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北京市科委與北京銀行聯合舉辦了“市科委與北京銀行全面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循環貸產品發布會”,北京銀行將在四年內為北京市科技企業提供1000億元人民幣意向授信,這是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重大專項實施計劃的一項重大舉措。會上,市科委閆傲霜主任強調,市委市政府結合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從科技和創新內涵來看,創新天然就有經濟功能,科技創新中心本身就有金融和經濟內涵,核心是創新型經濟,其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要素。近年來,市科委通過實施無償資助、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股權投資、資本金注入等多種舉措,打造“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探索出一條符合首都特色的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助力企業發展的科技金融工作模式:一是與人行營管部聯合實施“風險備償金”政策,建立了首都科技信貸的新型工作平臺。通過多方協同組織體系的構建和風險備償資金池的建設,引導銀行、擔保公司等科技信貸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四年多來,效果不斷顯現:首先是科技信貸的組織體系發生重大變化,形成了多部門共同推進科技金融、信息數據共享、聯合舉辦業務培訓的工作格局。其次是政策導向和工作機制發生轉變,“風險備償金”政策從以前重點支持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的出發點,變為以增強金融機構加大企業創新創業投入的信心為導向,有效地調動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降低了風險預期??萍冀鹑跈C構和科技服務機構的工作主動性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使服務環境不斷優化。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市中資銀行高新技術產業貸款余額27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2.3%,1-7月累計發放貸款2179億元,同比增長109%。二是搭建“首都科技大數據信息金融共享平臺”,暢通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之間的信息渠道。今年4月,市科委啟動建設首都科技大數據平臺,提出從開放政府科技數據資源開始,圍繞數據活起來、信息連起來、成果用起來,吸引全社會參與,實現公眾的需求與創新主體的互動。其中,“首都科技大數據信息金融共享平臺”,率先向社會公開了近年來形成的科技數據資源。北京銀行、建設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企業等提出了依托“首都科技大數據”金融增值服務方案,完善投融資服務。市科委還通過搭建互聯網信息工作平臺,構建了一體化的融資服務工作流轉體系。近百家企業已實現線上融資申請與流轉,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科技企業的行政審批結果的公示與查詢。三是組建新型科技成果轉化投資載體,探索和推廣“前孵化”綜合服務模式。市科委在引導社會資金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創投基金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幾年來陸續成立了農業投資基金、“航天科工軍民融合成果轉化創投基金”、“崇德生物創投基金”等。2013年,積極推動北京科技發展集團公司組建運營,努力打造從“原始創新”、“知識產權”到成果應用的“前孵化”新型服務平臺。以此為抓手,有效整合首都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運用市場機制盤活資產,發揮財政資金對于銀行信貸、產業投資的引導放大作用,形成從“人才、技術”到“科技型企業”成長發展的專業化、職業化培育鏈條。目前擬合作共建基金9支,基金總規模超過20億元。今年4月市政府發布實施了《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行動計劃”遴選若干重大戰略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作為重大專項,遵循開放式、滾動式的原則,分批次啟動實施兩類重大專項。第一類專項著力以技術創新支撐解決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培育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例如:首都藍天行動、首都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重大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等。第二類專項著力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高端發展。如: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突破及產業發展專項、數字化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培育專項、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專項等。在實施十二個重大專項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改革科技創新的組織方式,其中在“行動計劃”的政策保障措施第一條就是完善投融資政策,健全多元化投入體系。近年來,市科委與北京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共同推動了“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共同探索推出了財政資金與銀行資本配套“科技貸”等產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次市科委與北京銀行再次合作,北京銀行為我市科技企業提供1000億授信額度,并且推出創新小微貸款服務,切實降低融資成本等六項工作舉措。同時市科委與北京銀行共同推出了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續貸業務的“循環貸”產品,該產品是面向流動資金貸款到期后仍有資金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專門研發設計的貸款產品,可有效緩解小微企業由于貸款期限與經營周期不匹配,帶來的貸款到期正常還款資金壓力,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真正實現符合一定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到期后可無需先還后貸。該產品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核心更是金融產品匹配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對資金中長期的需求。該產品正是市科委與北京銀行為了滿足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推出的創新產品。下一步工作中,市科委將繼續發揮“風險備償金”的政策優勢、完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分領域、點對點配套做好重大專項實施的投融資服務。同時建立面向全國的新技術新產品(服務)采購平臺,探索“首購首用”風險補償機制,深入開展“前孵化”的投資探索。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