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重點建設4個創新平臺 通遼生物高科技創新園 通遼科技大市場 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 內蒙古鋁后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 組織實施8項重點科技攻關 優質玉米產業科技攻關 優質肉牛產業科技攻關 新型煤化工產業科技攻關 優質紅干椒產業科技攻關 優質蕎麥產業科技攻關 科爾沁沙地治理和生物多樣性 保護科技攻關 沙產業科技攻關 大數據技術應用科技攻關 重點建設4個創新平臺 通遼生物高科技創新園。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由內蒙古民族大學和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起步建設,走產業聯盟市場化路子,企業為主體運營。以政策引導和優惠條件吸引各類科研機構和企業入駐,建成自治區東部生物醫藥領域科研高地和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平臺。年內,內蒙古高校蓖麻產業工程研究中心、內蒙古高校毒物與動物疾病監控重點實驗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作物重點實驗室、布病防治工程技術中心等7個重點實驗室入駐生物高科技創新園。聯合農畜產品加工企業開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檢驗檢測,建立相關的行業和產品技術標準。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蓖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進行蓖麻毒蛋白轉基因植株第二代檢測,爭取2015年初步形成蓖麻轉基因分子育種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柔性引進行業領軍人才,2014年開發布魯氏菌早期快速診斷試劑盒及布魯氏菌載量和拷貝數定量試劑盒等新產品。建設玉米生物重點實驗室,研發玉米生物新產品。 通遼科技大市場。強化科技創新的市場導向作用,加快建立展示、交易、共享、服務、交流“五位一體”的科技大市場。由市科技局、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自治區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起步建設,企業為主體運營。積極對接、吸引長春、沈陽等東北地區的優勢科技資源,招科技、引成果。匯集統籌市內外人才、設備、技術、成果等科技資源,完善創新引導、成果展示、技術交易、儀器共享、交流合作、科技創業、科技金融、人才引進等服務功能,打造立足內蒙、輻射北方、服務全國的國內一流的區域科技交易中心、科技資源統籌轉化中心和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基地。2014年,成立通遼科技大市場服務中心,引進高端人才組建網絡開發、市場運營和管理服務創新團隊。建設1個常設科技成果展館,展示科技成果和科技需求。開發運行功能完備的網絡技術交易平臺。建設服務大廳,設立項目發布、技術交易、科技服務等功能區。實現與西安科技大市場、長春高新科技大市場及清華大學、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學等20所高??蒲性核馁Y源共享。實現技術交易額超過1億元,大型儀器設備實現共享1000臺套,會員單位超過200家,注冊用戶超過2000戶,累計服務企業2000家,組織各類交流交易活動50場次,科技融資10億元,引進中介機構30家,年轉化科技成果100項,帶動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申報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和創新驛站。 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建立現代蒙醫藥研發公共創新平臺,提升蒙醫藥產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建成國際一流的蒙醫藥科研基地。借助自治區重大專項的支持,由內蒙古民族大學牽頭,企業化運作,整合全國蒙醫藥科技人才資源,建設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重點解決蒙醫藥核心關鍵技術,開發創新產品,形成產業技術標準,培養專業人才。2014年,重點開展蒙藥材的炮制規范研究,建立炮制方法及炮制品的檢驗檢測方法和相關標準。推動海倫膠囊、藍紅膠囊、胃舒安膠囊3種蒙藥新藥的臨床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開展風濕膠囊、清熱止咳膠囊、婦科洗劑、復方冬青膠囊4種蒙藥新藥的臨床前研究。配套完善現有蒙藥重點試驗室,新建蒙藥生產中試車間,開展工藝技術研究,形成產業化開發能力。由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牽頭組建內蒙古蒙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市內外蒙藥企業開發蒙藥新藥。2014年,蒙藥股份完成清咽六味片和保利爾膠囊二次開發的全部臨床前研究工作,康臣藥業的緩痛止瀉膠囊投入生產。 內蒙古鋁后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為依托、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端創新平臺。由霍林郭勒市牽頭,爭取自治區重大專項支持,聯合錦聯鋁材、沈陽鋁鎂研究院、東北大學共同建設。2014年,主要建設鋁電解工藝、碳素工藝、鋁板帶、鋁箔、鋁合金等5個實驗室,開展高性能專用鋁箔和高端專用特殊鋁型材等新產品研究,開發高性能低純度鋁電解電容器正極低壓用鋁箔、汽車翅片用鋁箔、高純度負極用鋁箔等新產品。建立1個中試車間,完善從實驗室到規?;a的中間步驟。 組織實施8項重點科技攻關 優質玉米產業科技攻關。依托農科院玉米院士工作站及其創新團隊,在市農科院建設玉米科技示范園,總結集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圍繞我市玉米生產中出現的重要問題和共性問題,進行會商,提出對策。