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這份文件題為《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將成為“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綱領性、指導性文件,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回顧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從2014年至今,已連續三年將“農業現代化”寫入文件標題。
縱觀近50年來的發展,世界各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大有不同,各國農業政策、農業管理體制亦各有特點,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現代農業必然高度依靠科學技術。
我國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風險更加嚴峻。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耕地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破解這些“天花板、緊箍咒”,只有靠推進農業現代化,靠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靠創新驅動。
現代農業是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體系。其基本發展思路就是用工業化的理念、手段和方法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其本質是利用先進技術裝備支撐農業規?;?,用現代生物技術支撐農業良種化,用精準化信息技術支撐農業信息化,用現代服務業引領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就是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信息化、農民職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過程,就是“四化同步”的過程。
發展現代農業,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關鍵在科技、出路在科技、潛力在科技。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發展現代農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以規模擴張為主導的粗放式增長,轉為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動力上,從土地、資源、資本等傳統要素主導發展,轉為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主導發展。在創新治理上,更加注重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發展現代農業,要靠創新驅動,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要創新科研推廣的體制機制。創新激勵機制,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與企業人才流動和兼職,推進科研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管理改革,制定科技人員股權、期權激勵政策等。創新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健全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決策、投入、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解決科研和生產“兩張皮”以及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woke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