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結構戰略性調整 推動轉變發展方式
本報記者 牧人 肖雨
我市產業發展已進入深度調整、加快轉型的關鍵階段,只有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更好地發揮投資消費均衡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要素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才能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跨越發展,需要我們抓住國家產業調整和擴大內需的機遇,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這一觀點得到了代表委員的高度贊同。母成發代表說,新常態下投資拉動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會給一些具有發展前景的優勢企業提供很好的機會,在時代的進步過程中,有一些產業需要進行調整,在這些過程中會有一些優勢企業通過產業的兼并、整合會產生更大的優勢,使不適合經濟發展的一些落后產能被淘汰,避免浪費資源,推動經濟良性發展。今年,我市多措并舉擴大有效投資,保持足夠的投資強度。圍繞 “三大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實施一批傳統產業延伸升級、增量提質的項目,促進產業規模擴大和素質提升。持續加大對“三農三牧”、社會事業、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等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如何在新常態下適應當前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的新特點,采取積極的消費政策,不斷釋放消費潛力,增強人們消費的意愿和信心?不僅全社會關心,也是在兩會代表委員中持續升溫的話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最為根本的是靠拉動消費,特別是最終消費。只有抓住有利條件,轉方式,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培育、擴大消費熱點,才能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劉麗巖委員認為,擴大農村消費,要從增加農民收入入手。農民收入增加了,購買力才能提高,才能形成消費需求。在這個基礎上,再輔以一系列鼓勵性配套政策,內外兼施,擴大農村消費就能產生明顯效果。今年,我市將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適應消費模式轉型升級的新趨勢,著力培育新興業態。
擴大消費,還得讓人們“放心消費”。孫茹秋委員認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生命健康,是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她建議,要加強宣傳,營造社會共治氛圍;完善機制,強化部門協作,及時消除隱患,確保食品安全;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管理,確保將全市食品安全業態都納入依法監管、依法管理范圍。今年,我市將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全面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營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創新驅動是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依托和動力源泉,必須擺在重要位置加以推進。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為強化創新驅動工作確定的主基調。代表委員認為,人才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突破口和著力點,要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在創新人才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包海梅委員建議,進一步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法制環境,建立新型的科研投入、立項機制,激發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活力;建立鼓勵轉化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以實際轉化為主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經費投入;建立以企業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獎;建立科技成果信息供需中介服務機構。今年,我市將強化科技創新平臺載體的創新引領作用,抓好關鍵技術創新,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實施人才強市工程,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則是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大結構問題的重點之一。我市各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差異很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艱巨。怎樣彈好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協奏曲”,是連日來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趙文正代表認為,通遼地區目前以工業化作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在強力推進,在新常態下面臨新的機遇、新的轉型期,我市一直在探索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道路和方式,建立了北部霍林河綜合資源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整合了霍林郭勒工業園區、扎哈淖爾工業園區和通遼煤化工園區的基礎和優勢。建議下一步,加快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一體化建設進程,在工業化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我市將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按照區域比較優勢調整空間結構和生產力布局,構建經濟優勢互補、功能定位清晰、資源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有力支撐。加快構建區域性中心城市、實力縣城、風情小鎮、美麗鄉村各具特色、相互呼應、功能完備、充滿活力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是代表委員的共識。徐長春委員建議,以引導農牧民向城區、鎮區或集聚區集中,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切入點;以加快園區、開發區建設和農畜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支撐點。今年,我市將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實施意見》和主城區2015年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行動計劃,加快構建綠色、人文、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實力縣城、風情小鎮、美麗鄉村相互呼應的新型城鎮化體系。
2014年,我市強化要素支撐和創新驅動,火電、風電、光伏互補的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項目獲聯合國氣候大會“今日變革進步獎”,探索出了高載能產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路子。實施工業延伸升級項目352個,福耀汽車玻璃、欣意高端電纜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鋁新材料新增產品137個,累計達到260個品種,原鋁轉化率達到80%。玉米生物科技新增產品55個,累計達到119個品種,玉米淀粉轉化率達到53%。現代煤化工、新能源、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現代蒙醫藥等產業快速成長。新建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170萬畝,累計建成651萬畝。
2015年,我市把延長資源型產業鏈條作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加快產業延伸升級,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做好資源轉化和精深加工這篇文章,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鼓勵煤企、電企和鋁精深加工企業開展縱向合作,推廣高載能產業低碳循環發展模式,抓好蒙東能源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形成產業鏈成本競爭優勢。加快玉米生物科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轉型升級。重點推動扎魯特旗康乃爾30萬噸乙二醇等項目投產,增加現代煤化工產業鏈,建設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加快蒙藥股份與科爾沁藥業重組上市,促進庫倫蒙藥等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建設伯恩露笑藍寶石晶體、欣意稀土高鐵鋁合金電纜等項目,做大新興產業規模。扶持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開發新產品、發展新業態,打造新的支柱產業。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