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霍林郭勒市完成礦山生態治理1.88萬畝
              發布日期:2014/10/23 10:24:09
              查看次數:
              【字體:

               

                  天空湛藍,林木染金;人工湖畔波光瀲滟,牛羊成群悠然覓食。深秋時節,記者在霍林郭勒市古城露天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礦山生態復墾區看到,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區,如今已成為空氣清新、風光旖旎的風景旅游區。 

                作為一個因煤而起、緣煤而興的現代化工業城市,霍林郭勒在采掘煤炭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慘痛的地質環境代價。據統計,建礦

               

                30多年來,該市累計采煤1.5億噸,排土量達5億余立方米。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市區和礦區已相連在一起,形成了“城中礦”的獨特現狀。礦山粉塵和水土流失,已成為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該市一直致力于礦山復墾工作,自1993年開始,先后實施“一退三還”“礦山地質治理”等7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本著“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要求礦山企業采用生物與工程相結合,喬、灌、草、花相結合等措施,將礦山生產區建設成為全新的林、草、礦三位一體的復合生態系統。

               

                通過治理,該市礦山企業基本走上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軌道,初步構建起林、草、礦復合生態系統基本框架。截至目前,該市共完成礦山治理1.88萬畝,樹木成活率達90%以上,實現了開一個礦、造一片林、留一片綠的目標。

               

                為保證生態環境建設的可持續開展,該市還創新思維、明確思路,依托造綠、造地、造園、造城4項工程,將生態環境建設與土地整理、城鎮化建設、工業園區建設、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和建立礦山治理長效機制緊密結合起來,綜合編制了《霍林郭勒市20142016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方案》,以申請專項資金、企業自籌、市場化運作、本級財政匹配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10億元,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的投資與治理力度。據統計,僅今年,該市就完成礦山復墾2700畝,地質環境治理9200畝,植樹造林1500畝。(記者郭洪申 通訊員張健)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