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7日,由通遼市科技局組織,通遼市農牧業局、通遼市農業科學院和開魯縣農業局5位玉米專家,對“畦灌玉米寬行少耕高產高效種植模式”試驗示范田和生產田進行實地測產。測產結果表明,在具有代表性的5個項目實施區的9塊試驗示范田和生產田中,寬行少耕種植模式玉米平均單產為1003.08公斤/畝,較對照常規高產田增產96.48公斤/畝,平均增產率為10.6%。其中,單產最高的項目田畝產量達1134.77公斤。
“畦灌玉米寬行少耕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是在總結群眾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大量的田間試驗和技術創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種植模式。該成果由我校農學院與通遼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合作完成,成果研發得到了市校合作項目的經費支持,項目負責人為楊恒山教授。該模式具有改善增密群體的通風透光、 輕簡田間作業難度或環節、提高氮素養分利用效率、有利于前期保苗和后期籽粒脫水等優點。
項目組在開魯鎮、小街基鎮、義和塔拉蘇木等地推廣面積6000余畝。粗略估算,該項技術通過增產和節本兩條途徑為種植戶總增收150余萬元?!捌韫嘤衩讓捫猩俑弋a高效種植模式”的研制成功,為進一步提升通遼市玉米生產科技水平、實現增產增收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寬行少耕模式之穗部性狀
楊恒山教授向測產專家組介紹我校寬行少耕試驗地情況
我校試驗地測產現場
專家組與課題組成員在開魯示范地合影留念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