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去一年工作的回顧
2013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應對嚴峻考驗并取得新成效的一年。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較好完成了四屆一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在推進開放轉型、創業富民的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
(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有效落實2013年24項重點工作行動計劃,強化政策和項目支撐,實現了經濟穩定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11.8億元,增長9.7%;地方財政總收入149.3億元,增長8.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3.6億元,增長16.2%;固定資產投資1577.7億元,增長23.1%。農牧業基礎地位穩步提升。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32.6億斤,總量全區第一。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888萬頭只,肉類產量穩居全區前列。全力穩定企業生產經營。落實電價補貼、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綜合措施,企業運行態勢趨穩,工業經濟實現有質量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036.2億元,增長1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服務業發展擴量提速。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72.4億元,增長11%。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文化旅游、商貿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ǘ┙Y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圍繞“五大基地”建設推動轉型發展,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聯動發展能力增強。支柱產業集群化發展,鋁新材料產業新增76個品種,原鋁轉化率達到80%以上。玉米生物科技產業新增64個品種,玉米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54%。鎳鉻合金項目形成10萬噸產能,奠定了不銹鋼全產業鏈發展的基礎。能源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新增風電并網15萬千瓦,累計并網343萬千瓦。光伏裝機規模達到7萬千瓦,并網運行6萬千瓦。清潔能源發電量65億度,增長34%,占發電總量的22%。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成效突出,以節水農業為標志,新增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175萬畝,節水農業集中連片規模位居全國首位,實現節水3.1億立方米,畝均增收370元以上;以優質肉牛為重點,專業化、規模化養殖業加快發展。肉牛存欄達到254萬頭,新增26萬頭。大力發展種養結合,推進農牧業資源循環利用,秸稈轉化利用率達73%?!叭芬粯恕鞭r產品認證面積新增 80萬畝,達到560萬畝。在北京成功舉辦農產品博覽會,科爾沁綠色安全食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萍紕撔履芰γ黠@增強,組織實施新型煤電鋁、現代煤化工等6項科技攻關,創新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ㄈ┏青l統籌發展進程加快。實施了一批產城融合、提質擴容項目,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各類在建工程達到1219萬平方米。100個新農村新牧區示范村和70個幸福社區建設進展順利。全市新增城鎮人口3.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4.3%。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旗縣特色產業園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突破1000戶。新增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3.8萬戶,增長34.6%。
?。ㄋ模┛沙掷m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列入自治區重點調度的30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465.7億元。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好通高速和三條一級路建成通車,市與旗縣間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新建農村牧區水泥路、瀝青路1800公里,通暢率達到54.6%。新增7條國內航線,民航旅客吞吐量57.3萬人次,增長67%。莫力廟水庫分洪渠和分洪閘擴建完成基礎工程。投資4.4億元改造農村電網2428公里,開魯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實施百萬畝城郊生態林、科爾沁沙地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林業生態建設256萬畝。主城區綠化力度加大,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通過國家專家組初驗。扎魯特旗北部9個自然村生態移民搬遷順利實施。加強環境監測和重點流域環境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指標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
?。ㄎ澹┟裆蜕鐣聵I推進力度加大。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009元,增長11.6%,增速全區第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21元,增長13.2%,均高于經濟增長速度。農牧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每百戶農牧民家庭小汽車擁有量由5年前的4.4輛提高到9.8輛。全力扶貧攻堅,整合各類資金25億元用于扶貧,實現1.8萬戶、7萬農牧民穩定脫貧。實施創業就業工程,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或落實就業去向1.1萬人,其中蒙語授課和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比例達到25.8%,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49萬人。推進百姓安居工程,全市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住房3.5萬套,竣工1.9萬套,保障房覆蓋面達到25.5%,居全區前列。改造主城區老舊小區30個,改造農村牧區危房3.15萬戶。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達到1656元,提高106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均提高10%以上。受災群眾、貧困大學生和特殊困難群體得到及時有效救助。投入1.89億元向低收入農牧戶每戶發放1噸取暖用煤。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有新提高。213所農村牧區幼兒園全部建成開園。與北京西城區開展了教育交流合作。新建18所蘇木衛生院,旗縣醫院整體水平基本達到二甲醫院標準。新農合實現市級統籌,引入商業保險,大病報銷額度最高提高到20萬元。北京醫管局組織9家知名醫院對我市醫療機構開展了幫扶活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完成9萬戶。