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433個小科技園 托起科普惠農一片天
              發布日期:2016/7/29 8:36:44
              查看次數:
              【字體:

              去年,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小科技園建設的實施意見》,我市小科技園建設全面展開、迅速覆蓋,目前已建設各類小科技園433個。433個小科技園,彰顯的是全市各級老科協和老科技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農民需求的“大思路”,展現的是凝心聚力、務實創新、傾情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作為”。

              院地合作,提高科技支撐力

              2013年以來,市老科協與北京、內蒙古、通遼三級農科院等科研單位的合作不斷深化。今年,市老科協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聯合創建科技示范園區13個,包含科技園57個,涉及MC278、MC703、MC812、京科516等7個玉米品種共650畝。與通遼市農科院聯合創建科技園10個、共100畝,示范種植通平118品種。春耕時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和通遼市農科院的專家對小科技園的技術負責人進行了專題技術培訓,提供了詳實的技術資料。玉米專家還定期到科技園區實地指導和察看,進一步提高了科技園的科技含量、服務水平和示范能力。

              結構調整,增加農民種植收益

              針對玉米價格下跌、玉米供給失衡等現實情況,小科技園積極發揮結構調整中的平臺作用,開展“糧改飼”“糧改經”的試驗和示范,調整農牧業種植結構。市和各旗縣市區老科協一方面與養殖小區、養殖大戶對接,創建青貯玉米核心試驗和示范園區。圍繞現代牧業、科爾沁牛業等現代大型畜牧業產業、企業,與合作社對接,或成立青貯合作社,開展青貯種植試驗和示范。全市共建有青貯類科技示范園區和科技園30多個、400余畝??茽柷邊^余糧堡鎮西高村的王曉東,去年種植的青貯平均畝產8噸。今年,他將自家的30畝地又建成了小科技園,種植了海牛甜高粱和京科516,并試驗間作模式。此外,各地老科協還根據當地的特點,積極帶領農戶外出考察學習,引進各種經濟類作物示范種植。開魯縣老科協與大榆樹鎮政府共同投資建設藥材7畝,引進桔梗、防風、牛夕等7種藥材輻射種植350畝,并成立了大榆樹鎮禮仁藥材合作社,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庭院種植,引導發展庭院經濟

              為做好庭院“四區分離”中的蔬菜區建設,科左后旗老科協在查金臺、努古斯臺、好力保等地通過抓典型戶建立小科技園11戶(個),并為科技園種植戶打井配泵,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老科技工作者王連生以自家庭院為中心,利用周邊近100畝地,種植蔬菜和林果,院內種植蔬菜品種20多個,對當地農牧民進行示范和指導。扎魯特旗魯北鎮永興村村民史玉和,利用自家庭院種植了5畝棗園,每年育苗賣棗的年收入可達5萬余元。奈曼旗老科協指導農戶引進和試驗名優新特瓜果蔬菜新品種,如甜葉菜、香椿、無刺黃瓜、清香脆玉甜瓜、西蘭花等,平均畝效益達4萬元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