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9日,沙漠化土地恢復與持續利用國際研討會在通遼市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內蒙古大學、中國科協常委會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主辦,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內蒙古民族大學協辦,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通遼市人民政府承辦。研討會以沙化土地植被恢復、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為主題,旨在總結土地沙漠化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成果,提升研究與治理水平,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服務國家和區域土地沙漠化防治決策需求。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院士王志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院士孫鴻烈,中國科協常委會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主任、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副會長程東紅等出席開幕式;自治區黨委常委、通遼市委書記杜梓出席,自治區副主席白向群出席并致辭,自治區科技廳廳長李秉榮、副廳長楊劼及社會發展處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白向群副主席指出,近年來,自治區通過實施重大技術攻關,對沙漠化土地恢復與資源持續利用等進行了綜合研究,特別是在科爾沁沙地探索類型多樣的產業化治沙模式,通過一系列產業技術支持,逐步形成集種養加產供銷為一體的產業鏈,促進生態系統良性發展。目前,內蒙古沙漠化土地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5.5%,治理難度依然很大,需要進一步優化、提升創新服務水平,為建立完整的基礎研究、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科技創新鏈搭建平臺、完善創新功能;進一步加強國際國內科技合作,積極參與重大科技合作計劃,鼓勵學習引進國內外先進實用技術,強化技術培訓、專題研究等多種合作交流,分享新經驗和新技術,攻克自治區沙漠化防治的難題;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與優勢科研單位合作,鼓勵企業設立科技創新計劃、建立創新平臺、組織攻關團隊,鼓勵生態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沙漠化治理。
此次研討會為期兩天,共有223人參會,匯聚了來自日本、韓國、以色列、美國等國的學者、科學家,分享了中外沙漠化土地防治、沙產業發展的先進科學理念與技術成果,交流新經驗和新技術,展示了我區生態建設及沙產業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