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也是一個宏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我區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實踐探索中扎實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即日起,本報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精彩”專欄,重點對我區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情況進行梳理、總結,以饗讀者。
瞄準突破口 唱好重頭戲
——我區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述
發展無窮期,改革無止境。
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強區富民——這是內蒙古面對欠發達的基本區情作出的重大抉擇。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是內蒙古全面深化改革的持久動力。
面對經濟新常態,我區瞄準“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這一主攻方向用功著力,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翻開全區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成績單,令人振奮: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農村牧區綜合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機制,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各項改革任務有序推進,正在內蒙古大地上落地生根、見到實效。
(一)
“物之所在,道則在焉”。
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自治區全面深化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僅從2015年來看,自治區計劃研究制定的445條改革成果中,經濟生態和社會領域就占據305條。
在經濟新常態下進行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我區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經濟內生活力的現實要求。
為此,我區牢牢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向改革方案要質量、求實效,確保每個方案都符合中央精神、地區實際和群眾期盼,確保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實際效果。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對于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打造“內蒙古經濟升級版”來說可謂勢在必行。
我區堅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自治區、盟市、旗縣已完成不動產登記職能職責整合、機構成立,完善了產權保護制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組建能源建設、礦業、金融、交通投資和水務投資5大集團。出臺了進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加快發展8條措施,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59條和發展非公經濟70條政策,2015年為小微企業減輕負擔40億元。
內蒙古速派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繼洲高興地說:“對于我們這樣剛起步的企業來說,太需要這些扶持了!”
一項項舉措的實施,筑牢了我區基本經濟制度的根基,推動經濟領域的改革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邁進。
(二)
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我區堅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不斷破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釋放改革能量。
2015年9月24日,對于赤峰市紅山區的張志東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天。這一天,他拿到了自治區第一張農民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以前辦理這樣一張營業執照,至少要跑三、四個單位,而且手續比較繁瑣?,F在只需要提交一套手續,在一個窗口就能辦理3個窗口的業務,節省時間,給企業帶來了便利。”張志東說。
我區是西部第一個“一照一碼”改革發證省區?!斑@是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弊灾螀^工商局副巡視員利軍介紹說。
不僅是“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一系列旨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改革緊鑼密鼓:
——商事制度改革是我區啟動最早、推進最快、效果最好的改革,工商注冊便利化、將“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等改革舉措一個接著一個。
——修訂自治區政府定價目錄,并于2015年7月1日起在全區范圍內實施。共計取消政府定價目錄83個,縮減幅度達到58.3%,對于直接面向基層、由盟市旗縣政府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政府定價項目,一律授權盟市旗縣政府管理。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蒙西地區實行電力多邊交易,有320戶用電企業進入電力多邊交易市場,降低用電企業成本達17.3億元左右。蒙東地區實行大用戶直供,共準入大用戶直接交易企業28戶、發電企業21戶,降低企業用電成本10.6億元。我區是全國首個實施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省區,蒙西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已獲國家批復,于2015年10月正式啟動,此舉降低企業電價成本約26億元。
與此同時,我區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革科技資金管理,建立科技報告管理制度等等,全區現代市場體系日益完善。
(三)
改革,需要勇氣。
只有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才能讓市場活力充分釋放。
2015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行政權力監督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這部把行政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辦法,是全國權力清單建設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
這是我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一個亮點。對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我區一方面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公布了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權力清單,制定完成了自治區本級各部門責任清單;另一方面,規范行政審批程序,頒布了《自治區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編制了自治區本級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
對于投資審批改革,我區一方面健全投資審批制度,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共取消了銀行貸款承諾等18項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前置條件;另一方面,建設了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非涉密投資項目已可以在平臺上試行聯網審批。
對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2015年,自治區政府向社會推出了91個PPP項目,總投資1016億元,并且有效解決了PPP項目落地難問題。
與此同時,我區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公務用車改革,正在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逐步實施,全區各級黨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
(四)
改革,需要決心。
健全責任明晰、結構合理、管理嚴格、保障有力的財稅體制,對于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打造“內蒙古經濟升級版”來說可謂箭在弦上。
說起“營改增”后的變化,內蒙古向日葵廣告公司的財務人員頗為高興?!耙痪湓?,就是直接受益?!彼懔艘还P賬,試點以前,企業繳納5%的營業稅,根據營業稅額,還要繳納教育附加稅等稅款。試點后,企業增值稅按3%繳納,再按照增值稅額繳納教育附加稅等稅款,等于兩頭降低,這樣企業一年就少繳稅6萬多元。
