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品牌效應鞏固發展優勢——我區打造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綜述之三
品牌就是競爭力。
2014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44.36億元,凈利潤41.67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位居行業首位。
國內首家有機牛羊肉上市企業達茂旗藍色牧野公司生產的有機羊肉,成功打入上海市場后每斤賣到400多元。
在第二屆內蒙古品牌大會上,巴彥淖爾市兆豐河套面業的品牌“雞鹿塞”,榮獲2015·內蒙古名片價值品牌,其品牌價值2.87億元,“雞鹿塞”牌面粉每斤賣到98元。
隨著品牌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區農畜產品的品牌效應帶動著產業的更新換代,促進著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更凸顯著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郭健指出,品牌經濟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培育農畜產品知名品牌,有利于促進農牧業標準化、產業化,有利于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形成農畜產品優質優價機制,進一步增強農畜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拓寬農畜產品市場,促進農牧民增收。
數據顯示,2014年,我區“三品一標”農產品增加到2038個,農畜產品中國馳名商標達到66個。但是與發達省區相比,我區農畜產品依然沒有形成品牌優勢,除乳業和絨產業中有馳名商標外,其他綠色農畜產品的品牌仍處于“雜、散、小”的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京津地區優質小麥加工產品和優質牛羊肉產品消費量的54%由內蒙古供給,但由于品牌建設的滯后,內蒙古農畜產品中佼佼者甚少。
業內人士分析,推進品牌建設是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牧業的重要抓手,內蒙古資源優勢沒有通過品牌的塑造與宣傳轉化為市場優勢,內蒙古的農畜產品亟待進行品牌化的打造。
如何用品牌化理念來打造優勢農畜產品?
在今年9月召開的全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現場會上,專家們就全區農畜產品品牌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并指明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要把品牌打造放在重要位置來抓,通過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改變同類產品商標過多過雜的局面,著力培育區域性優質品牌,集中打造興安大米、錫盟羊肉、河套面粉等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地域品牌,以品牌保質量,靠品牌拓市場,向品牌要效益。
以品牌保質量,就是要著力打造地域品牌。利用我區獨特的草原、氣候、水源等條件,圍繞錫盟、呼倫貝爾、通遼、烏蘭察布、巴彥淖爾等代表區域打造地域品牌,每個地域品牌都要有一批優質農畜產品來支撐,形成若干個叫得響的地域品牌。
從2013年起,錫林郭勒盟一方面培育統一的錫林郭勒羊肉品牌,一方面啟動實施了羊肉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今年已經完成了80萬只羔羊全產業鏈追溯檔案建設,錫林郭勒羊肉的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靠品牌拓市場,就是要著力創新農畜產品品牌。以呼倫貝爾市為例,他們采用“呼倫貝爾”+商標+企業商標的形式進行運作,打出“呼倫貝爾黑木耳”“呼倫貝爾羊”“呼倫貝爾?!薄昂魝愗悹栺R鈴薯” 4張大牌,形成企業聯手打造“呼倫貝爾”品牌的氛圍,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擴大了市場份額,形成整體的品牌效應。
向品牌要效益,就是要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農產品交易會上,巴彥淖爾市兆豐河套面業有限公司與山東客商達成長期合作意向,簽訂了300萬元的“雞鹿塞”石碾小麥面粉訂單。
巴彥淖爾市農牧業局局長奧林虎認為,近年來面粉行業里屢屢出現了“河套”小麥被貼牌、冒用的現象,“雞鹿塞”有機面粉品牌的打造,就是要創造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高端面粉,拯救河套小麥這個稀有資源。
包頭市達茂旗在推進品牌建設中,以實施品牌帶動工程為抓手,鼓勵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注冊商標、認證有機,大力培養發展地方特色的商標品牌。目前,已獲得國家有機認證8件,注冊農畜產品商標30件,成為自治區新增注冊商標最多的旗縣。“牧野德彪”“文公鄉情”等一批農畜產品遠近聞名。
為切實提高當地農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興安盟成立了農畜產品品牌建設管理委員會,以“政府打招牌、企業創品牌”的建設理念,走品牌帶動戰略之路。
郭健分析,下一步,我區將以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專業組織為依托,對具有內蒙古區域優勢產品進行品牌整合,共同打造區域品牌。同時,支持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申報或創建中國馳名商標、自治區名牌產品、原產地標記、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支持龍頭企業申請商標國際注冊,積極培育出口產品品牌,擴大我區農畜產品影響力。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