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2015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年會召開
              發布日期:2015/12/16 9:24:12
              查看次數:
              【字體:

               

                  2015年12月5日,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年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年會以“雙創驅動下的科技金融生態”為主題,通過解析國家及產業新政策,追蹤新興產業發展新趨勢,探究科技金融平臺建設與運作新方向,透析科技金融新模式,探尋產業經濟、科技領域、金融業界最新挑戰下的發展新機遇,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國家經濟戰略轉型注入新活力。來自地方科技部門、國家高新區以及金融投資機構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和科技金融工作者參加了會議。
                  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理事長王元從工具到生態、科技和金融的資源稟賦、科技金融結合創新生態以及未來的演進方向四方面對《中國科技金融生態年度觀察(2015)》進行深入解讀,首次提出科技金融是集聚了多樣性、互補性、共生性、有序性和動態性的特征,具有發現價值、聚集要素和放大財富的功能,并指出當前科技金融發展已經形成規模效應,財政投入、風險投資、科技信貸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等科技金融生態已經形成,未來科技金融將在法制框架下逐漸完善,為創新創業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以“為什么是‘深圳’?”為主題,揭示了一個具有創新基礎、創新績效以及創新生態的創新型城市是創新經濟驅動力的根源所在,提出了只有處于供給側的金融機構的風險收益結構與企業相匹配時,才能真正建成友好型的金融體系,提升社會的科技創新水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紅駒分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分析了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圍繞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發展理念和“十三五”發展目標,提出“政府有所不為而后才可以有所為”,要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轉變工作重點和政府職能,為創新提供和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楊濤從如何認識共享發展、共享金融發展背景以及共享金融的動力和模式三個角度闡釋了什么是“共享金融”,認為科技金融一方面是金融對于科技本身的支持,同時也應關注新科技對新金融帶來的巨大沖擊和影響。
                  我國的科技成果在轉移轉化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此,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副理事長、陜西省科技廳原廳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孫海鷹提出首先應該將技術轉移至小企業,其次加強各類企業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最后也應該加強國際間的技術轉移,整合全球資源。此外,孫海鷹還認為技術資本化就是產學研結合、企業以及國際間合作的紐帶,通過資本能夠使利益主體和行為主體“兩心變一心”,提高全社會創新能力,增強高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巡視員鄧天佐提出科技金融應該是“創造、發現、挖掘、放大”價值,而融資難、融資貴仍是制約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突出難題,科技和金融結合正成為有效切入點,在政策環境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科技金融必然能夠為創新驅動發展增添動力。
                  會議還在觀察交流環節邀請專業人士就推進“雙創”工作、股權眾籌、科技金融孵化器、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網絡化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進行了專題交流和案例介紹,進一步開拓了科技金融創新實踐的思路和模式。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