成功舉辦第10屆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哲里木賽馬節,提升了科爾沁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舉辦全市第四屆運動會,在全區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加強,婦女兒童、外事僑務、宗教事務、氣象、地震、慈善、老齡等工作扎實推進。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效推進普法和依法治理,全面推廣嘎查村"532"工作法和社區網格化管理,積極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效打擊各類治安和刑事犯罪,當年命案全部偵破。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及時處置應急突發事件,科左后旗 "4·22"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取得成效。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得到鞏固和加強。支持民兵預備役、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軍政軍民實現融合發展。
?。┱陨斫ㄔO得到加強。嚴格執行 “八項規定”、“約法三章”等中央、自治區和市委相關規定,開展整風肅紀專項行動,清理超標公務用車和辦公用房。市本級“三公”經費支出同比減少16.7%。市級230項行政審批事項減少168項,縮減率達到73%。加強政府部門日常監督管理,實行績效考評,促進了工作落實。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強化行政領域建章立制,行政執法水平不斷提高。擴大政務公開范圍,加強行政監察、經濟責任審計和社會監督。全市上下以轉變作風的實際成效匯聚各方力量,營造了良好發展氛圍。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眾不懈奮斗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眾,向所有關心支持通遼建設與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受市場需求不足影響,主要工業品價格波動較大,經濟增速放緩,一些優勢產業利潤空間收窄,財政增收壓力加大。二是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傳統產業、低端產業、資源型產業多,新興產業、高端產業、科技資金密集型產業少。服務業依然是經濟發展的短板,現代服務業處于起步階段??h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規模小、競爭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區域性綜合交通體系不夠完善,能源電力輸出通道建設相對滯后,水利設施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四是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力度不強。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不高,增收門路和渠道不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工作投入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民生工作制度還需要進一步規范。五是落實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個別政府部門和機關干部存在作風不實、效率不高的問題等等。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區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關鍵一年。國際國內發展環境仍然復雜而不確定,機遇與挑戰并存,全市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按照市委提出的“三個如何”,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確保通遼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贏在轉型期。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及市委四屆六次、四屆七次全委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民生優先,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創新社會治理,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創我市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率先發展的新優勢。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ㄒ唬┥罨攸c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根據自治區黨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意見和市委提出的“十大”改革任務,加快推進各項改革。一是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推進工商登記改革,對在我市注冊登記的各類市場主體,實行統一的登記程序和登記要求,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推進霍煤集團等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行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提高國有資產收益水平。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延伸升級。二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內陸沿邊開放、產業集群發展新高地。重點打造三大產業集群新高地,強化三條大通道建設,構筑兩大開放平臺,加快融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培育開放競爭的新活力、新優勢。三是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和扶貧攻堅,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進一步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專業化合作社和農牧業企業,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牧區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組建農牧業投資公司,提高農牧業資金使用效率。創新扶貧工作方式,實施精準化扶貧。四是推進具有區域特色新型城鎮化,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主城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推進綜合執法。抓好戶籍制度改革,放開城關鎮和建制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主城區落戶限制,加快農牧民轉移人口市民化。五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旗縣市全部建成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提高基層服務站點覆蓋面。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六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推進廉政機制創新和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推行政府及其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接受社會監督。