貯玉米1272.6萬畝,年均青貯量2549萬噸。全區儲備飼草能力達到151億公斤。
草原天然綠色無污染是我區發展畜牧業的一大優勢。近年來,各地大力推進優勢畜種原產地地理標志認定和主要畜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工作,草原品牌戰略快速推進。目前,全區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111處,涵蓋牲畜總量達到2200萬頭只。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牧區積極嘗試草原羊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可追溯試點,2014年為98.5萬只羊佩戴可追溯電子耳標,實現了養殖、屠宰和加工環節的二維碼對接轉換。與此同時,我區物聯網技術在畜牧業上的應用也走在全國前列,“蒙優匯”農牧業電商平臺已上線運行,北京、上海展示直銷中心正在建設中。
近年來,我區以優勢畜產品主導產業為重點,培育發展了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強、規模集約度高、輻射帶動面廣的畜牧業產業化示范園區,推動畜牧業產業化集群、集聚發展。2014年,全區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畜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790家,實現銷售收入3779.9億元;擁有國家級畜產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2家、中國畜產品馳名商標17個。
調研發現,盡管我區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未根本改變小規模分散經營的落后方式,受畜產品價格下行影響,農牧民增收、畜牧業提效面臨很大壓力。目前,財政對畜牧業的投入仍不夠高,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良種體系建設、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大動物疫情防治等方面的投入仍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