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內蒙古:產業新布局的大時代來了
              發布日期:2014/8/8 17:51:22
              查看次數:
              【字體:

              【亮麗風景線· 深度】產業新布局的大時代來了

              在經濟放緩的低迷期,再沒有比這樣的爆點更加提振士氣:“自去年以來,國家累計核準和發放的重大能源、化工項目路條有40個。”

               這些投資在5000億元以上的項目,有不少是國內同行業的“腕兒”級先鋒。

                也因此,讓我區在新—輪的產業布局中,把煤電基地、清潔能源、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光伏及云計算等產業悉數擺在了A角的位置。

                它們有—個共同的熱詞:“新型”或“新興”。

                在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我區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生動實踐中,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場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局已然發生。

              內蒙古已從西煤東運到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變成“西數東換”。

                從輸出能源基地變為輸出智慧中心,內蒙古正在走向信息產業和科技創新的前沿。

              這是—個輸出能源的基地

              1.示范煤制油氣

              離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一度出現故障致停產已過去幾個月,壓在張明心中的那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6月的一天,身為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的他,面對媒體輕松宣布:“煤制氣問題已解決,現已向北京供氣2億立方米?!?/P>

              換句話說,北京每天用氣量的三分之一來自赤峰

              大唐克旗煤制氣是國內首批煤制氣示范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個進入商業化運營的,這使它始終處于輿論關注的風口浪尖,張明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他選擇了坦蕩面對:“我們愿意把這個示范項目建成一個透明的項目,及時和大家分享經驗和教訓?!?/P>

              張明說得極為真誠,因為他知道,在他們身后,還有5個煤制氣項目即將上馬。280億立方米的煤制氣,200萬噸煤制油,223億元的投資,他太清楚這個規模的分量和意義。

              此時,受大唐克旗煤制氣示范成功的激勵,準格爾煤制氣工業園區內,3個年產12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正在積極備戰下半年的開工。

              2017年產出的120億立方米天然氣就要直供天津、河北,并為北京天然氣供應提供安全保障。

              項目承建方之一的北京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東,對這組現國內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煤制氣項目組自信滿滿:“它的技術將是世界上最領先的,環保水平是有示范性的,經濟效益、綜合效益是有典范性的,它也將成為內蒙古的一張產業名片?!?/P>

              國內能源行業一些研究員普遍認為:已投建或即將開工的這8大煤制油氣項目,使內蒙古有望成為國內煤制油氣項目發展的先行者。

               2.光熱產業來襲

              韓培剛博士一下飛機,就被包頭明媚的陽光晃得睜不開眼。在香港、深圳呆了十幾天,被連綿的陰雨天搞得多少有些陰沉的心情,頓時變得開朗起來。

              韓培剛是個地道的海歸,是包頭稀土高新區三年前引進的高端人才。他創立了內蒙古圣和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長、首席科學家。

              “我是沖著包頭的陽光來的?!彼麕淼捻椖拷刑柲芄鉄岚l電,在國際上是比光伏發電更新的一項技術,被國際能源署稱為“解決全球能源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項目一落地,就被列入科技部重大專項。

              韓培剛深入了解過光然發電的潛力,據國際上評估,到2015年太陽能將占到新能源產業的30%,他希望內蒙古能搶占先機。所以盡快實現這一項目的產業化,成了他近期四方游說的重點。

              他的理想,在阿拉善廣袤的大漠戈壁成了現實。

              7月的似火驕陽中,記者在占地27平方公里的三花綠色太陽城內,見到了壯觀的一幕———

              8套巨大的聚光碟整齊地聳立在烏蘭布和沙漠中,折射著耀眼的光芒。

              這是浙江三花控股集團自創立以來,在我區栽下的“最大一朵花”———投資320億,采用與以色列合作開發的全球首個碟式太陽能發電技術,建設的國內首家太陽城。

              開工兩年,首期太陽能發電技術產業化應用示范基地已建成,到三期將建成百萬千瓦級光熱發電基地及配套的裝備制造基地。

              “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90億千瓦時,源源不斷地向華北乃至全國輸送綠色清潔電力。”三華集團子公司———內蒙古太清光熱能源公司總經理助理梁衛平介紹說。

              按三花集團董事長張道才的的設想:“此番在內蒙古大規模建設太陽能聚光塔,就是要加快推進太陽能熱電技術的產業化步伐。并通過技術研發,做到與火電相當水平。”

              這與韓培剛的想法不謀而合。

              3.霧霾提速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時限

              今年5月,我區再出頭條性新聞:4條特高壓送電通道項目獲批,外送電力3100萬千瓦。

              能源項目頻頻獲批的背后,是霧霾圍城的壓力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需求。

              燃煤被指霧霾的“禍首”,于是乎這些項目無一例外都有一個資源轉化、消減燃煤的精確數據。

              5個煤制氣、4條特高壓送電通道項目分別可減少原煤外運量1.2億噸和1.4億噸,降低PM2.5排放濃度分別為2.5%———3.5%和3%———4%。

              三花太陽城項目,每年可節省標煤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0萬噸。

              而且所有項目建設期限都指向2017年。這使“建設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進入了倒計時。

              結束煤炭市場黃金十年后,我區擺脫煤炭傳統產業的束縛,實現轉型的機會來了。

              這是—個輸出智慧的中心

              4.“云都”一夜成名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突然成了中國云計算產業的中心,匯聚了440億元的云計算“熱錢”,一夜爆紅讓和林格爾縣至今恍若夢中。

              中國電信來了。僅一年時間,4座數據機樓已投入使用,吸引了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搜狗、騰訊的入駐。建成了亞洲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

