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內蒙古:“五大理念”開啟發展新境界
              發布日期:2016/3/9 8:33:02
              查看次數:
              【字體:

                  “5年看首年,起步是關鍵?!?/FONT>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開局之年、攻堅之年。2016年一亮相就帶著鮮明的特征。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2016年全國兩會,“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是會上會下的高頻詞、代表委員頭腦里的新思考,而且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領航員”。

                  “偉大的時代注定要有思想的陽光去照耀?!蔽覅^代表委員們認為,“五大發展理念”貫穿著鮮明的問題導向,既抓住了制約發展的癥結,又開出了解決問題的良方。盡管內蒙古的發展還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實現內蒙古“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和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內蒙古深入領會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用“五大發展理念”這一思想利器、行動指南、發展標尺為“十三五”謀篇布局,開啟發展新境界。

                  創新發展的內蒙古——“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現實坐標上,內蒙古搶抓機遇,主動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代表委員們談到,我區首先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引領創新發展的“牛鼻子”,推進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創新。提出“十三五”期間圍繞煤炭、稀土、新材料、光伏、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現代蒙醫藥等產業領域,每年轉化實用高新技術成果100項;圍繞自治區“五大基地”建設、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過程中的技術需求,實施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工程,每年突破關鍵共性技術30項;重點建設55個國家級和500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初步構建起比較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實施創業投資培育工程,自治區新型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超過30億元,全區各類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突破200億元;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要達到2.2%,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件,科技創新能力從全國第三梯隊靠后位置達到全國中等水平。一條條務實有力的措施,一個個清晰明確的目標,啟動了內蒙古科技創新驅動的新引擎。

                  其次,選準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創新的突破口,集中力量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套“組合拳”。內蒙古將去產能作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力爭3年內引導退出違規、落后煤炭產能1億噸;將消化房地產庫存作為去庫存的主要任務,2016年通過加大棚改貨幣化安置力度,實施不低于22萬戶的城鎮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50%以上;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金融扶持、流通體制和電價市場化改革等多措并舉,降低企業交易、人工、財務、物流成本和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我們期待,未來的內蒙古“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并貫穿一切工作,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發展的內蒙古——“唱和如一,宮商協調”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代表委員們認為,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內蒙古和全國同樣面臨著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內蒙古在取得令人矚目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在時刻關注和破解伴隨而來的成長煩惱,開出了協調發展的任務清單,這既是發展實際倒逼而來,更是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

                  代表委員們談到,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內蒙古排兵布陣,重點推動呼包鄂協同發展、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確立呼包鄂三市差別化發展功能定位,加快城市群發展,構建環呼包鄂2小時公路圈和1小時快速客運鐵路圈;調整優化烏海及周邊地區重大生產力布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和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加快錫赤通經濟區發展,推動霍烏哈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建設赤峰市產業合作與轉型升級示范園區,打造區域增長極。

                  在產業協調發展上,對癥服務業發展不足、畜牧業發展潛力有待提升、資源型產業低端化的問題,提出力爭到“十三五”末,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要從目前的40%提高到45%,現代服務業股權投資基金規模從3億元擴大到 6億元,重點支持495個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建設;“立草為業”,力爭“十三五”期間新增50008000萬畝人工草場,提高畜牧業集約化發展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推動資源型產業延伸升級,加快發展非資源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十三五”末,煤炭就地轉化率超過50%,有色金屬延伸加工率提高到7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0%

                  在城鄉協調發展上,通過戶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十三五”期間力爭讓210萬以農民工為主的城市外來人口落戶城鎮,通過棚改、小城鎮建設等措施,逐步解決180萬林區、墾區、礦區非農業人口享受公共服務的問題,使蒙東地區城市化率達到55%以上。

                  我們期待,未來的內蒙古 “唱和如一,宮商協調”,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齊頭并進。

                  綠色發展的內蒙古——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代表委員們談到,面對在快車道上疾馳了幾十年的經濟社會列車所伴生而來的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我區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為實現綠色發展,內蒙古提出,到2020年,活力木蓄積量達到1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完成退牧還草工程建設任務550萬公頃,通過草原獎補政策實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面積10億畝以上,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6%;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設任務409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16萬公頃;30%以上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能源消費總量、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任務;全區用水總量控制在211億立方米之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降低20%……

                  我們期待,未來的內蒙古“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開放發展的內蒙古——“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義”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SPAN>

                  代表委員們表示,在新一輪開放熱潮中,我區將繼續發揮承東啟西、南聯北開的地緣等優勢,奮楫爭先。

                  在對外開放上,集中精力打造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完善對外開放區域格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加強開放平臺載體建設、打造中俄蒙經濟走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高對俄羅斯和蒙古國的開放合作水平;完善投資機制、通關便利化機制,創新政策機制,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在深化國內區域合作上,完善區域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推進重點地區生態綜合治理合作,深化京蒙對口幫扶和區域合作,創新京蒙產業、與天津自貿區合作模式,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蒙東地區融入東北經濟區發展,建設蒙晉冀長城金三角合作區,推進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加快與周邊地區合作;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構建東西區域互補發展新格局,打造高水平產業承接平臺等,擴大與東部發達地區合作。

                  我們期待,未來的內蒙古“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義”,與世界的聯系愈加緊密,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

                  共享發展的內蒙古——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天地之大,黎元為本?!?/SPAN>

                  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著力增進人民福祉,注重的是社會公平正義?!爸翁煜乱?,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代表委員們認為,共享發展是“十三五”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解決好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追求以民富優先,才能帶動國家進一步發展。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十三五”期間,在加快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方面,2016年我區要在已經實現9338個行政村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完成剩余2462個行政村的全覆蓋,并將建設范圍擴大到較大自然村和貧困村。在做好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上,通過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可能帶來的就業壓力、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促進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實施全面參保計劃、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完成就業目標。在扶貧開發上,通過產業、金融、異地搬遷、生態建設、教育、健康、社會兜底等一系列精準扶貧工程的實施,確保到201726個自治區級貧困旗縣全部摘帽,到202031個國家級貧困旗縣全部摘帽、8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回首過往,“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順利實現。展望未來,代表委員們堅信,內蒙古必將以滾石上山的精神,釋放出更多的改革紅利,讓“十三五”規劃的各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從理想照進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