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圖強的基石 民族復興的靈魂
——寫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發布之際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的時代大潮,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全球視野,作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一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重大決策,把創新發展理念置于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必須堅持的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我國科技創新翻開了新的篇章。
日前,黨中央、國務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是我國創新發展進程中具有綱領性、標志性的重要文獻,集中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創新驅動的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進一步闡述了創新驅動是什么、創新驅動為什么、創新驅動怎么干等重大問題,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創新驅動符合歷史發展的演進邏輯。從歷史的深處看未來,創新強則國運昌,創新弱則國運殆。古代中國長期走在世界前列,發達的科技文明曾為世界作出重大貢獻。近代中國落后挨打,根子就在科技落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我們真正用好科學技術這個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桿。
創新驅動符合大國之間的競爭邏輯。16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數次科技和產業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力量格局。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突破,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賽場硝煙四起,我們在創新驅動發展上不能等,也不能慢。
創新驅動符合我國發展的現實邏輯。我國十幾億人口未來要進入現代化,不能想象我們能夠以高消耗資源的方式來生產生活。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關鍵要依靠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為此,《綱要》將視距投向本世紀中葉的中國,擘畫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為建成經濟強國和共同富裕社會奠定堅實基礎,進而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新形勢要求我們把創新發展理念更好樹立起來,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落實下去,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培育各類主體協同互動和各類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的創新生態,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從要素和投資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的戰略轉變,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更長時間創造一個新的增長周期,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新路。
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我們的任務就是——
創新,創新,再創新!
改革,改革,再改革!
實干,實干,再實干!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