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內蒙古:補齊短板 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發布日期:2016/4/12 8:58:30
              查看次數:
              【字體:

                  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五大基地”,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力度,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協同制造、智能制造,做大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構建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市場化運作的養老服務新模式,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調整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完善“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城鎮體系,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增強城鎮對農村牧區的反哺和帶動能力;加大統籌區域發展力度,依據主體功能區定位和各地比較優勢,從發展規劃、扶持政策、協調機制等方面入手,促進以呼包鄂為核心的西部地區協同發展、東部盟市合作發展、基礎薄弱地區加快發展。

               

                ——摘自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堅持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從更高層次更廣空間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推進呼包鄂協同發展,到2020年,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推動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到2020年烏海及周邊地區基本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

               

                促進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充分激發東部地區內生活力與動力,促進具有資源優勢的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促進錫赤通地區合作發展,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不斷壯大縣域經濟規模和實力,加大對縣域特色產業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促進縣域各旗縣立足實際,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協同發展。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和俄羅斯等人口較少民族扶持力度,繼續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社會事業發展,到2020年實現民族地區與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摘自《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補齊短板 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實現全面小康,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協調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內蒙古長期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整體功能最大化。

               

                “十二五”以來,內蒙古在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內蒙古重點推動呼包鄂協同發展、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確立呼包鄂三市差別化發展功能定位,加快城市群發展,構建環呼包鄂2小時公路圈和1小時快速客運鐵路圈;調整優化烏海及周邊地區重大生產力布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和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加快錫赤通經濟區發展,推動霍烏哈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支持建設赤峰市產業合作與轉型升級示范園區,打造區域增長極。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拔宕蠡亍苯ㄔO取得重要進展,三次產業結構由9.454.536.1演進為95140,初步形成了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格局。農牧業提質增效,糧食產量由431.6億斤增加到565.4億斤,牲畜存欄由1.08億頭只增加到1.36億頭只,牛奶、羊肉產量居全國首位,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由51%提高到58%。工礦業轉型升級,由“一煤獨大”向產業多元轉變,煤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由33.5%下降到11.3%,裝備制造、高新技術、有色金屬和農畜產品加工業貢獻率由31.7%上升到49%。電力裝機由6458萬千瓦增加到1億千瓦,風電裝機由968萬千瓦增加到2316萬千瓦,均居全國首位?,F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云計算等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服務業比重明顯提高,現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蓬勃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3%提高到64%

               

                在城鄉協調發展上,全區累計投資886億元實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全區84.4%的行政嘎查村實現全覆蓋,農村牧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地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贏得了各族群眾的贊譽。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55%提高到60.3%。“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的城鎮體系初步形成,城市面貌、功能和宜居性持續改善。呼包鄂地區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東部盟市發展步伐加快,老少邊窮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民生水平顯著提高?!笆濉币詠恚珔^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民生資金1.18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698元、5781元增加到30594元和10776元,年均增長11.1%13.3%,高于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3.11縮小到2.81。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保障標準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大力實施扶貧開發、百姓安居和創業就業工程,192萬農牧民擺脫了貧困,為220萬戶城鄉困難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34萬人?!叭齻€一”民生實事惠及336.7萬農牧戶、4.15萬名貧困家庭大學生和4800個零就業家庭。(記者 王國英)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