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在北京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廣場調研時強調
加快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讓更多優質特色食品端上首都百姓餐桌
12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在自治區副主席王玉明,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發改委主任梁鐵城的陪同下,專程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廣場進行調研指導。王君強調,要加快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直銷配送等現代營銷手段,全方位、多形式宣傳、展示、推介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讓更多優質特色農畜產品走進首都、走向全國。
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廣場地處北京東三環黃金地段,營業面積超10000平方米。該廣場主要展示和銷售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名優特農畜產品,匯集了來自我區近100家國家級、自治區級、盟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品,已上架的有12大品類、600個品牌、上萬種產品,深受首都廣大消費者的歡迎與青睞。
王君、巴特爾等自治區領導邊走邊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生鮮肉區、乳制品區、果蔬區、林下產品區、電子商務區等展位,對該廣場采取“上網訂單與實體店體驗+傳統銷售+網上商城+博覽會” “四位一體”的經營模式予以充分肯定。在烏蘭察布神舟杜蒙牧業、錫林郭勒盟達爾汗肉業、巴彥淖爾黃金緯度食品等展位,王君詳細了解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監管和追溯體系建設等情況,與入駐客商親切交談。他要求企業牢固樹立“食品安全大于天”的理念,堅持把產品質量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構建全過程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和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千方百計把內蒙古有機、綠色、無公害、原生態農畜產品輸送到北京市場。
在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赤峰市、興安盟、通遼市和包頭市展廳,看到琳瑯滿目、優質新鮮的各種雜糧、果蔬、水產品和林下特產,王君非常高興。他說,內蒙古綠色資源豐富,要堅持從資源稟賦出發,努力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廉”的獨特優勢,不斷增加產品種類,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伊利乳業、鄂爾多斯高原杏仁露和阿拉善沙漠王絨毛有限公司、烏海漢森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展位,王君認真傾聽乳業、絨毛、釀酒等產業發展情況介紹,不時詢問產品開發、市場銷售等情況,要求展銷產品的定位既要面向高端客戶,又要滿足大眾客戶,以大品牌帶動小品牌,形成規?;?、集群化的宣傳和展示效應。
在廣場的辦公區,當得知該廣場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已在京東、天貓等知名電商網站開設分店取得良好經濟效益時,王君鼓勵他們必須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直銷配送等現代營銷手段,利用各種方式宣傳、展示和推介內蒙古的綠色農畜產品,不斷提高我區優質特色綠色農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調研中,王君強調,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是推動我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穩定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近兩年,我區農畜產品規模化、集群化生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批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優質特色產品相繼走出內蒙古、走上大市場,既豐富了市場供應,有帶動了農牧民增收致富。下一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繼續推動生產向優質化、特色化、產業化方向邁進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產品的宣傳、推介、營銷力度,切實讓好東西賣個好價錢、老百姓有個好收益。要依托我區毗鄰首都的區位優勢,精心策劃宣傳和營銷方案,盡快讓北京地區千千萬萬的消費者熟知和認可“生態內蒙古、綠色好產品”。要運用電視、報紙、網絡和博覽會、展銷會等多種宣傳、推介形式,充分展示我區農畜產品的質量、功效和特色,真正讓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深入人心、不斷提升。要完善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流通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加快建設農畜產品進京的綠色通道,切實讓內蒙古各地的優質綠色好產品安全便捷地進入首都市場、端上百姓餐桌。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