如今,全區已有8.7萬納稅人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累計減輕納稅人負擔40多億元。
一項項財稅制度改革措施在落地、落實。
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資金,整合資金保障“十個全覆蓋”工程,農牧業重點工程資金由原來的20項歸并為7項、共整合涉農資金32.7億元;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2015年財政部批準我區1140億元置換債券全部發行完畢;推進稅制改革,資源稅征收范圍由煤炭擴大到稀土、鎢、鉬等;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施范圍擴大到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等10多個領域。
(五)
改革,總是與服務人民這一時代主題緊密相連。
2015年9月6日,鑲黃旗額力蘇太嘎查65歲的牧民烏力吉身著民族盛裝,神情喜悅地從草原監理員蘇利德手中接過了深綠色封面的《草原承包經營權證》。他領到的是全國草原確權第一證,標志著內蒙古草原確權承包率先在全國以規范化、法治化的全新形象亮相。
而這,正是內蒙古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的生動例證。我區從涉及農牧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入手、發力,構建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制定了自治區家庭農牧場認定工作意見、推進農牧民合作社持續規范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工作長效機制,全區已有1158家規模以上農牧業龍頭企業與農牧民攜手,帶動農牧戶213.4萬戶。
在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進程中,土地草牧場確權和流轉、農村土地3項制度改革是重點。全區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草原確權承包試點工作已全面完成,部分牧民開始用新頒發的草原證進行抵押貸款。全區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3100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1.4%;草牧場流轉總面積達7200萬畝,位居全國草原牧區省區前列;農村牧區土地3項制度改革中,和林格爾國家級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已組織實施,全區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完成85.3%,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已完成。
(六)
改革,總是與開放唇齒相依。
隨著我區與周邊國家、地區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相互影響不斷加深,我區的改革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對于擁有19個口岸、在國家向北開放戰略中處于重要地位的內蒙古來說,全方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2015年10月23日至27日,首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在呼和浩特成功舉辦,共簽署各類合作協議166項,合作協議投資額達到1485.9億元,標志著中蒙兩國又有了一個攜手合作、發展共贏的嶄新平臺。
與俄蒙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多層次交流機制。推進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建設,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已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二連浩特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與俄蒙通關進一步便利化。
創新區域發展體制機制。我區已編制完成融入環渤海區域發展專項規劃,出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巴彥淖爾、烏海、阿拉善內陸港封關運營,赤峰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已引進20多家企業。
開放,拓展了我區發展空間,進一步釋放了改革紅利,用倒逼機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七)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關鍵。
“順山倒嘞……”2015年3月31日,隨著最后一聲采伐號子在林海響起,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持續了63年的木材生產作業畫上了句號。從2015年4月1日起,我區國有林場林區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采伐,其職能從開發利用轉入到全面保護的發展新階段。
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水權、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試點……我區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步伐鏗鏘有力:
——為摸清自然資源“家底”,我區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出臺自然資源實物量變動表編制工作方案。
——為明確領導責任,我區開展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在總結兩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自治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實施方案。
——為保護好國土資源,我區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實施自治區主題功能區規劃,全面推進生態紅線劃定工作,26個旗縣市開展了基本草原紅線劃定試點,實施了水功能區分級分類管理。
——為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我區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5省市建立起跨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確立了公安、交通等15個部門會商聯動機制。
——為保護水資源、控制污染物排放,我區成立了自治區水權收儲轉讓中心,在呼包鄂先期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全面實行了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順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勢,內蒙古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提速、質量提高、狠抓落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內蒙古將不斷把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引向深入,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改革動能。(記者戴宏)
評論:抓住關鍵 精準發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區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梢哉f,近兩年我區經濟之所以能夠在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持續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的深入推進。
如今,隨著傳統增長動能的明顯弱化,我區已到了需要更多依靠新的動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培育新動能,實現新發展,必須更加扎實有效地做好改革工作,尤其是抓緊在經濟、生態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
要緊緊圍繞提高政府效能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圍繞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加快價格市場化改革;圍繞增強國有經濟效益,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圍繞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圍繞增強農村牧區發展活力,深化農村牧區各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國有林區(林場)、農墾、礦業、電力等方面的系統性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
“處大事貴乎明而能斷”,各地、各部門要堅決貫徹中央“改革政策要實”的思路,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推動經濟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見到實效,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