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按照《云南省“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建設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2013—2017年)的決定》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決策部署,“十二五”期間,省科技經費中的農業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成果不斷涌現,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科技興農”成效顯著。
一、省科技經費大幅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十二五”期間,全省農業領域獲得國家科技項目支持135項,總經費28018萬元。通過省級科技計劃重大專項、創新強省、重點新產品、科技惠民、富民強縣等1442個項目,支持財政經費69072.96萬元,較“十一五”期間增長42914.92萬元,增幅達164%。其中,以企業為主體承擔的科技計劃項目906項,支持財政經費43025.66萬元;以高校院所為主體承擔的科技計劃項目119項,支持財政經費11986萬元;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其他單位為主體承擔的科技計劃項目417項,支持財政經費14061.3萬元。
二、省科技計劃農業創新成果豐碩
“十二五”期間,省科技計劃結合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需要,重點圍繞云糧、云茶、云花、云煙、云畜、云蔗、木本油料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在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區域特色產業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組織實施了8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突破92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開發出113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新產品?!笆濉逼陂g,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主要農作物新品種546個(其中:稻193個、玉米268個、小麥28個、大豆1個、馬鈴薯28個、蠶豆9個、油菜9個、甘蔗10個),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動物新品種1個(云嶺牛),登記作物新品種384個,鑒定作物新品種53個。
一是全省糧食實現十二連增?!笆濉逼陂g,省內選育并通過審定的糧食作物品種達327個,為全省糧食連續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楚粳28號、云瑞88、云粳26,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甘蔗溫水脫毒種苗生產技術入選農業部主推品種和技術。馬鈴薯新品種云薯401、宣薯2號、合作88、麗薯6號等新品種原種平均單產1.5噸/畝(較全省平均水平增長65%),一級種及產業化示范平均單產達2.2噸/畝(較全省平均水平增長70%)?!笆濉逼陂g,每年在全省范圍內遴選26個縣區開展水稻、馬鈴薯、玉米、小麥等作物糧食高產創建活動,良種覆蓋率達100%,共種植優質專用和高產品種近百個,其中85%以上為“十五”、“十一五”以來云南省科技計劃項目支持選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累計示范面積達262.5萬畝。
二是經濟作物效益提升。煙草、核桃、橡膠、鮮切花、咖啡、茶葉、甘蔗等經濟作物面積及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培育花卉新品種累計419個,花卉新品種數和種類居全國第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宗鮮切花新品種占全國總數的90%以上,成為我國花卉新品種的孵化中心。全省可利用的木本油料良種已達267個,全省木本油料基地建設良種和采穗基地穗條使用率、合格苗使用率均達95%以上,永德縣建立了規模居世界第一的澳洲堅果育苗中心?!盁釅?/FONT>523”和“熱墾525”兩個膠木兼優橡膠品種被農業部遴選為主導品種。煙草品種選育、繁育、推廣技術國內領先,烤煙種子供種占全國75%以上。全省甘蔗畝產從3.7噸提高到4.2噸,全省甘蔗糖份、出糖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蔗糖單線生產規模日處理能力達14000噸居全國第一,蔗糖企業績效達標評比全國第一,工農業總產值達250余億元。
三是科技支撐畜牧業發展能力增強。“滇撒配套系”、“滇陸”豬通過國家級新品種審定,云南省9個畜禽品種列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56個品種列入全國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其中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18個,是云南省畜牧業發展的潛在優勢。通過實施生豬、肉牛、蛋雞、奶業等4個畜牧業重大專項,累計解決關鍵核心技術17項,申報專利37項,制定行業、企業標準14個。2014年12月8日,“云嶺?!闭将@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頒布的畜禽新品種證書,成為我國首個自主培育的三元雜交肉牛品種,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第4個、南方第一個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種。
“十二五”期間,全省應用類科技成果登記3498項,其中農業類科技成果登記1162項,占33.2%。農業類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省級科學技術獎勵218項。農業類獲獎項目中,農作物品種創新、產業技術升級、新產品研發等重點領域的獲獎成果195項,占獲獎項目總數的89.4%。
三、農業科技合作增添新動力
在國內農業科技合作方面,“十二五”期間累計資助科技經費6742萬元,帶動社會投入7.78億元。通過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澳門科技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在糧食、花卉、畜牧、蔬菜、茶葉等優勢特色領域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對品種選育、良種育苗、配套技術、疫病綜合防控等關鍵技術進行共建合作,提升了云南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水平,取得了突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對外交流合作方面,“十二五”以來,省科技廳通過組織互訪交流,舉辦(承辦)“中國—南亞國家科技部長會議”、“中國—南亞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云南—老撾科技合作對接會”、中國—東盟科技論壇”,組織參加“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泰國科技展”等活動,已經與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南亞東南亞國家科技主管部門成功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及工作對話機制,進行了工作會議對接和協商。當前,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全省正全力開展“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和“中國—東盟創新中心”建設。舉辦“中國—東盟花卉產業實用技術培訓”等多期援外技術培訓班,培訓來自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學員近300名。
四、新型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業成果推廣應用
通過“園區+基地+企業+科技人才”的方式,匯聚各類創新要素和服務資源,支撐高原特色農業上下游創新鏈融合發展。2012年以來新增13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數達到16個?!笆濉逼陂g,共認定云南省農業科技園區17個、云南省優質種業基地437家、云南省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470家、云南省農業科技示范園638家、云南省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23個、創新型試點企業116家(農業領域);共選派云南省農村科技輔導員1127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員3596人、國際科技特派員16人,選派“三區”人才3071名到云南省邊遠貧困山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以及周邊國家開展科技服務。以園區為載體、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農村科技研發示范推廣體系初見雛形。
五、農業創新平臺建設上臺階
“十二五”以來,全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再上新臺階?!皣矣^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部認定,成為云南省首個農業領域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省共認定涉農類重點實驗室1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試點聯盟6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院士工作站26個、專家工作站21個。通過開展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依托遠程教育網絡建成基層服務站點10971多個。通過各類綜合性、行業類和企業創新平臺的搭建,進一步加快了云南省現代農業產品開發、技術轉移、資源共享步伐。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