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記者從通遼市就業管理局獲悉,為了推進通遼市家庭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發揮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的重要作用,打造就業新的增長極,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通遼市人民政府將采取相應政策,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
政策一:財政政策
設立通遼市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專項資金。通遼市政府每年籌集資金1000萬元,重點扶持家庭服務業體系、公共信息平臺、師資隊伍、家庭服務品牌化等方面建設。各旗縣市區政府也要配套相應資金支持家庭服務業發展。
對列入市級家庭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的家庭服務企業,促進就業成效顯著,帶動就業人數達到300人以上的,一次性給予30萬元的獎勵,用于開設連鎖網點、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增添專業服務設備。
在整合商務、民政資源的基礎上,由政府投資400萬元,建設覆蓋城鄉、信息共享、功能完備的家庭服務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臺,形成全市統一的家庭服務信息網絡和電話呼叫系統。公共信息平臺建成后,實行市場化運作,吸引民間資本注入,滿足全市家庭服務信息需求。引導、鼓勵家庭服務企業,爭創國家、自治區和市級品牌。家庭服務企業被認定為國家、自治區、市級品牌的,當年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5萬元獎勵。
根據家庭服務業發展需求,每年培養100名家庭服務業師資人員,滿足通遼市開展家政服務、母嬰護理、養老護理、病患陪護等初、中、高級家庭服務業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對推動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進入社區就業人數達到100人以上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政府連續兩年給予獎勵,每年5萬元。
同時,為更好地指導家庭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視工作開展情況給予資金扶持,用于開辦經費、辦公場地、人員配備等。
政策二:工商政策
注冊資本“零首付”。家庭服務企業申請注冊登記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一律不受出資金額限制。
進一步放寬小型微型家庭服務企業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小型微型家庭服務企業有正當理由的,可以以物業管理單位或管委會(居委會、村委會)為其出具的住所或經營場所使用證明、竣工驗收證明、購房合同、租賃協議代替住所(經營場所)房屋產權證明,辦理登記注冊手續。
實行“零成本”注冊。對注冊登記為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辦理變更登記的,免收登記類、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
個體工商戶可根據生產經營需要自主選擇轉型為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或公司制企業。個體工商戶轉型為其他組織形式,在符合名稱登記管理有關規定前提下,允許沿用原字號。
政策三:稅務政策
中小型家庭服務企業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向地稅主管部門提出減免稅申請,并按規定程序進行審批。對持《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限額標準最高可上浮20%。
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萬元(含10萬元)的小型微利家庭服務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從事家庭服務業的個體工商戶和其它個人按期繳納營業稅的起征點提高至月營業額2萬元,按次繳納營業稅的起征點為每次(日)營業額500元。
政策四:小額擔保貸款政策
持《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城鎮失業人員、復員轉業軍人、普通高校畢業生、進城返鄉創業的農牧民創辦家庭服務企業自有資金不足的,可申請最長不超過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貸款額度10萬元。對從業人員達到100人以上的家庭服務企業貸款額度最高50萬元。
政策五:社會保障政策
家庭服務企業新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社會保險補貼期限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延長至退休年齡,其他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后補,所需資金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
對于通過社區家庭服務業綜合服務中心進入社區工作,并實行員工制的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符合現行政策規定的給予崗位補貼,補貼按照社會最低工資標準的50%執行;高校畢業生按照社會最低工資標準的100%給予崗位補貼;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所需資金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
鼓勵各類人員到家庭服務業就業、創業。對自主創業從事家庭服務業的城鄉創業者,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鼓勵全民創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內政發〔2008〕120號)提供開業指導、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人事檔案保管和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高校畢業生在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從業滿2年的,在計算工齡,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等方面,享受與服務基層項目生同等待遇。
通遼市就業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到2015年,家庭服務業發展政策體系和監管措施更加健全,行業規范和標準化體系更加完善;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共同發展的家庭服務市場和經營機構,家庭服務消費需求滿足率達到75%以上。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