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歷史文化產業展覽現場,展出的一個個蒙醫藥標本和蒙藥材標本,一件件蒙醫藥工具,一本本蒙醫藥典籍,一幅幅蒙醫藥掛圖……一位位蒙醫現場治病,仿佛都在向與會者和參觀者講述著蒙醫藥博大精深的歷史。
內蒙古國際蒙醫蒙藥博物館副館長張紅霞指著一幅像大樹一樣的蒙醫藥掛圖向記者介紹,從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蒙醫藥掛圖上,人們就可以了解怎樣預防疾病、怎樣運動養生、怎樣保持強健的體魄,這就是蒙醫藥學的魅力。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瑰寶之一,蒙醫藥學是當代中國特色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勤勞的蒙古族人民和醫藥學者在認識自然、認識生命、防治疾病與衛生保健活動中原創、應用、傳承、發展的醫藥學體系,傳承至今已逾千年,為各族群眾的身體健康、救死扶傷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各族群眾的熱愛和歡迎,已經成為滿足各族群眾醫療保健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繼承弘揚發展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并隨著社會發展、文化交流逐步走向世界,為世界各族群眾所認同。
伴隨著蒙醫藥的發展,我區的蒙醫藥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內蒙古庫倫旗蒙藥廠,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內蒙古庫倫蒙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該公司共研制出十幾種創新蒙藥,并占有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獲得6項專利,研制出4種蒙藥獨家藥品和3種蒙藥新品種。
由政府推動、企業牽頭、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與組建的自治區新型研發機構——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自2013年成立以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蒙醫藥科技重大專項、蒙藥質量標準提升等課題。該院研制的海倫膠囊等5種創新蒙藥,有著非常可觀的市場前景和藥用價值。
通遼市副市長賀海東介紹,作為自治區蒙醫藥文明發祥地和全國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區,通遼市擁有國內最大的蒙藥生產基地、蒙藥材種植基地、國內最早成立的蒙藥廠和全國最大的蒙藥貼生產基地;擁有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等10家科研機構。目前,全國50%以上的蒙藥成藥產自通遼,48個品種進入國家基本醫療藥物目錄,是全國蒙藥生產品種最全的地區,蒙藥產品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年來,通遼市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打造中國最大的蒙醫藥科研生產基地的戰略定位,把蒙醫藥產業作為融入“一帶一路”的拳頭產業重點推進,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壯大特色民生事業、推動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
據了解,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自治區也相繼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條例》《關于扶持和促進蒙醫藥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等,為蒙醫藥事業和蒙藥產業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部署“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尤其是推動實施“中國制造、健康產業、綠色環?!碑a業發展政策和自治區“平安、和諧、健康、美麗內蒙古”建設,為蒙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特別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蒙醫藥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區域優勢在“中俄蒙經濟走廊”和多邊國際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蒙藥事業產業國際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廣闊前景。
“十二五”期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我區的蒙醫藥事業和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并取得明顯成效,全區完成《內蒙古蒙藥制劑規范》《內蒙古蒙藥炮制規范(2015版)》《內蒙古蒙藥材標準(增補本)》等的修訂出版,制定修訂標準和規范285項,正在制定的標準和規范209項。全區蒙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種植肉蓯蓉、黃芪、甘草、防風等22種道地藥材,生產蒙藥企業18家,注冊蒙藥品種128個,常年生產的品種近70種,年銷售額5.3億元,珍寶丸、保利爾、扎沖十三味等單品種銷售突破5000萬元;醫療機構蒙藥制劑室有54家,制劑批準文號4765個,蒙藥制劑年銷售額6.3億元。
近幾年來,全區4000余名蒙醫活躍在我區32%的旗縣以上醫療機構、科研教學和衛生防疫機構,以蒙醫藥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為平臺的一大批蒙醫藥研發人員致力于蒙醫藥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廣泛開展蒙醫藥新產品研發及蒙醫藥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蒙醫藥教學、科研與國內外的合作也不斷加強。