七是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增強地區文化軟實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整合科爾沁文化旅游資源,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增強發展活力。八是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和人才工作創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推進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教育公平。實施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機構改革,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九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加快構建城鄉社區服務網絡,全面推進幸福社區建設。培育和優先發展服務類社會組織。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十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霍林河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ǘU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著力加大投資。準確把握國家政策走向,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預算內資金。發揮政府投資的杠桿作用,推進資源、資產、資本一體化運作,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充分挖掘民間投資潛力。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融資規模,引進金融機構和組建準金融機構20家以上,促進財務公司、電子結算等金融結算平臺落戶通遼。繼續發揮“中小微企業池”作用,加強銀企對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推進露天煤業20億元定向增發和蒙藥公司創業板上市工作。全年新增社會融資270億元,總量突破1400億元。加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產業和市場深度融合。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0個,當年開工率達30%以上,全年招商到位資金700億元以上。
著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強化項目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列入今年自治區重點調度的30個項目,實行“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確保項目投資到位。開工建設350個工業重點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億元以上。協調推進“引綽濟遼”工程前期,開工建設毛都水庫。積極協調霍林河至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鐵路、通遼至京沈客專聯絡線項目申報工作;協調通遼至長春高速公路加快建設進度、遼寧境內平安地至阜新段道路提高等級,完成奈曼至營口高速公路聯絡線項目申報工作;開工建設通遼至魯北高速公路、霍林河至阿力得爾一級路、省道304線舍伯吐至大興二級路;建設完成省道101線巴彥胡碩至霍林河段二級公路;調整優化國內航線,啟動口岸機場業務工作,積極謀劃國際航線?;袅趾又Ь€機場建成投入使用;建設完成昌圖至通遼天然氣管道輸送項目。盤活資產存量,對停產、半停產企業和已形成固定資產規模的項目,量身制定扶持措施,促使企業盡快復工建成投產。對沒有市場需求和難以盤活的企業,積極引導其盡快轉產或資產變現。全面落實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政策,助力企業達產達效,形成新的增長點。
著力擴大消費和市場需求。認真落實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勞動者工資收入和家庭財產收入,有效提高消費能力。推進城鄉消費流通體系建設,加快現代連鎖商業發展,大力扶持電子商務,實施800家日用品農家店信息化改造,擴大農村牧區現代流通服務網絡覆蓋面。積極培育養老健康、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不斷拓展消費空間。規范整頓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商業欺詐、制假售假等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權益,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實施向俄蒙開放戰略,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繼續抓好肉牛、紅干椒等外貿示范基地和梅花生物等外貿龍頭企業,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
(三)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結構優化升級
加快發展新型工業化。發揮我市資源和市場競爭優勢,抓住國家治理大氣污染、化解產能過剩的機遇,對我市資源型產業進行轉化升級,做好“轉”和“升”的文章,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新型工業化體系。“轉”就是加大新技術應用和技術改造力度,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區域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格局。福耀集團淘汰平板玻璃生產線,轉建日產1000噸高檔汽車玻璃生產項目,實現玻璃制造業整體轉型?!吧本褪茄娱L資源型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建設錦聯鋁板帶箔、創源高強高韌鋁合金等25個鋁新材料項目,新增鋁產品80種,鋁精深加工產能達到160萬噸;加快建設梅花三期、開魯中圓玉米生物等6個重點項目,新增玉米深加工產品100種;加快發展現代蒙藥產業,盡快形成1500噸蒙藥生產能力,建成全國最大現代蒙藥產業園。通過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新型化發展步伐。
推進“五大基地”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加快建設開魯至科爾沁、科爾沁至新民500千伏風電輸送通道,年內清潔能源發電量突破70億度,構建火電、風力、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多點布局、多元消納的能源開發利用格局,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推進煤制乙二醇、乙醇酸、煤制氣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產值超百億元的現代煤化工產業。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抓住國家實施電解鋁階梯電價的機遇,發揮優勢推進有色金屬產業延伸升級,向高端產業發展。承接產業轉移,發展非資源產業,提升風電設備、汽車模具等裝備制造業水平。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推進主城區和各旗縣市食品加工產業園、科爾沁牛業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能力,提高市場份額,打造安全食品科爾沁品牌。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以創建科爾沁文化旅游名城為契機,規劃實施500公里科爾沁文化旅游景觀大道,發揮文化旅游資源的集成效應與整合優勢,提升科爾沁文化旅游魅力。全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旅游收入增長25%以上。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現代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著力點,集中建設一批特色突出、帶動力強的服務業集聚區。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科爾沁綜合物流、空港物流、開發區綜合物流和木里圖工業物流園區,推進各旗縣市特色物流園建設,健全功能、做大規模,形成各具特色的物流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通遼內陸港和保稅物流中心,擴大貨運規模,實現海鐵聯運,發展“陸港經濟”;加快建設萬達廣場、萬力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形成布局優化的城市綜合商圈;加快建設“云端智慧通遼”和開發區“云計算”產業園等項目,促進信息產業與新經濟模式融合發展。制定我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推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不斷增強各類消費產業的拉動能力。
