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梓包振玉孟憲東道爾吉高琦等出席 包振玉作政府工作報告 道爾吉主持
大會會場。
本報記者 張啟民 攝
代市長包振玉作政府工作報告。
本報記者 張啟民 攝
大會執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道爾吉主持大會。
本報記者 張啟民 攝
本報訊(記者 徐?。?nbsp;2月4日上午,市行政中心3號樓禮堂莊嚴肅穆,來自全市各地肩負著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信步走進會場。會議期間,他們將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為實現通遼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而共商大計。
上午9時,通遼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
大會執行主席杜梓、道爾吉、孟憲東、王玉偉、特木爾巴根、張麗華、付澤彬、郭建偉、希日巴拉、郭學軍在主席臺前排就座。
大會執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道爾吉主持會議。
包振玉、高琦、梁志遠、楊靜波、孫振云、陸軍、隋青、張國忠、賀志亮、王肆虎、高忱、張志強、寶音達來、賀海東、韓國武、邱成剛、包慶賀、巴日格其、湯連榮、王德民、孟令成、吳國林、寶麗華、王喜春、任通運、巴根那、布和、王頂柱、寶音、張家駿、楊青鋒、汪海濤、陳相華、王佐玉、王明義、潘塔木、希日莫、張萬忠、白書田、達胡巴雅爾及大會主席團成員在主席臺上就座。
通遼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現有代表359人,出席本次會議的代表331人,符合法定人數。
在熱烈的掌聲中,通遼市人民政府代市長包振玉代表通遼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包振玉在報告中首先回顧了通遼市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2014年,我市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確定的43項重點工作行動計劃,經濟實現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86.8億元,增長8.6%,總量排全區第四位、增速排全區第二位;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66.4億元,增長18.3%,總量和增速均排全區第三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3.1億元,增長9.1%,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18.2億元,增長6.6%,其中,民生支出190.2億元,占總支出的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19.4億元,增長11.2%;就業形勢穩定,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29.3%,提高5.5個百分點;落實各項扶持措施,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逐步企穩回升,全年增長10.9%;縣域經濟發展實力和活力明顯增強,旗縣市區工業園區產值均超百億元,霍林郭勒市工業園區被確定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推進“三大產業集群”建設,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進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動力和活力持續增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少91項,精簡幅度達到31%,行政審批時限壓縮54%;實施工商登記便利化改革,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8萬戶,總量達到16萬戶;落實大用戶直供電量30.3億度,占蒙東地區交易量的90%以上,北部區域微型電網試點列入國家振興東北發展戰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展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開工建設二級以上公路208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247公里,通暢率達到64%,提高10個百分點;啟動建設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和生物多樣性示范區工程,完成植樹造林193萬畝,草原建設679萬畝,退耕還林還草155萬畝。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鎮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377元和9932元,分別增長9.5%和11.3%。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包振玉在報告中指出,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市政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審時度勢,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就2015年的工作,包振玉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三次全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和市委四屆十次全委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堅持“一個中心”,加快“四個轉向”,建設“三大產業集群”,做好“八個方面工作”,統籌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率先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鎮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以上,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和降碳目標任務。
包振玉說,2015年全市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穩中求進。穩增長的同時,實現跨越發展,需要我們抓住國家產業調整和擴大內需的機遇,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二是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把延長資源型產業鏈條作為我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加快產業延伸升級,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做好資源轉化和精深加工的文章,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堅定不移推進“三大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創新能。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