對玉米科研、生產及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系統研究和跟蹤服務,共同解決玉米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選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鄭單958替代品種,確定5個苗頭品種開展區試。依托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纈氨酸產業化示范和魯普蘭多糖膠囊新產品開發。依托內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玉米生物工程中心,開展玉米淀粉衍生和拓展研究。 優質肉牛產業科技攻關。依托科爾沁肉牛科學研究院和京緣肉牛院士工作站,開展西門塔爾牛肉用品系培育和繁育技術、養殖技術研究,加快培育生產優質高檔牛肉的科爾沁牛肉用品系。在科左后旗建設提高牛繁殖成活率示范區,研究推廣飼養管理新技術,將牛繁殖成活率提高到75%以上。聯合內蒙古民族大學等高校和質量檢測機構科研力量,在通遼余糧畜業開發有限公司建立通遼市肉牛標準化研究基地,研究制定肉牛生產和產品的技術標準。實施科爾沁肉牛飼養標準,組織廣大養殖戶實施標準化養殖。 新型煤化工產業科技攻關。大力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研發,提高煤化工產業競爭力。依托金煤化工院士工作站及其創新團隊,開展煤制乙二醇用新型催化劑制備與配套工藝研究,提高煤制乙二醇技術穩定性;開展CO偶聯工藝一步生產甲縮醛、甲酸甲酯的工業化研究。開發煤制草酸酰胺生產新技術,延長產品鏈。組織國原礦業技術有限公司開展LCP褐煤提質(熱解)技術與裝置的研究開發和工業化應用示范,形成自主知識產權。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等院校和康乃爾、吉林神華、龍源綠鎂等企業的科研力量在扎魯特旗建設煤化工產業研發基地,落地轉化科研成果。 優質紅干椒產業科技攻關。以開魯縣為主,聯合有關科研力量,組建科技創新團隊。系統完善栽培技術,制定實施種植標準。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基質穴盤育苗、一穴雙株、大小行定植、整枝打茬技術,合理增加種植密度。在開魯縣建設30萬畝優質紅干椒種植基地,提純復壯魯紅6號等6個原有品種,引進選育干鮮兩用的新品種。全面推廣二次移栽、無害化生產、提質增效栽培技術。建設8000畝水肥一體化、全程自動化、智能化、機械化的紅干椒高產科技示范區。建立開魯飛達辣椒產業有限公司企業研發中心,開展辣椒紅色素提取技術研究,開發辣椒系列產品。 優質蕎麥產業科技攻關。以庫倫旗為主,聯合內蒙古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在庫倫旗建設30萬畝優質蕎麥基地。在庫倫旗六家子鎮建設5000畝蕎麥示范基地,引進、示范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研發蕎麥播種機械,試驗示范“大壟雙行”等種植技術。在清谷新禾公司成立蕎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展蘆丁、苦蕎黃酮、手性肌醇、蕎麥蛋白(肽)等天然產物提取技術研究,開發蕎麥新產品。在開發蕎麥速食面、蕎麥麥片、蕎麥殼填裝蕎麥家紡產品基礎上,開展甜蕎生物提取發酵技術研究,開發蕎麥蛋白、蕎麥肽、蕎麥淀粉、蕎麥糖漿。 科爾沁沙地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攻關。依托林業院士工作站和尹偉倫院士的創新團隊、中科院蘭州沙漠研究所趙學勇教授及其創新團隊,編制實施科爾沁沙地治理規劃,建設科爾沁沙地治理示范區。依托內蒙古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由三巖礦業等企業在奈曼旗建設1萬畝沙質土壤改良試驗示范區,建設2000畝文冠果示范基地。依托中國林業科學院、林業產業規劃設計院編制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規劃,建設罕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聯合內蒙古民族大學保護性開發利用特色中蒙藥材,建設蒙藥材試驗示范區。依托中國農科院開展少花蒺藜草的防控研究。 沙產業科技攻關。依托龍頭企業科技力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依靠技術創新拉伸沙產業鏈條。依托長江造型院士工作站和通遼矽砂公司、大林型砂公司科技創新團隊,深入開展硅砂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鑄造砂、擦洗砂、烘干砂、焙燒砂、特種砂等沙產品及超高純度硅質原料。依托仁創科技集團硅砂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微顆粒全包覆、微顆粒界面改性、免燒結成型等項技術研究,開發覆膜砂、孚盛砂、生泰砂、透氣防滲砂等沙產品。依托福耀集團企業技術中心,深入開展汽車玻璃深加工關鍵制造技術研究和應用,開發汽車專用浮法玻璃產品。 大數據技術應用科技攻關。依托云計算中心,與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大數據技術應用科技攻關。在醫療領域,融合患者病歷、健康檔案等數據,設計可擴展的分布式并行數據挖掘算法,分析研究典型疾病的發病機理和特征,建立本市人群疾病的計算模式和預測模型。在社會管理領域通過對人流、物流、信息流數據的相關分析,建立城市交通管理、社區管理、便民服務的數據共享平臺,追蹤判斷了解事情、民情、輿情,增強社會管理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提高智慧化社會管理能力。探索大數據技術在教育、工業企業、農牧業中的應用。 實施10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 依托大學生創業園、生物高科技創新園、通遼科技大市場,學習借鑒天津等地的做法,利用五年時間,集中力量培育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生物醫藥、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引導企業、技術、人才等科技資源向創業一線聚集,鼓勵支持科技人員創業,推動新技術、新成果產業化。 |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