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我市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迎來大豐收
              發布日期:2014/12/22 8:45:12
              查看次數:
              【字體:
              每畝平均增產250公斤 4年累計增產39億公斤
              我市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迎來大豐收

              本報訊(記者 陰文娟)自2011年我市啟動建設800萬畝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以來,全市共建設651.17萬畝糧食功能區,經專家測產,較建設前每畝平均增產250公斤,四年累計增產39億公斤。今年在“伏旱”、“秋吊”十分嚴重的情況下,全市玉米單產水平有增無減,創歷史新高。2014年,我市新建糧食功能區170.1萬畝,總增產4億公斤左右,為農民持續增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節水效果明顯。堅持渠系節水和田間節水相結合,大力推廣膜下滴灌和低壓管灌節水灌溉模式,實行功能區節水設施全覆蓋,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2014年,集中連片膜下滴灌面積127.6萬畝,標準管灌面積523.57萬畝。加大糧食功能區的節水改造和壓減機電井的力度,使管灌地塊單井控制面積調整到150-200畝,玉米一個生育周期每畝用水量減少到300立方米以下,膜下滴灌地塊單井控制面積調整到180-330畝,玉米一個生育周期每畝用水量減少至120立方米以下,每塊地的澆灌時間也由原來的15天左右每遍縮短至5-7天。通過現有節水農業設施,節水效率達到35%-50%。今年,科爾沁區、開魯縣、科左中旗三個10萬畝集中連片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區內的玉米雖然因旱情相比往年增加了2-3次澆灌,畝成本增加20-30元,但是由于滴灌節水技術的應用,并未出現澆不起、澆不上的問題,而且在保持墑好苗壯的同時農業用水總量比往年減少一半以上。在干旱面前真正發揮了節水抗災、穩產增效的作用,省水、省工、省肥、省地、省電、增產、增效的綜合效果充分顯現。

              技術配套應用發揮作用。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全面推廣增加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粗放施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改勻壟種植為大小壟種植“一增四改”技術,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獲、統一秸稈還田和統一機耕“八個統一”的管理模式,推動良種覆蓋、測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統防統治、機耕機播“四項關鍵技術”到位率100%,在膜下滴灌種植地塊全面推廣水肥一體化模式,綜合應用玉米大小壟種植專用播種機、播種覆膜一體機、中耕深松施肥機、玉米收割機等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從整地播種、中耕施肥、秋季收獲到秸稈利用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全方位集成推廣應用優良品種和關鍵配套技術,真正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的有機結合,極大地提高了科學種糧水平。

              規模化經營提高綜合生產效率。建設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推動了生產要素和惠農資金的整合,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涌現出了一大批種糧大戶和能人組建的種植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高效節水技術、現代實用技術、新型裝備機械的綜合應用,有效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其中膜下滴灌項目區人工管理定額由每人25畝提高到每人200畝,更多的農民把手中的耕地流轉出去,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外出務工、自主創業等方式實現多渠道增收。

              落實行動計劃 發展現代農牧業(之一)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