              僅一街之隔,中國移動來了?,F正在酷暑中緊張施工,明年主體部分就要完工。

              和林格爾還只是呼和浩特云計算布局中的一個區域塊。

              在城市東北方向的鴻盛工業園區,中國聯通也來了。目前已建成一個機房樓,淘寶、聚友、藍汛已入駐。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不約而同的選擇,在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看來:“云存儲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必須建在低電價和散熱好的地區,才能大幅降低成本,呼和浩特具備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P>

              為此,兩年前,他把寬帶資本在云計算領域的一次最大規模投資,落在了呼和浩特。

              這也讓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對呼和浩特的云計算基地充滿期待:在電信“4+2”云計算數據中心布局中,呼和浩特是北方的核心。

              “3—5年后我們要把它打造成中國最大的云服務基地和亞太最大的互聯網數據匯聚地?!彼f。

              眾商家搶灘呼和浩特云計算產業,讓這個草原乳都變身于“云都”。在呼和浩特規劃的40平方公里的云計算產業基地上,25平方公里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已達700億元。初步形成云計算區域中心格局。

              呼和浩特市長秦義宣稱:“所有項目建成后,呼和浩特將成為服務于全國的樞紐型云計算產業基地和數據儲備中心。”

              田溯寧更有想象力,也更加大膽:“未來10年,通過我們這代人的努力要讓呼和浩特變成云時代的底特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云計算產業鏈中心?!?/P>

              一切皆有可能。就在今年,呼和浩特被批準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5.“西數東換”時代來臨

              整個內蒙古發展云計算產業的熱情都被點燃。包頭、鄂爾多斯、赤峰相繼“試水”,大型數據中心正在加緊建設。

              目前,全區已開工建設云計算重點項目16個,總規模達1158億元,預計將來可形成200—300萬臺服務器的規模,成為亞洲規模較大的IDC數據中心。

              秦義說:“我區已從西煤東運到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變成‘西數東換’了。”

              從輸出能源基地變為輸出智慧中心,內蒙古正在走向信息產業和科技創新的前沿。

              7月13日,四川華訊中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文君在接受我區記者訪問時稱:“華訊在西北地區中心的建設,將首選內蒙古。”

              我區云計算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這是—個裝備制造的高地

              6.贏得海外訂單

              6月14日,是北重集團值得載入歷史史冊的一個日子。

              兩臺自主研發的EB2260掘進機,經過3個多月的生產、調試、安裝,終于裝車啟程發往老撾。

              這是北重煤礦機械掘進機首次打入國際市場。

              包頭裝備制造領域,這樣的喜事今年并非只有一件。

              3個月前,一機集團也剛剛拿到鐵路貨車出口非洲的訂單。1100輛出口埃塞俄比亞的鐵路貨車,總金額達7700萬美元。據透露,這是一機集團繼2006年鐵路貨車首次出口蘇丹以來的最大一筆海外訂單。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意味著包頭裝備制造開始逐步走向世界,樹立裝備制造業在國際上的新形象。

              而這與兩大集團企業緊隨國際國內前沿技術,加快自主研發速度,實現由技術跟隨向技術引領跨躍的戰略思維密不可分。

              5個月誕生4個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并填補國內空白的自主研發項目,讓北重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6月的最后一天,當北重工程機械制造公司總經理鄭德勝拿到上半年2000萬元訂單時,興奮地手微微顫抖:“在北重干了20多年了,這是我見過的數額最大的一份訂單。”

              2014年,北重迎來了一個產業復蘇的夏天。

              7.奇瑞的“野心”

              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奇瑞也同樣是這個夏天最火熱的一家汽車生產企業。

              平均兩分鐘下線一輛車的速度,讓每個生產環節咬合得嚴絲無縫。

              在繁忙的焊接車間,記者看到主焊線上的工序,全部在由電焊機器人擔綱。

              想當初,奇瑞轉戰鄂爾多斯,把這個遠離汽配產地、運輸成本大的三線城市作為第五大生產基地之一時,曾飽受質疑:是否另有所圖?

              現正式投產僅一年,奇瑞就讓傳言不攻自破。

              已建成年產20萬輛乘用車生產線,其零部件工業園已有26家供應商入駐,實現批量生產供貨,成為一個產業完整、功能完備的汽車工業基地。

              數據不會騙人。2013年,汽車年生產量已達到6萬輛,今年將達到8———10萬輛。

              同時,由于實施自主創新,從這里走出去的車輛不僅受到全國歡迎,而且還出口歐洲一些國家。

              甚至奇瑞有更大的雄心:在長遠規劃中,要把鄂爾多斯生產基地打造成國際一流的汽車及零部件與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來自鄂爾多斯市有關部門的測算顯示,隨著奇瑞汽車的批量生產,鄂爾多斯裝備制造業實現跨躍式增長。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增加值10.2億元,其中,汽車制造業貢獻率達到73.2%。

              8.后來居上的“重要增長極”

              最近,一條關于內蒙古的新聞在網上獲得了不俗的點擊率和轉發量。

              這就是自治區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它從稅收金融、財政支持、土地使用和資源配置、技術創新、市場推廣、發展環境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扶持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措施。

              業內人士揣測,這個政策支持的時機選擇,與“8337”發展思路提出以來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講話發表以來,裝備制造業的搶眼表現有關,與當前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等旺盛需求與和投資增長有關。

              來自發改委的消息稱,今年我區又有22個裝備制造項目投產,總投資703億元,可新增產值340億元,裝備制造業將成為我區重要增長極。

              在眾多產業群雄逐鹿的時代,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將演繹一場后來者居上的好戲。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