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自治區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要強化創新驅動,激發醫藥產業發展活力,努力實現產業中高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方案》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內蒙古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目標。即:到2020年,醫藥產業(包括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主營業務收入超過9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打造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蒙醫藥產業基地,建成3個以上國家級、30個自治區級創新平臺,培育5個以上營業收入超10億元和50個以上營業收入超億元的醫藥企業集團,打造20個以上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醫藥大品種。
《方案》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內蒙古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重點任務。涉及科技創新工作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醫藥協同創新體系,發揮內蒙古蒙醫蒙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用,依托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及附屬醫院、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內蒙古盛唐國際蒙醫藥研究院、天奇中蒙藥丸劑關鍵技術及工藝國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和現代制藥自動化控制技術集成應用研究院等機構,建設國際一流的蒙醫藥臨床研究基地、科研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國際合作基地。加強原研藥、首仿藥、蒙藥、中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扶持建設一批技術研發、產業化、安全評價、臨床評價等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培育擁有特色技術、高端人才的創新型中小醫藥企業。
二是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突破一批新藥創制研發的關鍵核心技術,積極推進癌癥、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靶向藥物、血液替代品等新型藥品研發生產,加快抗心力衰竭藥物、抗腫瘤藥物和抗心血栓藥物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強治療自身免疫疾病、遺傳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基因重組蛋白類藥物及抗體藥物研制,開發控釋、緩釋、靶向、透皮、粘膜給藥等各類新型制劑。在心腦血管、胃腸、抗病毒、免疫系統、婦女兒童用藥及其他慢性病、疑難雜癥等蒙醫藥中醫藥優勢治療領域,推動經典名方二次開發及應用,研制一批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清晰的蒙藥中藥院內制劑及創新藥產品。開展干細胞工程系列產品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干細胞生命科技產業化基地建設。
三是推進蒙醫藥中醫藥現代化。開展蒙藥中藥及其臨床應用技術標準研究,加強蒙藥材中藥材種植(養殖)培育技術標準制定,建立道地蒙藥材中藥材標準體系,加強培育蒙中醫藥領域地理標準保護產品。開展蒙藥材中藥材良種繁育和現代種植(養殖)、生產技術推廣,在適宜地區建設規范化種植(養殖)、規?;庸ひ惑w化基地。加快建立蒙藥材中藥材資源動態監測體系,蒙藥材中藥材資源監測站點和技術信息服務網絡覆蓋80%以上的旗縣級以上蒙藥材中藥材產區。加快自治區中醫藥研究所省級蒙藥材中藥材質量監測技術服務中心建設,規范蒙藥中藥生產、加工、流通和使用。加強蒙藥材中藥材、蒙藥中藥追溯體系建設。開發現代蒙藥中藥提取純化技術,研發符合蒙藥中藥特點的粘膜給藥等制劑技術,推動質量控制、自動化、在線監測和檢驗等技術在蒙藥中藥生產中的應用。加強蒙醫藥理論研究,推動蒙藥系統開發。加強蒙醫中醫醫院制劑能力和院內制劑室標準化建設。提高蒙醫藥醫療機構制劑水平,放大醫改惠民效果,創制具有資源特色和療效優勢的新品種,支持具有獨特療效的蒙藥制劑品種進行新藥臨床前期研究開發及申請藥品臨床試驗批件。支持開展蒙藥復方制劑藥效學評價研究工作,改進200個傳統蒙藥復方制劑提取、制備工藝,達到高效、安全、質量可控的目的,建立合理的質量標準,建立質量控制規范,驗證傳統蒙藥復方制劑的臨床療效,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提供依據。
四是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建立科學有效的質量標準和控制方法,推廣應用先進質量控制技術,改進產品設計,優化工藝路線,完善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有效提升藥品質量。加快化學藥雜質、溶解性能、溶劑殘留和藥物晶型等控制技術開發應用,提高產品純度和穩定性。加強生物活性、等效性、利用度等生物藥性能研究,增強發酵和細胞培養等生物學過程易變性控制能力,著力提高疫苗等生物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加大蒙藥中藥等傳統醫藥產品基礎研究,探索建立適應現代新藥研究開發規程新模式,積極采用先進提取、分離技術,提高助溶劑質量穩定性,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五是實施綠色改造升級。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進傳統生產工藝,大力推廣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等生物替代技術,積極采用生物發酵方法生產藥用活性物質。開發生物轉化、高效提取純化、高產低耗菌種應用等清潔生產技術,重點加強聯邦制藥(內蒙古)、常盛制藥、齊魯制藥、阜豐集團、北方藥業、赤峰制藥集團等發酵類大宗原料藥生產企業污染防治。加快推廣無毒無害原材料,在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等地建設綠色示范工廠和示范循環經濟園區,推動原料互供、資源共享,加強副產物循環利用、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污染物綜合治理。嚴格資源利用管理,實施能量系統優化工程,推廣節能節水節地技術裝備,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加強高值醫用耗材回收利用管理,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加強環境風險管控,排查治理環境安全隱患,防止發生突發環境事件。
六是深化國內科技合作。積極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北等醫藥企業較為集中地區以多種方式開展合作,組建跨區域技術創新聯盟,設立研發中心、產業“孵化園”等,承接一批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
七是建設智能示范工廠。開展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示范,加快人工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等技術裝備在醫藥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發揮我區云計算、大數據發展優勢,構建醫藥產品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眾包設計、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生產模式。加快醫療器械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推動可穿戴、便攜式等移動醫療和輔助器具產品以及生物三維打印技術、數字芯片等新技術的應用。
八是加大創新產品推廣力度。積極爭取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支持核磁共振儀、數字化X光機等高端醫療器械推廣應用。鼓勵醫藥企業與大型醫院合作建設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示范應用基地、培訓中心,形成示范應用—臨床評價—技術創新—輻射推廣的良性循環。開展蒙醫藥古籍文獻搶救性發掘、民間醫藥知識和用藥經驗的調查收集整理,對古典名方蒙藥復方制劑進行遴選,爭取列入國家來源于古代經典名方復方制劑(蒙藥部分)目錄,建立蒙藥秘方和驗方的挖掘整理、研究鑒定、專利申報等服務機制和有償使用制度。
九是深化審評審批改革。加強技術審評協作能力建設,提高審評審批能力和效率。加快臨床急需的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產品審評,引導申請人有序研發、科學申報。加快制定新型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技術規范,推動創新醫療服務項目進入醫療體系,促進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鼓勵開展藥品委托研發、生產,逐步放寬藥品文號轉移限制,引導優勢企業兼并重組,減少同質化競爭和審評資源浪費。積極爭取我區制定的蒙藥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協調開通蒙藥新藥審批綠色通道。
十是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著眼于藥物創新、蒙醫藥中醫藥傳承、醫療器械核心軟件開發、醫藥產品國際注冊等需求,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機制。繼續實施“草原英才”等引智工程,大力引進國內外產品創新、國際注冊等方面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整合教育、科研等資源,建立產學研修相結合的醫藥人才培育基地,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快培養一批醫藥產業適用人才。
十一是加強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知識產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