推動蒙醫藥發展 需要在創新聚勢上繼續努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區蒙醫藥事業和產業盡管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著蒙醫藥發展基礎薄弱、產業規模較小、市場開拓不夠等問題。由于高檔人才缺乏,目前我區蒙醫藥創新能力不足、基礎研究薄弱。另外,與苗藥、藏藥不同,蒙藥難以進入蒙醫院,也讓其產業化步伐十分緩慢。
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學院院長奧·烏力吉介紹,現階段,我區在加快蒙醫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蒙醫藥高端人才缺乏,蒙醫藥產業產能較低,蒙藥標準化建設落后,國際合作范圍有待加強等。
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楊璽說,推動蒙醫藥事業產業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一是要不斷創造有利條件,優化蒙藥產業發展環境,引導蒙藥企業轉型升級;二是推進蒙藥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蒙藥研制技術和評價標準的研究,持續提升蒙藥質量,促進現代蒙藥產業快速發展;三是要加大蒙藥科研開發力度,以科技攻關和科研開發為核心,促進成果轉化利用,推動“科研、醫療、產業”深度融合、共謀發展的創新開發體系,鼓勵蒙藥生產企業、研究機構開展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輔料的開發與應用,促進蒙藥產業持續創新和發展;四是開拓蒙藥國際國內市場,積極推動蒙藥企業和國際國內科研推廣機構的合作、醫療機構和研發單位的合作、企業與企業合作的產業聯盟等機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蒙醫藥產業發展的激情與活力。
楊璽認為,推動蒙醫藥事業產業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應該加大力度推動蒙藥產業重點項目的落實?!笆濉逼陂g,自治區將繼續加大經費投入與保障力度,實施以制定蒙藥制劑規范、蒙藥材炮制規范、蒙藥材標準,加強蒙藥新藥開發、蒙藥材種植基地和生產加工園區建設等為重點的蒙藥質量標準化工程項目,為完善和提升蒙藥標準提供有力指導,發揮我區蒙醫藥的獨特作用,加大蒙藥事業產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蒙藥的安全質量和品牌效應,使蒙醫藥走進民族醫藥的前列,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蒙醫藥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輻射國內8個省區市以及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家。其在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等方面療效顯著,千百年來為各族群眾的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蒙醫藥產業是我區獨有的優勢特色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內蒙古(通遼)第二屆蒙醫藥產業博覽會暨歐亞太平洋大學聯盟蒙藥學術高峰論壇上,有關專家學者建議,國家和自治區應該組織各方力量,針對蒙醫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蒙醫藥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梢越梃b其他地區經驗,將蒙醫藥產業確定為支柱產業,在資金投入、政策扶持方面,為蒙醫藥的產學研創造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推進現代化、標準化建設,從而加快蒙醫藥產業化發展速度。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蒙藥研究開發和產業優化升級提供了優良的方法和手段,使蒙藥現代化成為可能。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相對國內中藥產業而言,蒙藥研發過程及產業化步伐較緩慢,創新能力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礎研究太薄弱。當前,亟須加強蒙醫藥的基礎研究和科研創新能力建設,積極支持產學研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的研發路徑,引導和支持更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參與蒙藥研究工作。
一些蒙醫藥專家呼吁,加快蒙醫藥產業發展,讓蒙醫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政府首先要加快構建現代蒙醫藥產業體系,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制定更加優惠、更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為蒙藥研發、種植、生產、市場開拓、人才培養使用等提供保障。要積極推進地區間及國際間蒙醫藥資源信息化,實現蒙醫藥資源共享,促進蒙醫藥產業健康發展。要大力促進蒙醫藥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采用現代制藥技術提升蒙藥質量,切實保證蒙藥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為蒙藥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著力打造蒙醫藥現代化發展基地,依托優勢學科群,建立“開放、集成、高效”的創新發展共同體,形成蒙醫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鏈條。要高度重視蒙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大力推動蒙醫藥養生保健和特色康復服務,培育發展健康旅游等新興業態,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蒙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和項目,加快蒙醫藥體驗與文化旅游的融合,推動蒙醫藥健康旅游產業化、特色化、專業化。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