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專家對2010、2011年度首批設立的自治區重大基礎研究開放課題進行驗收,對哺乳動物卵母細胞成熟、早期胚胎發育和胚胎干細胞研究,內蒙古典型草原水文、土壤和植被動態響應關系研究,內蒙古地區自然發酵乳中乳酸菌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研究,白云鄂博稀土資源清潔高效選冶新技術的基礎研究等10項課題成功通過驗收。
驗收結果顯示,這10項課題共投入研究經費500萬元,累計發表學術論文72篇,其中SCI收錄29篇,累計影響因子75.877,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9項,培養博士研究生13人、碩士研究生42人,出站博士后2人,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其中,“哺乳動物卵母細胞成熟、早期胚胎發育和胚胎干細胞研究”課題為人類了解染色體異倍性和紡錘體組裝缺陷相關疾病,建立了精準優良發育潛能卵子的篩選標準和高效配子與胚胎冷凍保存技術方法,對人類生殖健康和畜牧業健康發展將產生重要意義;“內蒙古典型草原水文、土壤和植被動態響應關系研究”課題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風蝕-水蝕耦合模型和降水趨勢及極值分析的模型,開發了不需要有關動物數據就可以估算食草量的新方法,為退化草原的恢復與生態系統的健康維持提供了技術依據; “白云鄂博稀土資源清潔高效選冶新技術的基礎研究”課題成功提取到稀土品位為65%的稀土精礦,同時將精礦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開發出“焙燒-酸浸-堿分解-酸溶”的65%稀土精礦酸浸堿溶新工藝。
自治區重大基礎研究開放課題設立于2010年,旨在支持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引進與培養高端人才,促進自治區基礎研究事業快速發展。據自治區科技廳基礎研究處處長王蘇琴介紹,首批設立的重大基礎研究開放課題,支持的均是在某一學科領域具有一定研究基礎和影響力的中青年科學家,這些科學家無論是在選題的敏銳度還是實施的具體層面都有著堅實的基礎,在項目驗收階段也得到了比一般項目更豐碩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植物生殖調控、乳品研究開發、稀土冶金等方面所取得的原創性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迅速提升了我區在這些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同時這些成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對人類生殖健康和畜牧業健康發展、環境修復和生態保護以及益生菌研發利用等經濟與社會發展領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