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消息 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地方自貿區的爭奪明顯升溫。記者根據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及十三五規劃建議等公開資料梳理發現,目前國內除了北京、河北、吉林、山西、青海、西藏,以及已經設立自貿區的四地之外,其余2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都已提出申建自貿區。
相比去年,今年地方申報自貿區熱情明顯高漲,2015年明確提及自貿區的省份不到十個。
總體來看,今年申報自貿區的地區中,中西部內陸沿邊省份更為集中。業內認為,相比起沿海省份,內陸沿邊開放程度和經濟發展程度都較為落后,因此對通過開放和創新來拓寬經濟發展空間的需求更為迫切。繼上海、廣東、福建、天津之后,內陸地區也被視作第三批自貿區落地的重點區域。
包括湖南、陜西、重慶、寧夏、甘肅、河南均提出“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升內陸開放水平”等,也將申建內陸自貿區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此外,內蒙古、黑龍江、云南、廣西等沿邊地區也大打沿邊特色牌,提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邊境自由貿易區等構想。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內陸省份獲批第三批自貿區的可能性很大,除此之外,包括東北地區、沿邊地區也具有可以推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