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內蒙古: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拓寬發展新路子
              發布日期:2016/11/28 10:21:12
              查看次數:
              【字體:

                  在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提出要牢牢守住三條底線。

               

                  守住發展底線,就是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決不能讓經濟增長滑出底線。守住生態底線,就是堅持美麗與發展雙贏,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守住民生底線,就是堅持富民優先,決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三條底線”的提出,引發自治區黨代表的熱烈討論。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旗委書記周金樁說,去年成立的錫林郭勒盟生態保護委員會干了件大事,叫停了兩個計劃在紅線內搞開發的礦產項目?!叭绻@兩個項目達產,每年可為當地創四五億元的財政收入,對于貧困地區來說,數目不小啊。但是,這種事堅決不能再干了!”

               

                  加快全方位改革開放和轉型升級 實現經濟實力新跨越

               

                  今年10月以來,自治區主要領導帶隊上北京做大數據產業發展推介,下廣州談項目合作,到香港招商引資……一系列務實的舉動,提振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信心,激發了創業熱情。橫跨“三北”、外接俄蒙的內蒙古,開放條件卓越。近年來,內蒙古致力于“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擁有資源但不依賴資源,內蒙古下決心減少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集中精力抓創新驅動、改革推動、開放帶動、項目拉動,著力推動體制機制轉型、產業結構轉型、資本結構轉型,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西部前列。從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到大數據、云計算,從發展生物制藥到全域旅游,從建立“雙創”示范基地到謀劃國家級開發區,一項項打造新引擎、實現新突破、建設新支撐的重大部署密集出臺,一條效益更好、質量更高、結構更優、后勁更足的發展新路子正在徐徐鋪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環境質量新改善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標牌,也是內蒙古的潛力和價值。

               

                  近年來,內蒙古推出了加快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三項重大改革,在赤峰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和錫林郭勒盟、興安盟進行試點,探索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跨區域水權交易制度……一項項舉措出臺,一個個試點推出,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

               

                  阿拉善盟是我國沙漠、荒漠主要分布區,烏蘭布和、巴丹吉林、騰格里三大沙漠橫貫全盟境內,適宜人類生產生活面積僅占6%。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阿拉善盟相繼啟動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三北”重點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項目,草原退化、沙化現象得到遏制,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

               

                  郭新軍是阿左旗吉蘭泰鎮土生土長的牧民,政府實施禁牧政策后,他賣掉了300多只羊、70多峰駱駝,一門心思地種起了梭梭。他說:“保護環境,政府下了這么大的決心,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牧民,更得承擔起責任,為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啊?!?/FONT>

               

                  打贏脫貧攻堅戰 實現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財政收入增速回落,但內蒙古對民生投入力度卻逆勢而增。前三季度,民生財政支出增長10.1%,占一半公共預算支出的62.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經濟增幅,今年將分別超過3.3萬元和1.1萬元,未來5年城鄉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80萬貧困人口,內蒙古把脫貧攻堅列為頭號民生工程,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創新扶貧體制機制,加大對口幫扶、定點幫扶力度,因戶因人施策,提高脫貧成效,今年內可實現21萬人穩定脫貧,12個區貧旗縣摘帽。

               

                  首府呼和浩特市向群眾立下軍令狀:在自治區率先脫貧,鑄就一座共享發展的美麗幸福城。戴了幾十年貧困帽子的清水河縣,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農民只能靠天吃飯。如今,在易地搬遷、土地流轉、產業帶動、對口幫扶下,全縣已有一半貧困人口脫貧。前不久,一間房村村民齊元寶住進了互助幸福院,“我都80歲了,從來沒有想過可以住上新房子,喝上自來水,咱趕上了好政策!”

               

                  在改善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內蒙古還注意保護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創新機制推動草原文化繁榮發展,守護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