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將牢固樹立“一般就是生存,一流才是發展”的理念,加快任務細化、加快謀劃調度、加大責任落實,繼續發揮機制體制優勢,擴大開放、引領旗縣、服務東北,全力打造全市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創新發展示范區。
跳出傳統旗縣的思維,創新完善發展機制和管理運行機制,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實施開發區“三定”改革,實行大部制管理,推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重大項目特事特辦、綠色審批,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出臺《開發區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設立開發區產業引導基金1億元,重點支持企業重點實驗室和技術研發中心建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對新城區大型商超、專業市場予以運營補貼,盤活中央商務區發展電子商務和養老產業,擴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重組開發區建設集團獨立進行融資,爭取設立轉續貸基金,下大力氣解決土地、環保等歷史遺留問題。實施“對外開放引領工程”,深度融入東北經濟區產業分工、要素配置、交通物流網絡、市場體系,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方面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打造融入東北的政策洼地。立足現代煤化工、蒙醫藥、大數據、高端商貿物流等優勢產業進行補鏈、強鏈招商,發揮智慧大廈、科技大市場等創新平臺優勢,重點承接北京科技研發、教育資源外溢輻射。通過開放挖掘整合資源、實現資本引入、承接產業轉移,內引外聯,打造蒙東地區的物流節點、商貿集聚區、資金流結算中心。
突出中心城區生態和服務功能,實施“三高一新”發展戰略,全力做大三產、做強二產、做優一產,打造高端產業和服務業集聚區。主動把握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重大節點,做深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因企施策,加快推進奇瑞房車基地、英諾泰羧甲基纖維素鈉、巴圖汗采暖設備等項目投產達效,全面推進修正藥業系列項目、隆圣峰天然氣二期、萬力綠色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重點項目4月份開復工建設;策劃儲備卓達產業新城、江西君鑫貴金屬等一批項目,全年計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5個,到位資金80億元。加大園區基礎設施投入,通過社會化融資模式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和既有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盤活閑置廠房和土地,促進產業集中集聚發展。堅持“一園兩翼”發展格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轉變,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性價比轉變。盤活綜合物流園區,引進培育大型物流企業,發展煤炭、糧食、農資、工業品、百貨、冷鏈等特色物流,把樞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大實施紅星美凱龍、王府井商場等高端專業市場項目,推動電子商務全業態發展,啟動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設。
以打造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彰顯文化、智能高效、安全便利的基礎設施體系。扎實開展“雙城同創”工作,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統籌推進水電氣暖等管網改造。補足新城區短板,實現開發區實驗小學9月份招生,引進民大新校區、內蒙古蒙醫藥大學等優質教育資源,配合建設市醫院新院、蒙醫中心醫院等重點項目,做到主城區集約高效、優勢互補、共贏發展。推進智慧新城區建設,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運用,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工作,逐步構建集基礎設施、政府服務、城市治理、產業經濟于一體的智慧城市體系。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長效機制,調動群眾共建共管的積極性。把鞏固好村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與推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特色種植和設施農業,打造綠色品牌,大力發展主城區“菜籃子”。
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自覺把開發區的工作放在全市的大局中來認識、來定位,以奮發昂揚的精神狀態、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把今年的經濟工作抓在手上、謀在細處、干在實處。深刻汲取教訓、化危為機、振奮精神,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練就過硬的“幾把刷子”,不斷增強干事創業能力、服務群眾能力、支持企業能力、適應新常態能力,專業素養和領導能力。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