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落實扶持政策,完善調度制度,及時掌握企業訴求、解決存在問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現有融資擔保公司進行有效整合,增強信用擔保能力,設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滿足中小企業擔保需求。優化發展環境,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充分釋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和潛能,實現市場主體總量增長25%以上。
(四)強化“三農三牧”工作,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
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更加重視以建設旱澇保收基本田和優質玉米基地為重點的糧食生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基本農田保護。新建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120萬畝,累計達到600萬畝。集成各類科技要素,提高單產,確保糧食總產穩步提升。推進“糧安工程”,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和糧食收儲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加快打造現代畜牧業。更加重視以農牧民增收為核心,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提高畜牧業產值占大農業、農區畜牧業產值占畜牧業的比重。發展種養結合,建設優質牧草基地,種植青貯面積300萬畝。加快優質肉牛示范區建設,年內肉牛存欄達272萬頭。完善畜牧業市場流通體系,重點抓好優質肉牛等10個專業牲畜交易市場和10個專業合作社。培育壯大科爾沁牛業等21個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推進畜產品加工轉化增值,讓農牧民更多分享產業利潤,實現農牧民持續增收。
提高科技對農牧業增產增效的貢獻率。更加重視以科技支撐、培育新型農牧民為重點的農牧業科技創新。組織實施優質玉米、優質肉牛、優質紅干椒等重大農牧業科技攻關,加大農牧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培育新型農牧民,狠抓嘎查村科技服務員和農牧民科技培訓。啟動新一輪農牧業種子工程,加快建立一批優勢種子生產基地及品種示范基地。健全動物防疫責任體系,重點抓好“布病”等人畜共患疫病防控。加強農村牧區氣象服務和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提高農牧業防災減災能力。
全力抓好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更加重視以標準化生產和產品監管為重點的食品安全。以滿足吃得安全吃得好為導向,大力發展安全農畜產品。抓好“菜籃子工程”,新增設施農業面積8萬畝。加快推進現代農牧業標準體系建設,建立肉牛、玉米、紅干椒、蕎麥等首批7個產業標準體系,建設首批10個農畜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抓好30個重點農畜產品品牌,擴大農畜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加強農畜產品安全監測,實施全程質量可追溯,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牧業生產的鏈條,落實從田間牧場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責任,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把我市建設成在全國叫得響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加快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牧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牧業經營方式創新。允許農牧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支持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農牧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重點抓好科左中旗現代農業綜合改革發展示范區和科爾沁區、開魯縣土地流轉試點,為全市農村牧區改革積累新經驗。
加強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加快推進危房改造、安全飲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電、村村通廣播電視、校舍建設、標準化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便民連鎖超市、農村牧區常駐人口社會保障“十個全覆蓋”為重點的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努力讓農牧民過上好日子。推廣嘎查村"532"工作法,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促進農村牧區和諧穩定。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營造文明整潔的村屯環境,努力建設美麗鄉村。
?。ㄎ澹┩七M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優化城鎮布局和形態。強化城鄉規劃的龍頭作用,完成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新城區總體規劃》、《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完成主城區鐵南片區、建國片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城市生態綠地系統、供熱、停車場等專項規劃,堅決維護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
加大主城區建設力度。按照“三個一百萬”人口布局,以“三城”同創為契機,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統籌實施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及民生改善行動計劃,重點抓好主城區東西出口、北外環一級路、民主路立交橋等10大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啟動建設城市展覽館、科技館、圖書館等10大公建項目和12個特色博物館,彰顯科爾沁文化獨特魅力。加大生態宜居和綠化力度,改造建設20個城市公園、30個社區公園和10條綠化帶,改善人居環境。
提高城鎮管理水平。開展10大市容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完善城鎮老舊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為市民營造文明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環境,方便市民出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加快建設智能城市管理數字化平臺,推行精細化管理,培養引進城市管理人才,提高城市管理科學化、專業化水平。
