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伊泰集團,“數字系統”彰顯神威——過去由人工完成的煤炭產運銷手抄作業,如計劃、合同、出入庫、財務結算等業務變為由MES(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煤炭產運銷系統一“統”到底。
“在信息化發展‘加碼’時代,我區已涌現出一批行業信息化和大數據應用典范。包頭市協同制造及工業云創新服務平臺成為全國試點。全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實現‘1+14+n’三級互聯互通。全區工業控制信息安全工作走向全國前列。”自治區經信委網絡協調處處長劉吉璽表示。
“互聯網+工業”行業典范風起云涌
當前,新興信息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和擴散到生產性服務業的各個環節,生成“互聯網+工業”新業態,進而引領企業搶灘新機遇。俯瞰草原,“互聯網+工業”正風起云涌,企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著傳統產業、催生著新興產業,助力全區“兩化融合”駛向快車道。
伊利集團建設的智慧乳業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對乳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過程、產品流通、精準化管理與服務、產品的全程質量管理及信息溯源等,保證“乳產品從奶源原料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目前,企業實現了奶牛RFID(射頻識別)標簽安裝率100%;原料奶品質現場檢測率100%;乳品運輸過程監測率100%;嬰幼兒奶粉二維碼追溯率100%。
蒙草抗旱公司建設的草原生態大數據平臺為節水園林板塊解決方案的設計提供數據參照;為牧草板塊的收購、倉存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撐;為草種業的收集、存儲、育繁、應用提供推廣平臺。
內蒙古電力集團構建的電力行業大數據平臺整合了政企民三方數據資源,對電力運營數據、營銷數據、實時調度數據等多個環節的數據進行匯集整合,實現了內部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消除了各部門間“信息孤島”,每日信息共享數據量達400GB以上,使短期負荷預測準確率提高到99.53%。
內蒙古煤炭交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已成為自治區政府批準成立的唯一煤炭電子交易的服務平臺,是全國煤炭交易市場合作組織創始單位之一。平臺成功為神華集團外購煤實現電子化采購,并在神華集團旗下公司推廣,獲得政府和行業以及地方群眾的一致認可。2015年完成網上3841萬噸煤炭交易,交易額59.9億元。
……
工業云架起“兩化融合”大通途
“由于工業互聯網涉及對現有工業體系的信息化改造,因此將直接對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產業產生重大促進作用。同時,在涉及生產環節的改造時,還將有利于傳感器、監控設備、自動化設備等領域的發展?!弊灾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付東梅指出。
在“互聯網+工業”發展過程中,覆蓋更廣、分工更細的工業云平臺揚帆起航,架起全區“兩化融合”大通途。
包頭市兩化融合暨工業云創新服務平臺成為工信部“全國工業云創新服務”試點。該平臺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各類資源,提升云平臺系統功能。截至目前,平臺已發布各類信息2000余條,本地注冊用戶3350戶,其中1100余戶通過平臺開通了企業微網站,訪問量已突破19.76萬人次。
內蒙古網絡協同制造云平臺與135家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實現了加工制造領域的數字化協同設計、制造、服務等應用。該平臺匯合了“機床數字化改造升級”、“數控機床設備智能聯網”、“構建開放共享的協同設計與協同制造平臺”等系列工程,整合收錄高精尖設備信息量728臺套,零件、產品模型、圖紙、設計方案6萬多條,錫林郭勒盟新絲綢之路?草原畜牧業創新品牌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了該盟特色電商平臺、企業視頻體驗、熱銷產品和品牌展示、電商銷售統計等諸多板塊,目前已匯聚企業100多家、特色農畜產品2000多件。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預警監測平臺已實現對全區50家重點行業、企業、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監測預警。集中開展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公共服務試點企業10家,取得了示范效果。
“互聯網+工業”不僅是一次創新的機會,更是一次創業的機遇。由自治區中小企業局創建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為全區“雙創”工作填添了無限生機。該平臺為全區中小微企業提供政策解讀、法律咨詢、創業、市場開拓、投融資等“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已基本實現了“1+14+n”三級互聯互通。全區現有25個公共服務平臺累計服務企業1.3萬家(次),服務人數15萬人(次),組織各類活動約2000多項,滿意率達到95%以上。
“十三五”工業大數據將成大氣候
“互聯網+工業”已成長為未來經濟、社會運行的引擎和助推器,它引發了一場技術和產業革命,使得互聯網技術與物理世界的聯系和融合空前,讓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無縫對接,由此衍生出層出不窮的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
面對“互聯網+工業”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區已有所備戰,確立了“十三五”期間全區發展工業大數據的宏偉目標——到2020年,創建智能工廠50座,智慧園區10個;“兩化融合”取得成果。2020年,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生產裝備數字化程度大幅提高。
為此,我區要進一步促進工業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依托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稀土、煤炭、電力、裝備等一批特色行業大數據平臺,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3D打印技術、個性化定制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產業鏈各環節的運用,大力發展制造業網絡化和智慧化。
要重點發展乳業大數據。在呼和浩特市已經建成的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基礎上,整合政企民三方數據資源,實現乳業數據聚合、打通和應用,形成“多方參與,各方共贏”的局面。以伊利集團獲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為契機,在對公司500多萬個銷售終端、10億級消費者和眾多合作伙伴信息大數據分析基礎上,全力打造中國乳業的智能化樣板工程,深化提升乳業大數據應用。
要重點發展能源產業大數據。充分發揮內蒙古自治區發電裝機容量全國第一和電網管理體制的優勢,以電網安全運行、預測信息發布、場站運檢維修為重點,利用大數據對容量、電量、交易、電價、安全等信息進行采集和關聯分析,發展智慧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進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革命。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我區被列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大好機遇下,相信在“互聯網+工業”的催化下,“兩化融合”必將漸行漸遠,進而推動工業智能制造形成爎原之勢?。ɡ钣捞遥?/FONT>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