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2015年2月,科技部印發了《落實<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實施推進方案》的通知。為結合我區實際貫徹落實以上兩個文件,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自治區政府出臺了《有關推進大型科研儀器及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共享的若干意見》(內政發[2015]133號文件)。
為貫徹133號文件精神,我廳遴選了一部分具有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基礎的單位作為試點,開展先行先試。對各試點單位所轄的大型儀器設備整合資源、進行分類統計,將能夠共享的儀器設備按照133號文件精神實行報告制度,并面向全社會提供開放共享有償服務。自治區政府將對開放共享給予財政后補助資金。并根據試點單位開放共享進度,積極探索開放共享有償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探索“代理制”、“融資租賃”新模式,面向社會實現服務增值。
座談會上宣讀了關于啟動自治區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試點單位的通知及試點單位名單,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內蒙古冶金研究院、內蒙古礦產實驗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石油化工監督檢驗研究院、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內蒙古包頭稀土研究院、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首批試點的10家單位。
來自包頭稀土研究院、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等試點單位代表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介紹了本單位大型科研儀器的共享情況以及在提高共享率、科研人員待遇等方面亟待改進的問題。
在聽取了代表發言后,科技廳副廳長吳蘇海表示自治區啟動大型科研儀器協作共用網已運行15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問題仍然存在:一是大型科研儀器的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單位獨享的問題依然存在,使用效率不高與重復購置矛盾突出。二是大型儀器的開放共享體制機制有缺陷,人財物統籌僵硬,嚴重制約了科技人員對社會的貢獻。三是部分高校院所不具備儀器分析檢測資質,不能夠收取合理的成果補償費用,導致共享率偏低。四是分析測試隊伍建設相對滯后,由于分析測試崗位待遇偏低,導致人員流動性大、積極性不高。他指出,各試點單位要以此次座談會為契機,認真學習《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推進大型科研儀器及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共享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積極貫徹落實。
隨后,吳蘇海對下一步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工作的重點進行了部署:一是自治區大型科研儀器協作共用網系統軟件已進行了升級優化,各個成員單位要依照要求嚴格執行,加快組網進程。二是各個成員單位要認真落實文件精神,自治區政府將對落實情況定期進行督查督辦。三是要加快培育能夠面向市場服務的主體,積極拓展大型科研儀器的功能,鼓勵分析測試人員進行分析測試方法再研究,提升服務技能,更好的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四是要把本單位內部的大型科研儀器評議制度建立起來,各試點單位要按照《關于啟動自治區大型儀器開放共享試點單位的通知》要求逐條落實。
會后,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系統軟件的開發者就軟件開發情況以及操作流程為與會人員進行了系統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