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京津冀治霾的內蒙古機遇
              發布日期:2014/4/23 9:35:03
              查看次數:
              【字體:

              東方IC供圖

              東方IC供圖

              近日,內蒙古發改委主任梁鐵城向媒體透露,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已討論通過內蒙古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項目,已上報國務院待批。

              據介紹,國家第一期提出在內蒙古建設四條特高壓,分別是:錫盟-山東、錫盟-江蘇、蒙西-山東、蒙西-天津,外送能力為3100萬千瓦,配套電力裝機4200萬千瓦,其中包括6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

              研究者認為,四條線路中有三條是到達山東和天津的,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直接相關。這表明,在京津冀地區治霾提速的背景下,內蒙古已經迎來更大范圍參與其中的機遇。

              內蒙古PM2.5濃度五年下降10%

              2013年9月,繼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環保部等6部委發布了首個區域實施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

              該《細則》提出,經過五年努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空氣質量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全面改善。

              具體而言,到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PM2.5濃度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5%左右,山西省、山東省下降20%,內蒙古下降10%。

              《細則》提出,內蒙古(鄰近京津冀的地區)不再審批煉焦、電石、鐵合金等新增產能項目;到2017年年底,內蒙古淘汰水泥落后產能459萬噸;在2013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建立健全區域、省、市聯動的應急響應體系,實行聯防聯控。

              對此,內蒙古的落實措施顯然自我“加壓”。從內蒙古政府得到的消息是,內蒙古不再審批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新改擴建項目必須等量或減量置換;臨近京津冀地區的興和縣、商都縣、多倫縣、寧城縣不再審批煉焦、電石、鐵合金等新增產能項目。

              到2014年底,內蒙古將在以前的基礎上再淘汰鐵合金產能8.92萬噸、電石產能43萬噸。到2017年底前,淘汰焦炭落后產能182萬噸。

              此外,內蒙古將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及其運行、監管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2014年底前,將完成全部12個盟市PM2.5監測站能力建設、全區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建設,建成覆蓋全區的空氣監測和監控網絡。

              把內蒙古建成清潔能源輸出基地

              2013年9月,內蒙古提出了“8337”發展思路。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2013年年底,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大唐集團煤制天然氣項目正式向北京北石槽天然氣門站供氣,日供氣能力達400萬立方米。

              據了解,該項目自2009年8月開工建設,為我國第一個經國家核準并開工建設的大型煤制氣示范工程,設計年產能為40億立方米天然氣。

              相較煤炭、石油能源,天然氣具備清潔、排放少等優勢,蒙氣抵京,不僅被認為“北京開始進入多氣源保障時代”,而且是“內蒙古深度參與京津冀治霾的重要工程”。

              不僅如此。今年4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提出,要用3年時間,集中力量打好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攻堅戰。其中,建設保證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成為重中之重。

              2013年,國家累計核準和發放“路條”的內蒙古重大能源化工項目有40項,總投資5000億元以上,包括總產能280億立方米的6個煤制氣項目,伊泰2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中天合創360萬噸/年煤制甲醇再生產140萬噸/年烯烴項目,中電投8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等。

              內蒙古能源開發局副局長趙鋼表示,國家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相關細則,明確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城市群大幅消減煤炭消費量。其中,到2017 年,京津冀和山東省需要壓減煤炭消費總量8300 萬噸?!斑@為內蒙古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加快清潔能源輸出提供了有利機遇和市場空間?!?/P>

              據趙鋼介紹,為治理霧霾污染,北京及周邊地區將加快供熱燃煤鍋爐改造,逐步改造或轉移燃煤電廠,天然氣需求量大幅增長,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京津冀等省市已與內蒙古簽訂煤制天然氣協議,規模達300億立方米。

              目前,內蒙古已建成兩個國家級現代煤化工工程中心,形成了100多項現代煤化工專利技術。全區已形成甲醇生產能力747萬噸,煤制油生產能力142萬噸,煤制烯烴生產能力106萬噸,煤制乙二醇生產能力20萬噸,煤制天然氣生產能力13.3萬立方米。

              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和煤層氣開發

              實際上,除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外,內蒙古東送華北的電力通道建設和煤層氣開發也頗受關注,成為內蒙古深度參與京津冀治霾的重要內容。

              目前,內蒙古已建成托克托電廠、上都電廠、岱海電廠等一批大型外送華北的電源項目,建成11條500千伏外送電通道,外送電能力2600萬千瓦。內蒙古外送京津唐地區電量,約占該地區全社會用電量的五分之一。

              按照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20年全國跨省送電電力流方案》,到2020年,內蒙古電力外送將達5372萬千瓦,在現有外送2482萬千瓦的基礎上新增2890萬千瓦。

              目前,內蒙古以鄂爾多斯、錫林郭勒和呼倫貝爾為依托,正在建設一批向華北等地區送電的大型煤電一體化基地,同時加快了蒙東、蒙西兩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

              學者建議,應當加快推進電力外送通道建設,爭取國家盡快確定錫盟能源基地、蒙西煤電基地及上海市能源基地電力外送通道項目,實現火電、風電等能源大規模外送,確保首都及華北地區需求。

              此外,煤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煤層氣儲量達10萬億立方米。這種俗稱“瓦斯”的能源,是以吸附狀態儲存于煤層內的非常規天然氣,燃燒后非常潔凈,是上好的發電、車用、居民生活燃料和化工原料。

              據內蒙古低碳發展研究院院長許柏年教授介紹,煤制氣的產品雖然清潔,但其生產過程具有耗煤量大、耗水量大、投資額度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弱勢。而這些缺陷,“在煤層氣開發利用中基本上都可以避免或減緩”。

              資料顯示,煤層氣的綜合開發利用,通過提前預抽、邊采邊抽和采空區抽采,在采煤之前如果先開采煤層氣,煤礦瓦斯爆炸率將降低70%~85%,并使煤炭建井費用至少降低1/4,還可以減少浪費和污染排放。

              許柏年認為:“煤層氣的開發和利用,既有豐富的資源儲量和比較可行的技術支撐,又能獲得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卻缺乏有力的推動,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P>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