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記者從內蒙古全區種植業工作會議上獲悉,為加快推進種植業轉型升級,今年自治區種植業生產要抓好“轉方式、調結構”兩條主線,努力實現5個轉變:糧食生產重點向提高產能轉變,結構調整重點向優勢作物轉變,發展方式重點向綠色高效轉變,技術服務重點向新型主體轉變,農業增收重點向節本重質轉變。
“十二五”以來,內蒙古農業持續豐收,農業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全區糧食連年高位增產,綜合生產能力連續跨上450億斤、500億斤和550億斤大關,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針對當前農業生產面臨的新形勢,今年我區將繼續以轉變種植業生產方式、調整種植業結構為重點,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完成全區農業生產各項目標任務。
轉方式,就是要全力夯實農業可持續發展基礎,注重數量安全向能力安全轉變,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強基固本;開展好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動”,實現綠色增效。還要把科技創新作為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內生動力,大力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實現創新驅動。 同時,進一步促進土地流轉,努力擴大經營主體種植規模,實現規?;洜I。
調結構,就是要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進種植業優勢區域布局,不斷提高主要作物優勢區域集中度,實現區域調順;推廣玉米、馬鈴薯和大豆的優質專用品種,實現品種調適;走特色路、打綠色牌,以質取勝、以質增效,實現品質調優;充分發揮農牧業的多功能作用,積極開發農牧業觀光、休閑、教育、體驗等多種功能,提高增收能力,實現功能調寬;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著力完善農產品流通、銷售和社會化服務,真正做到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品牌化銷售。
同時,積極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在農業全產業鏈推進中分享不同環節的收益,實現鏈條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