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煤”身上的鄂爾多斯,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
鄂爾多斯上海廟經濟開發區榆樹井煤礦黨委副書記翟健飛很難想到有這么一天:曾經靠“賣煤”就吃穿不愁的日子竟一去不復返。
翟健飛說:“3個采煤區都撤了,現在生產一噸就賠一百多塊錢,把生產都停了。去年實際虧損5個億,今年我們不出煤,虧損2億4?!?/FONT>
來自煤的稅收曾經占據鄂爾多斯市全部稅收的半壁江山還多,據鄂爾多斯市煤炭局的一位負責人計算,年產6億噸煤炭的鄂爾多斯,今年僅煤炭的收益就損失600億元。
同樣的困難在產煤大省內蒙古的其他地方同樣面臨。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發改委主任梁鐵城說:“能源是我們整個產業的頂梁柱,好的時候一片輝煌,一旦遇到困難,全局受制。我們就是通過調整,來實現它結構的合理?!?/SPAN>
從2013年起,中央和內蒙古自治區投入12億元高調推動內蒙古的煤炭資源產業轉型升級,組織編制清潔能源基地、現代煤化工基地等11個專項規劃,推進資源型產業向高技術化、集聚化、生態化發展。2014年內蒙古上半年經濟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9.2%,傳統產業的相對比重在下降,而高新技術業增加值增長迅速。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