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積極融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做好清潔能源基地建設這篇大文章,為霧霾治理及改善全國大氣污染貢獻力量。
“在國家‘西電東送’、‘北電南送’整體能源發展戰略指導下,內蒙古憑借得天獨厚煤炭、風、光資源賦存以及環境空間容量大、開發強度低,橫跨‘三北’、毗鄰八省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統籌優化水資源、環境生態資源等綜合支撐條件,不斷爭取開辟電力外送通道,按照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模式,構建西部、中部、東部地區新型現代化電力輸出基地,重點建設鄂爾多斯、錫林郭勒、呼倫貝爾三大煤電基地,加快推進‘火、風、光’電匹配發展的清潔電力輸出基地建設,到2020年,內蒙古將新增外送火電裝機4400萬千瓦,外送風電裝機2000萬千瓦,外送光伏發電裝機800萬千瓦,為全國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種類的綠色清潔能源?!眱让晒抛灾螀^能源局局長??⊙阍诮邮苤袊洕鷮笥浾卟稍L時,描繪了內蒙古清潔能源發展藍圖。
持續加大清潔能源外送規模
內蒙古能源資源富集,區位優勢獨特,產業基礎良好,具備建設國家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基礎條件。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及煤炭消費總量,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等措施替代燃煤,這為內蒙古大力建設煤電基地、加大清潔能源外送規模提供了有力的市場需求保障,同時也為內蒙古創造了輸出清潔能源的機遇。
2013年,內蒙古編制出臺了《內蒙古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作為內蒙古清潔能源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提出了以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為中心任務,圍繞“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抓發展定位和市場定位,圍繞“基地”抓能源產業的綠色、集約、現代化發展,提高國家能源安全供應的保障能力,提高在國家治理霧霾中的貢獻水平,打造升級版的內蒙古能源產業的發展思路。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輸電通道實施方案》中明確了錫盟(經北京和天津)-山東、蒙西-天津南、上海廟-山東、錫盟-江蘇泰州4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其中,錫盟-山東、蒙西至天津南外送電通道已經開工建設,其余兩條通道正在開展前期工作,計劃2017年建成投產。4條通道投產后,將新增外送電能力3100萬千瓦,年減少煤炭外送量1.4億噸,可降低東中部地區PM2.5排放濃度3%~4%。
“內蒙古地域遼闊,國土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國土開發強度僅為1.3%。全區擁有天然草場面積13.2億畝,森林面積3.55億畝,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環境容量大、承載力強。西部黃河過境里程830公里,區域內黃河水配給水量58.6億立方米,工業和生活用水僅占8.5%,通過水權置換、修建水利控制性工程等措施,可以滿足國家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的用水需求?!眱让晒乓晃婚L期研究清潔能源發展的專家表示。
為能源優化升級打牢基礎
新世紀以來,內蒙古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供應能力不斷增加,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為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和滿足區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下一時期能源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內蒙古煤炭查明資源儲量8080億噸,位居全國第一,具有大型整裝、賦存穩定、煤質適宜轉化等特點。石油地質資源儲量6.14億噸,天然氣查明地質資源儲量1.67萬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三。風能資源總儲量為13.8億千瓦,占全國50%以上。太陽能年總輻射量為4830~7010兆焦/平方米,居全國第2位,年日照時數為2600~3400小時,是全國高值地區之一。
2014年,內蒙古外送電裝機2600萬千瓦,外送電量1460億千瓦時,占全國跨省送電量的18.5%,連續10年居全國首位;天然氣年外輸量約200億立方米。10年來,內蒙古能源輸出規模迅速擴大,外送電量總計超過1萬億千瓦時。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