以大開放促進縣域經濟大發展。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發揮市場跨地域、大范圍配置資源、吸納要素的決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跳出自身和自然條件限制,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構建公路、鐵路、民航立體交通網絡,打造互聯互通的開放大通道,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抓好霍林河綜合資源循環經濟和科爾沁自主創新與承接產業轉移兩大區域經濟增長極,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開放聚集各類要素和項目,以貫通南北的經濟走廊為骨干,形成北出南下、通關達海、融入東北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縣域經濟開放新格局。北部加快發展鋁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產業;中部加快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文化旅游、現代金融和商貿物流等高端產業;南部“四點一帶”加快發展綠色產業、精品旅游和不銹鋼等非資源產業,打造各展其優、競相發展的三大產業集群新高地。
(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扎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嚴格落實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總面積近7000萬畝的五大生態功能區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體系,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考核力度。堅持源頭治理、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綠地、碧水青山。
加大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加快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成科爾沁沙地治理45萬畝,高標準新建城郊生態林24萬畝,主城區近郊集中連片森林面積達到100萬畝,完成道路綠化400公里。實施罕山封禁保護150萬畝、草原休牧輪牧400萬畝。加強生態自我修復和人工保護,修復生態植被48萬畝,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小區39處。啟動孟家段濕地和烏旦塔拉自然保護區的晉級申報工作,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落實長效機制,扎實開展“濫開墾、濫放牧、濫樵采”專項治理行動,確保生態管護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加大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退耕退牧力度,還林還草140萬畝。
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以生態節水、生態草業、生態項目為重點,推進生態安全和環境友好型農牧業發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農業節水,壓減農用機電井8300眼,農業節水4億立方米以上,建設全國節水農業示范區。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實施企業節水示范工程,實行企業用水效率考評和排放物嚴格達標管理制度。加強水源地保護和供水管網建設,提升供水能力和質量。推進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加快構建節水型社會。認真執行環?!叭瑫r”制度,嚴把準入關,督促重點企業落實節能環保措施。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整治,建設和諧礦區。實施垃圾無害化處理,抓好城市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工程建設、運營和管理。強化大氣污染防治,認真解決重金屬、粉塵、白色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ㄆ撸嵤﹦撔买寗樱瑥娀萍己腿瞬胖?/P>
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啟動實施1000家科技小企業培育工程。支持鋁新材料、玉米生物科技、現代蒙藥、沙產業等優勢產業組建創新聯盟,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抓好生物高科技創新園、科技大市場、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鋁后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四大科技平臺建設。重視物聯網、大數據等新科技的實際運用。進一步加強與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實施人才強市工程。把人才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促進人口資源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轉變,培養和造就一支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圍繞縣域經濟、現代服務業、非物質文化傳承、城市建設管理等方面,培養一批急需的實用人才。依托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職業學院、科爾沁職業藝術學院等院校,開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培養一批生產能手、經營能人和能工巧匠。新建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ò耍﹦撔挛幕w制機制,增強地區文化軟實力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思想品德教育,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扎實開展“學先進、樹新風,做文明通遼人”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和愛國衛生活動,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級衛生城市。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圍繞群眾文化需求抓好文化惠民項目,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引導和滿足廣大群眾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遺址保護開發力度,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加強對外文化宣傳和交流,不斷提升科爾沁文化的影響力。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認真落實文化產業扶持政策,推進文化產業園和重點工程建設。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與旅游、金融、科技的融合發展,拓展延伸文化產業鏈條。鼓勵民間資本與文化資源相結合,培育壯大文化龍頭企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加強體育場館建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備戰自治區第十三屆運動會。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更加重視以產業脫貧、金融扶貧、生態移民為重點,打好扶貧攻堅戰。啟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爭取金融扶貧資金5.5億元,按比例放大信貸規模。建設“四點一帶”綠色經濟產業帶,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產業脫貧。加大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扶貧力度,扶貧規劃、項目資金、幫扶干部到村到戶,做到精準化扶貧。開展扶貧開發“回頭看”,鞏固扶貧成果。今年確保1.8萬戶、7萬人實現穩定脫貧。
