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人工智能等熱門“Fintech”(金融科技),也在今年金融展上齊聚一堂。虛擬銀行用起來怎么樣?人臉識別是否靠譜?今天,科技日報帶你探秘2016金融展,看看科技和金融這對好CP怎樣“秀恩愛”。
打破金融服務的時間、空間限制
金融機具無疑是此次展示的一大亮點,智能大堂經理機器人、個性化自助發卡機等科技色彩十足的金融設備集中亮相。
中鈔長城旗下的中鈔科堡現金處理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大容量存取款循環一體機、外幣兌換機、遠程可視柜員機等金融機具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在一部類似自動提款機的機器上,多出了液晶顯示屏幕,電話,身份證件掃描區等設備,想辦理銀行業務?只需拿起電話,銀行柜員的影像就會出現在液晶顯示屏上,對證件的掃描上傳及簽字核對單據,都能在這臺遠程可視柜員機上實現。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有多家銀行預訂了該款柜員機,未來銀行業務有望全面以“線上方式”進行。
此外,參展的大容量存取款循環一體機,還配備了人臉識別功能,外幣兌換機能提供24小時無人自助兌換服務,識別180多種面額的國外貨幣,操作更便利。
“火眼金睛”的人臉識別
在這個“看臉”的社會,取錢都要靠刷臉了,遠程開戶、直銷銀行、移動支付等各類移動銀行層出不窮,如果有人拿了別人的照片去冒刷,或者拿了假身份證取款怎么辦?在虛擬世界兩端,如何能夠保證“你就是你”?
記者看到,體驗者舉著一張與實際人臉大小一致的照片,挖空了五官位置擺在臉上,對準攝像頭后,系統能夠清晰辨別不是“活體”,其火眼金睛非同一般。天誠盛業在此次展會上首次展示了其3D人臉活體檢測、近紅外活體檢測等前沿科技。用戶無需刻意配合,人臉識別系統即可迅速判斷活體或非活體,可有效解決照片、視頻等防偽性問題,可廣泛應用于各類移動場景中,用戶不僅可隨時隨地享受金融服務,工作人員也可基于遠程身份認證上門幫助用戶辦理業務。
同時,用戶只需刷取身份證、按指紋,即可將現場采集的指紋信息與身份證內存儲的指紋信息進行比對,實現用戶身份的雙重認證。
3分鐘交卡 實現綠色辦公無需等待
在深圳雄帝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上,“一站式個性化即時發卡服務”機具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嘗試。記者體驗了一把,通過現場拍照、電子簽名確認、指紋錄入等步驟,只需3分鐘,便可獲得一張卡面自定義的“私人定制”銀行卡。
而如上所需的電子簽名技術,在1108號展臺就能進行體驗,參觀者在數位屏上可以同時看到交易資料并簽名確認,書寫順滑且體現出個人特點。電子簽名減少了柜臺紙張的使用,實現了低碳環保辦公,并節省傳遞紙張的時間,據介紹,交易時間平均縮短14%。
科技和金融業的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IBM中國金融行業總經理徐淑燕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金融科技不遙遠,可以說金融加科技改變了人們的交互方式和行為”,她說。(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