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農村牧區率先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健全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絕不能讓貧困家庭學生因貧困輟學。優化教育布局,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整合主城區教育資源,建立義務教育學校聯盟,實行集團化管理。優先發展民族教育,完善民族教育體系,保持民族教育的領先地位。開工建設通遼蒙古族中學新校區。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主城區四校合并工作,培養符合產業需求和市場導向的實用人才。加強與北京西城區、東北三省優質教育資源的全面合作。實施名校長和名教師帶動工程,加強教師和校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推進創業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快創業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平臺建設,創建家庭服務業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等4個創業就業基地,建設500個零散型創業孵化網點。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46萬人。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2.2億元。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4000個,促進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標準調整工作。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穩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牧區“五?!焙统青l醫療救助水平。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完善新農合制度,提高補助標準和核銷比例,擴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圍,努力讓低收入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尊嚴。
扎實推進百姓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著力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新建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3.37萬戶,其中棚戶區、城中村、城邊村征收2.8萬戶。改造農村牧區危房2.5萬戶。
提高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水平。支持市醫院做大做強,推進旗縣醫院達標晉級;加強與北京醫管局和北京同仁醫院、朝陽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幫扶合作,加快建立醫療聯盟;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建30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實現社區醫療全覆蓋,新改擴建10所貧困地區衛生院,對鄉村醫生免費培訓;強化蒙中醫機構服務能力和自治區級名院名科建設,實施蒙藥制劑標準化,建設全國蒙醫藥發展示范區。廣泛開展全民健康活動,深入進行城鄉衛生環境專項治理,提高群眾健康水平。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農村牧區“三留守”人員、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全面實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建立最嚴格的食品藥品監管制度。做好氣象、地震、人防等方面的應急管理工作,提高防災減災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推進法治通遼建設,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支持軍隊建設,抓好國防動員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精心做好民族工作,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ㄊ┘涌燹D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服務方式
認真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推進改革發展工作相結合,推動樹立形象、提振精神和凝心聚力相結合,增強宗旨意識、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和明顯的工作成效,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進一步簡政放權,公開市政府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實行“陽光審批”。對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列入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規劃的重點項目,除必須經國家審批的,一律改為備案制;沒有專門審批層次要求,由旗縣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項,一律下放到旗縣管理;對凡是企業投資的項目,除國家和自治區有明確規定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編制目錄向社會公開,提高辦事透明度。
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更加注重對市場的監管和各類公共服務的提供。構建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關注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規范行政決策程序,推行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執法程序,制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
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深入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廉政監察。加強對領導干部經濟決策、經濟管理等經濟責任方面的審計監督。
深入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一系列規定要求,堅決反對和糾正“四風”,進一步壓減“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落實“一崗雙責”,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百姓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擔當更關鍵,行動最有力。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干部群眾,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用釘釘子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為開創通遼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率先發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